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18-09-10赵欣
赵欣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东、南、西与晋、陕、宁接壤,北及东北与自治区最大城市包头以及首府呼和浩特隔河相望。鄂尔多斯市拥有壮美的自然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是内蒙古的旅游大市。21世纪初,在国家政策的驱动和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下,鄂尔多斯市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总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乡村旅游向沿河、沿线、环重点城镇和景区集聚,形成了片区、示范旗(区)、示范村、示范户四级集聚发展梯次,国家、自治区、市、旗、乡镇五级示范引领格局。目前,全市共有国家、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旗(点)21家,自治区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33家,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户116家,全市各类农牧家乐830余户。
1 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 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的基本类型
1)以品农家菜、尝渔家鲜为主的农(渔)家乐类型。如沙沙滩农家庄园和兴昌渔村。沙沙滩农家庄园位于乌审旗,主要提供“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活动项目,是首批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位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的兴昌渔村,是在黄河南岸集渔业养殖、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和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渔家乐,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2)以乡土文化、休闲娱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地。如灶火壕村和撖家塔村。灶火壕村是以“西口文化”为特色,乡村生产生活体验为主线的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撖家塔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至今保持着“耕读传天下”的质朴村风,也是东胜区首个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3)以草原景观、蒙古族文化为主的民俗风情依托型。如伊金霍洛旗的巴音昌呼格草原、杭锦旗的希日摩仁嘎查、乌审旗的巴音淖尔草原、鄂托克前旗的佳日湾婚礼文化城等。这是鄂尔多斯市最具特色、最有优势的乡村旅游类型。
4)以自然风光和绿色生态为主的乡村旅游地。如地处库不齐沙漠南缘准格尔旗的尔疙壕嘎查,是凭借土地广阔、林草茂盛、水塘密布、湿地连绵和近库不齐沙漠、塞外草原的地理优势,打造的“沙漠水乡”。
5)以传承地方性文化为主的博物馆型。如塞外农耕文化体验园。塞外农耕文化体验园是一座全面展示农耕文化历史及实物的主题园区。
6)现代特色主题农园类型。如哈沙部落以鲁美写生基地为基础,不断开发和完善摄影绘画、书法写生等教育培训功能,同时围绕艺术创作,开发游客参与体验的娱乐活动,打造乡村文创艺术主题村,是第三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总体来说,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的类型较为丰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低档发展为主的层次结构,基本能够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
1.2 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1.2.1 “能人带动”发展模式
通过选择一些掌握特殊工艺技能,或具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作为带头人,来引领当地村民参与乡村旅游服务和接待的发展模式。这些“能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土能人”,他们熟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能够因地制宜,且由于其掌握较多的社会资源,能够很好地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外来能人”,以大学生、专业技术人才、文艺工作者、青年创业团队为主体,他们通过先进的经营理念、新奇的创新创意、丰富的宣传手段等方式,带动农牧民积极投入乡村旅游开发中来。如赵大剪文化大院是民间工艺大师、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赵美玲创办的,是以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为主,同时依托黄河渔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鄂尔多斯市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
1.2.2 景区带动型发展模式
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将其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村民参与接待和服务,以实现共兴共荣的发展模式。如位于5A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附近的巴音昌呼格草原蒙古浩特及其周边的牧家乐。巴音昌呼格草原是原始沼泽草滩,每到春夏,牧草茂盛,牛羊成群,巴音昌呼格草原蒙古浩特有46家经营户,提供以民族餐饮、歌舞娱乐、篝火晚会等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周边牧家乐比较典型的区域是布拉格嘎查,以展示达尔扈特活态文化为特色,开发了竞技比赛、蒙古族风情表演等娱乐项目。巴音昌呼格草原蒙古浩特、布拉格嘎查与成吉思汗陵有机互补,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显著差异,让游客深度体验成吉思汗祭祀文化、马背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和达尔扈特守陵人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
1.2.3 多方合作型发展模式
在资源条件良好,区位交通优越的乡村,通过村集体组织或引入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外来企业,引导农户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主要有村支两委+农户模式和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如龙虎渠发展幸福田园,以“土地认养”项目为切入点,村民和村委会通过劳务、土地入股的形式建立起了“支部+贫困户+农户+电商”的合作发展机制。哈沙部落,由企业(广亚集团)、文化机构(鲁迅美术学院)和村集体三方合作,企业负责整体规划、运营,文化机构提升乡村的格调与品味,村集体支持企业与文化机构发展,并积极带动村民参与。
2 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层面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产品中观光型产品比重大,度假型产品占比小,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开发不足。产业链发展不成熟,尚未形成一条龙服务,购物、娱乐等环节薄弱,游览中体验完整性缺失。项目开发盲目跟风,导致产品差异性不强,特色不鲜明。
2.2 宣传层面存在的问题
重建设,轻营销,营销观念淡薄,仅停留在自我推销层面。促销方式滞后,新媒体传播手段运用不足,未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格局。品牌意识不强,还处于价格竞争阶段,未形成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
2.3 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规章制度和协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行业管理力度不足;大多数的乡村旅游地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设计,布局杂乱,各自为政;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周边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和设备条件让人难以让人接受。
2.4 人才层面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为当地农牧民,文化素质偏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不高,有时态度还很恶劣。乡村旅游管理者多由当地村干部或农民企业家担任,他们对乡村旅游行业知之甚少,管理理念也较为陈旧。
3 促进鄂尔多斯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结构,形成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第一,一方面大力发展非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养老保健和修学科研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根据游客需求,适度发展高档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如乡村俱乐部、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模式等。逐步形成观光、度假、特种三种产品类型相互补充,高端、中端、大众三个档次齐备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第二,要通过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发挥创意思维等方式,实现产品项目差异化开发。
3.2 塑造品牌,开展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
首先,要丰富营销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将乡村旅游关键吸引要素,通过网络终端、手机终端等宣传出去。如与携程、去哪等网络平台合作,开通官方微信、微博账号等。其次,要努力创建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根据乡村的历史文脉、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量身打造,实现差异发展和错位经营。
3.3 强化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发展保障
乡村旅游开发要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编制《鄂尔多斯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研究制定《鄂尔多斯乡村旅游接待设施管理规范》、《鄂尔多斯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规范》等系列标准,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要扩宽筹资渠道,改造提升乡村路网、通讯网等硬件基础设施及停车场、环保厕所、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
3.4 重视人才,吸引具有乡土情怀的专业人士
一是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提高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二是通过与鄂尔多斯地区高等旅游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教育”,培养乡村旅游规划策划、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三是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旅游专业毕业生、科技工作者、艺术创作者等驻村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