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的空间叙事解读
2018-09-10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王 颖[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一、《无声告白》和空间叙事
詹姆斯·李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从小便受到来自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的各种歧视和嘲笑,因而自卑且不善言语。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融入人群”,成为一名普通的“美国人”。而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玛丽琳·李,从小学习优秀、性格要强,誓要成为一名女医生,最想做的就是要“与众不同”,“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能的”。于是婚后的詹姆斯和玛丽琳便把受人欢迎的社交压力和成为医生的学习压力施加给他们的大女儿——莉迪亚。而莉迪亚害怕再次失去母亲,只能默默忍受。最终16岁的莉迪亚不堪双重压力的折磨,加上得不到哥哥内斯的体谅和支持,选择跳湖自杀。葬礼过后的詹姆斯依靠婚外情忘却痛苦,受到双重打击的玛丽琳濒临崩溃。最终这个快要破碎的跨种族家庭在彼此敞开心扉和选择原谅的情况下,决定重新正视他们一家的过去和未来。
自1946年,约瑟夫·弗兰克发表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文章《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以来,叙事中的空间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诸多理论家更是壮大了空间理论的队伍,《空间生产》《第三空间》等著作也成了研究空间理论的经典。20世纪后期的文学研究出现了“空间转向”,空间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迄今最具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便属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一文。加布里尔·佐伦从水平方向上把叙事文本划分为三个层面:地志层、时空层和文本层。地志层是最高层次结构,由一系列的对立物组成,并且其成分独立于外部世界,不受任何干扰。时空层是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的产物。文本层是文本呈现出来的形式,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语言的选择、文本的线性和视角。这三个层次环环相扣,错综复杂。本文将从空间的三个层次出发,分析和探讨文中人物詹姆斯所处的空间结构,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二、《无声告白》中詹姆斯的地志空间
加布里尔·佐伦认为,地志空间具有自我独立性,不受外界干扰。其内部由静态存在物构成,包括一系列的对立物。地志的特点既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对话、叙述等间接方式表现出来。在小说《无声告白》中,作者通过不同的地域文化,有效地塑造了人物的基本特点。文中的詹姆斯“虽然出生在美国本土,也没去过别的国家,但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他所就读的哈佛,在那时已是美国高等学府之一,它的光辉熠熠与胆小、自卑的詹姆斯形成强烈的对比。婚后的詹姆斯与妻子来到小而穷酸的米德伍德市。这个普通平凡的小镇与詹姆斯自卑微小的跨种族身份很是相应,但白人主导的社会仍对他不友好。前来参加葬礼的邻居、同事和同学只是因为好奇,并非真的为他们感到悲伤。“他(内斯)的父母从不出门交际,也不在家请客,没办过晚餐派对,没有桥牌牌友、猎友或者午餐会上认识的哥们……他们没有真正的朋友。”因而米德伍德的存在更加稳固了詹姆斯的软弱和自卑性格。莉迪亚死后,詹姆斯来到助教路易莎的公寓,并与之发生关系。每一次为了逃避失去女儿的痛苦和压抑的家,詹姆斯都选择躲在路易莎的公寓中。路易莎是中国人,在她身上,他能感受到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安全感。这个公寓带给詹姆斯归属感,却也冲击了他与玛丽琳的跨种族婚姻。小说最后,詹姆斯选择回归家庭,“黑暗中,他们温柔相待,似乎明白彼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这很好地表明了他们在经历过痛苦的失去后,对彼此的珍惜。在中西方文化中,家永远是温暖的避风港,并且詹姆斯和妻子共同经历了十几年的婚姻,其中的爱一定是稳固坚强的。从万丈光芒的哈佛到小且平凡的米德伍德镇,再到认同自我的助教公寓,最后到家庭,每一个地志空间都从不同角度刻画和突出了詹姆斯的胆小、自卑和缺乏归属感的性格。作者巧妙地选择和切换地志空间,塑造和突出了詹姆斯的人物性格,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内心充满矛盾和恐惧的美籍华裔男性。
三、《无声告白》中詹姆斯的时空体空间
