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的数字化编研
2018-09-10
在我国多样的文化传统中,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有着突出的特征。它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以特殊的地域习俗﹑表现形态和发展模式延续着价值与功能,成为维系族群认同的重要文化纽带。然而,现代社会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使它的传承与保护日渐式微。本文将档案数字化管理与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相结合,从多角度探讨传统武术档案数字化编研工作,旨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一、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的研究成果分类与史料分类编研
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高达676项体育项目是从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遴选出来的。[1]体育项目虽然数量众多,但缺少统一标准对其进行划定。从现有研究史料来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主要有:以各民族自身特点为基准可分成55类,即一个民族一类;以各民族体育项目中传统部分为重点,按照功能和性质可分成3类,即修养身心类﹑挑战竞技类﹑娱乐活动类;以人类起源发展的观点可分成5类,即起源部分﹑繁衍部分﹑生产部分﹑种族再生和复兴部分以及具有军事性质的身体活动部分;以地区差异可分成5类,即东北﹑西北﹑西南﹑中东南以及内蒙古;以各民族体育发展概况可分成5类,即化石型﹑原始型﹑发育期型﹑较成熟型﹑成熟型;以各民族不同的体育功能可分成5类,即文化﹑竞技﹑娱乐﹑教育以及健身。
我们可以借助图示法中的树状关系图﹑支序分类法,或者按照图书馆管理中的文献编目﹑档案编目等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进行编码。[2]编码设置为民族代码加运动类型代码加序号。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我国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的分类号是G85,其二级分类包括各国民族形式体育和中国武术,分类号分别为G853和G852。[3]从这些分类标准来看,我国并没有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进行细致的分门别类。基于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本研究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基础,将相关文献资料与具有相同特点的武术项目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整理。同时,考虑到传统武术项目的一些特点,如民族性﹑娱乐性﹑传统性等,本研究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史料分为三类,即拳术类﹑器械类﹑气功类,见表1。
表1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分类
二、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的搜集与整理
第一,档案编研人员在搜集﹑整理传统武术项目档案史料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分类方法和标准,都必须充分考虑传统性﹑娱乐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档案编研人员要及时采集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武术史料,对已经收编入档的史料要仔细考究,做到去伪存真,以确保这些史料的真实性和实用性。[4]第二,档案编研人员要合理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来了解所需的武术档案资料,将整理出来的史料和原始文献进行对比,更加详细地了解各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史。第三,档案编研人员要借助互联网,快速且高效地检索武术资源,拓宽武术项目档案的搜集渠道。第四,档案编研人员要进行细致的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来挖掘新的武术档案资料。
武术史更多地是民间习武者口碑相传或私人记述的口述历史。所以,档案编研人员对武术档案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任务。档案编研人员必须经过认真的归纳﹑分析﹑整理,才能最终获得真实有效的档案资料。为了保证武术史籍的准确无误,档案编研人员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去伪存真的原则,把民间流传的对武术过分夸大的部分剔除,并对资料进行严格的考证,最后保留武术本身最真实的部分,这样才能有利于后来的研究者。[5]因此,档案编研人员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档案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归类整理﹑材料累积,而是要深度挖掘﹑去伪存真,尽可能地还原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的原貌。
档案编研人员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史料进行统一归档﹑汇总编研。这一过程是数字化编研的重点。档案编研人员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可运用专业的整理方法,如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法,使武术资料呈现出多层次的联系。应注意的是,档案编研人员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会出现逆向整理和顺向整理的对立统一问题,这也恰好可以让我们追溯武术的起因和发展。档案编研人员利用上述的采集与整理方法对档案史料进行编研,将为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数字化编研奠定重要基础。
三、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数字化编研的具体步骤
(一)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数字化编研概述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繁杂的信息转变为可以计量的数据,再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和二进制编码,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进行统一处理。我们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的编纂研究,是把现有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的文献内容,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研究和选编。简言之,即档案编研人员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武术项目的编研。这分为两类。一是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编研过程的数字化,即档案编研人员把文字﹑图片﹑音像等档案资料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库转化﹑档案资料扫描﹑电子数据整理等方式,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形式,形成有利于人们保存和使用且与原件内容和质量相同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库。二是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编研成果利用的数字化,即我们通过数字化形式对武术项目编研成果进行传播﹑使用和交流。
(二)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数字化编研的流程及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数字化编研的工作流程,由档案编研人员与数字化编研平台共同完成。具体流程如下所述:
1.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资料采集的电子化。首先,档案编研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查询整理到的武术项目档案直接进行电子化转换,录入传统武术项目档案数据库。其次,档案编研人员需要对散存于民间的武术项目史料进行分类编辑,通过扫描﹑录音﹑录像等方式将其转化为可用于网络化贮存的资料,并录入传统武术项目档案数据库。
2.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资料的网络共享。档案编研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信息网站,实行武术项目的数字化录入﹑联网查询﹑远程检索服务,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档案资料进行深度挖掘。档案编研人员要学会运用基本的电脑办公技术,将数据﹑文字﹑图片﹑音像等档案资料联机上网,便于读者查阅。
3.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编研的数字化运用。档案编研人员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Excel和SQL Server开发出更多实用﹑有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在Web应用开发的基础上,档案编研人员可以通过B/S/D模式来解决查询﹑远程调用﹑大量资源和信息的Web发布等。B/S/D模式由客户端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B/S/D系统模式
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数字化编研的特征如下:
1.数字化编研工作的基本环节具有传统性。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的数字化编研工作,只是档案编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编研工作进行变革和重组,并未脱离传统档案编研的基本内容,如选题﹑采集﹑整理﹑加工﹑发布﹑利用等。
2.数字化编研提升了档案编研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编研质量。相较于传统档案编研工作,数字化的武术项目档案在档案信息的查询﹑档案内容的筛选﹑档案资料的编辑上,都具有信息化的特点。一方面,信息化使得武术项目从零散隐蔽走向网络共享。档案编研人员可以从浩瀚如烟的档案资料中解脱出来,利用网络信息的便捷性,更好地为档案资料使用者服务。[6]另一方面,数字化编研提升了武术项目档案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使用者可以不受档案编研人员知识水平的限制,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料。与此同时,数字化编研工作可以使档案编研人员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编研错误,保证武术项目档案编研的质量。
3.数字化编研彰显了档案编研人员的复合型能力。档案编研人员对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档案进行数字化编研,既要拥有传统档案编研的能力,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理论基础和开阔的眼界,又要拥有熟悉数字化档案编研工作流程的能力。虽然传统武术项目档案编研已实施了数字化和信息化,但只有具备较高素养的复合型档案编研人才,才能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的数字化档案编研工作取得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