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盐城某规模化猪场断奶前仔猪存活率调查及死亡原因分析

2018-09-10周雅维陈永亮朱广琴

中国猪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缺乳流行性总数

周雅维 陈永亮 朱广琴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仔猪出生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抗冷应激能力差,消化功能不健全,缺乏先天免疫力等,极易受环境影响并导致死亡[1,2]。断奶仔猪存活率是养猪业生产中长期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生猪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中国养猪业正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养猪业已成为中国农村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产业。养猪业虽然在逐步完善,但总体生产水平仍相对较低,中国的养猪技术与国外先进养猪技术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加拿大和美国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分别是24.20头和25.88头,仔猪死亡率分别为11.74%和12.88%;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分别是22.84头和21.10头。中国的母猪每年产活仔总数为19.18头,仔猪死亡率在20%左右,PSY仅17.82头[3]。对断奶前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以加强饲养管理,可以减少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对指导仔猪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将江苏省盐城市某规模化猪场1个月内出生的36窝426头仔猪作为跟踪对象。

1.2 调查方法

对猪场进行实地跟踪调查,了解该养猪场日常饲养管理状况、死亡仔猪的症状,并对仔猪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死亡数量及原因统计

表1显示1个月内猪场仔猪死亡97头。其中,疫病死亡39头,占死亡总数的40.2%,流行性腹泻病死数占死亡总数的17.53%,传染性胃肠炎病死数占死亡总数的15.46%,链球菌病病死数占死亡总数的5.15%,其他疾病死亡率达2.06%。非疫病仔猪死亡总数为58头,占死亡总数的59.8%,缺乳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15.4%,挤压咬死占死亡总数的13.4%,弱仔占死亡总数的24.7%,其他原因占死亡总数的8.2% (图1)。

2.2 疾病死亡原因

仔猪生长发育不完善,免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消化差,抗病能力弱。如果仔猪生长环境不理想,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或死亡[4]。

表1 仔猪死亡数量及原因

图1 仔猪死亡原因分析

2.2.1 流行性腹泻

⑴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感染仔猪表现呕吐、腹泻、脱水,甚至急性死亡。仔猪在日龄小的时候发病率100%,断奶前仔猪死亡率接近100%[5]。

⑵流行性腹泻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第一,做好仔猪的防寒保暖,重视气候变化,如果保温措施不到位,导致仔猪的抵抗力下降,会造成仔猪流行性腹泻;第二,做好发病猪的隔离;第三,加强母猪饲料和饮水管理,及时清理食槽内的剩料,避免给猪群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2.2.2 传染性胃肠炎

⑴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具有高致死率和强传染性。感染仔猪伴有呕吐、水样腹泻、黄绿色粪便,肠道内有凝乳块和气泡,精神萎靡不振及脱水[6]。新生仔猪死亡率高,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成年猪1周左右可恢复,母猪感染后很快会传染仔猪。

⑵猪传染性胃肠炎应以预防为主,养猪场(户)应给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接种[7]。在仔猪料中添加益生菌,抑制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仔猪患病后要立刻隔离治疗,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卫生,及时清理粪便,用高锰酸钾消毒水拖扫地面,各猪舍间的工具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2.3 链球菌病

⑴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和伤口感染健康猪,被感染的仔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被毛粗糙无光泽。感染猪耳朵呈蓝紫色,结膜发红,眼睑浮肿,呼吸短促。少数病猪呼吸极度困难、腹泻、呈犬坐势,四肢及背部皮肤呈暗红色,有少许出血斑,腹股沟淋巴结明显增大[8]。

⑵做好链球菌病的防控工作:可接种疫苗,在饲料或饮水中掺入药物进行防治。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猪舍的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气温变化时做好应对。仔猪一旦出现发病,立刻实行隔离治疗。

2.3 非疫病死亡

非疫病死亡仔猪占比较大,多由于饲养管理不到位造成,此时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以降低仔猪死亡率。

2.3.1 仔猪因缺乳饿死

⑴仔猪因缺乳饿死的原因有2种,一种是母猪分娩正常,但大部分新生仔猪无力吃奶,通常在出生后1~3天死亡[9]。另一种是母猪采食量不足,造成蛋白储存不够、泌乳少,导致仔猪饿死。因为母猪初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和乳蛋白[10],补充初乳可以有效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⑵仔猪因缺乳饿死的应对措施:早日让初生仔猪吃上初乳,人工饲喂初乳给体质较弱和缺乳的仔猪。这种方法可以增加仔猪体重,减少个体差异。可以在母猪分娩时,给母猪挤奶,一头母猪一般挤80 mL,这样既可以刺激母猪分娩,又可以人工饲喂弱仔猪。

如果母猪因身体状况造成无乳或缺乳,应加强营养,给母猪提供易消化的精料和高品质的青绿多汁饲料[11],同时定期帮助母猪按摩乳房,以保证母猪正常泌乳。母猪产后,可用王不留行、路路通、益母草煎汤拌在饲料中饲喂母猪,刺激泌乳。

2.3.2 挤压死亡

⑴因挤压造成仔猪死亡的原因有4种:①母猪体型较大,行动不便;②初产母猪第一次产仔,易感到紧张不安,起卧不定,踩到或压到小猪;③未安装限位栏;④预产期计算错误,母猪产仔时无人看守[10]。

⑵由于仔猪常因怕冷而挤到母猪身旁被压死,在产床旁设置保温箱,为仔猪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母猪压死仔猪[4]。饲养人员要加强巡视,在母猪要躺下时及时查看,防止压死仔猪。如果听到仔猪尖叫,要特别注意。

2.3.3 弱仔死亡

⑴江苏省盐城市某养猪场界定体重0.8 kg以下仔猪为弱仔,弱仔死亡率高,0.8 kg以上的仔猪死亡率明显减少。弱仔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与体重较重的同龄仔猪相比,它们在乳汁竞争中处于劣势,产后7天的存活率仅28%[3]。

⑵在初生重差异较大的猪群中,弱仔的存活率降低,体重增长缓慢。采用寄养的方式可以平衡窝内仔猪的初生重,有助于提高仔猪存活率和日增重,这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内寄养,否则会打乱已固定好的乳头。

3 总结与讨论

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有许多,且各种死亡原因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链球菌病、缺乳、挤压、弱仔等。仔猪非疫病死亡占死亡总数的59.8%,要控制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必须从产房的生产抓起,饲养员需要及时巡棚,观察情况,特别留意初产母猪。此外,弱仔在初生重差异较大的猪群中生存也较困难,技术人员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调整窝内仔猪的大小,使每窝仔猪体重尽量均匀。掌握母猪的饲养规则,做到产前少喂料、产时不喂料、泌乳期勤加饲料。为了提高断奶前仔猪存活率,饲养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仔猪每个阶段的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断奶前仔猪成活率。

猜你喜欢

缺乳流行性总数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五行音乐疗法用于剖宫产术后缺乳的可行性探析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