“时空”一词本是爱因斯坦所造,后被引入文学批评。而加布里尔·佐伦把它看作“由事件、运动等组成的空间结构”,即空间和时间一起构成了包含实物、事件、心理活动等复杂的空间结构。在时空体中,空间和时间在共同作用下,构成了叙事小说的情节,同时推动情节发展和高潮的到来。小说中,詹姆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经历的事件,对其时空体的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劳埃德学院到哈佛到米德伍德,他(詹姆斯)每天都感受着——先是短暂的镇定,然后肋骨仿佛被人戳了一下,提醒你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在女儿莉迪亚自杀之前,詹姆斯已经习惯这种孤独。对他来说,平凡普通地生活下去是融入大环境的最好方式,即使有时会遭遇歧视和嘲笑。莉迪亚的跳湖自杀冲击了詹姆斯时空体结构的平衡,詹姆斯寄托在女儿身上的社交希望也随之破灭,他在失去亲人的同时,也感受到被美国抛弃。因而当他来到路易莎的公寓时,“他(詹姆斯)浑身汗湿地和路易莎黏在一起,数天来第一次陷入了沉睡,无梦的睡眠,他的头脑充满了幸福的空白”。面对与自己有着同样肤色的同胞,詹姆斯选择以与路易莎出轨的方式发泄自己对大环境的愤怒和不满,并且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和身份认同。因为路易莎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空间和时间交错存在,把詹姆斯推向了人生的悬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詹姆斯最终选择回归家庭,“自己和儿子说话时,语气里不再有火药味……詹姆斯和玛丽琳说话时会选择真正能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措辞”,詹姆斯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中。作者设定了詹姆斯经历不可避免的跨种族文化的冲突,把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不同的事情有序地安排以便推动下一个情节的到来。每一件事都有发生的原因,也产生了后果。故事一环扣一环,让读者体验到紧张有序的阅读过程,同时小说也给出了面对此类事情时,作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读者的启发。
四、《无声告白》的文本空间
文本空间是重构世界的组织结构,它是文本所呈现出的直接形式。文本结构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语言的选择及效果、文本的线性和视角等是最主要的原因。虽然现实的故事发展是在线性时间和现实空间中,但重构世界却可以不依赖单向时间和单一空间。在《无声告白》中,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突出。《无声告白》共有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之间在过去和现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交错排列,自由支配叙事时间、空间、逻辑,不断地转换叙事角度,使得现实和回忆两条线索并行不悖。章节之间的衔接也非常用心,迷惑慢慢揭开,读者的心也随之越来越紧张。小说的第一句话——“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便开门见山地把读者带入悬疑之中,然后从回忆和现实两个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对詹姆斯和妻子的出身、相识、相知、相爱等做出追踪介绍,同时也是对造成莉迪亚死亡的原因进行探究和揭示;另一条线索则是对莉迪亚死后的事情进行描述,描绘了李家成员在莉迪亚死后的各种内心活动和行为。过去和现实进行穿插讲述,交错进行,读者的思维和阅读角度也随之不停地更替。这种非线性叙事的写作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述了故事的始末,读者阅读完毕之后,不仅恍然大悟,为作者的良苦用心惊叹,也为故事中李家人的命运感慨万千。
五、结语
本文从詹姆斯的角度入手,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无声告白》这部精彩的小说,探究了其中的地志空间、时空体和文本空间。地志层的更替和转换,奠定了人物的性格基础。时空体的运动变化,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波动和心理活动。加上文本非线性叙事的错综复杂的特点,三个层面构成了重构世界的空间组织结构,呈现出交错纵横,有序可循的阅读效果,使读者享受了一次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阅读体验。伍琦诗作为新进的美籍华裔作家,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丰富了文学世界。这部小说除了结构别出心裁,运用多方面的技巧展现更完美的故事,还融合了跨种族文化冲突、家庭与教育、两性婚姻等多个主题,字里行间突显了作者对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的问题的真实描绘和思考。
:
[1]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2]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伍琦诗.无声告白[M].孙璐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
[4]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M].秦林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