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2018-09-10郭佳王秋识林荫
郭佳,王秋识,林荫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1 问题的提出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强调优质旅游发展理念,所追求的不再是旅游人次的增长,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是对全域旅游的补充和完善,让游客感受到特色、深入,触及灵魂。新时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也要对接会议战略部署,大力开发旅游专业人才资源,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兼有素质与技能的服务、策划与营销人才的支撑。
2 优质旅游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
2.1 个性化服务人才
传统旅游消费形式将因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更替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一定时期内广大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旅游的舒适度和品质化要求也会进一步凸显。旅游者的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消费动机等等,都使中高端游将成为新时代旅游消费的突出特征,为此,建构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培养个性化服务人才是新时代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2.2 信息处理与线上服务人才
优质旅游要求以旅游者为核心,为其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旅游体验。因此,高职院校旅游教育以培养技能型、操作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时,应该懂技术,会实操,学校培养应当以“应用”为主线。随着线上旅游业务的开展,要求旅游专业学生不仅要熟练应用电子地图、信息监控、智能终端、电子商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媒体,还要掌握旅游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交叉运用。
2.3 旅游规划设计人才
优质旅游发展是新时代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载体。当前旅游规划不仅局限于对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建设,对于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也同样有较高要求。优质旅游发展并不等同于简单的优质旅游服务,它是全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包括优质的旅游治理机制、旅游综合服务、旅游目的地环境等。旅游市场需要高端的规划设计人才,来满足旅游者的更高消费需求。
2.4 旅游管理运营储备人才
优质旅游作为一种多模式、多投资主体、多文化主体的经营业态,对人才的配备具有三方面要求:一是能够运用高智能和现代化设备设施运营手段来经营管理酒店的人才;二是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三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综合性管理能力且懂得经济学、公关学等学科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 优质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素质的构想
旅游人才的素质结构受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不断完善和更新。在优质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外,还需要具备职业知识素质、职业关键能力素质、职业信念素质等。
职业知识素质包括旅游专业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基本层次。旅游专业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识,才能在服务中展现出更多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专业服务质量。第二个层次是职业关键能力素质,包括岗位适应与社会交往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问题解决与执行能力等,是旅游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内在能力素质。优质旅游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明显增强,应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旅游动机的消费者的需求,将成为新时期旅游服务人员的新的重要考验。旅游专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社交以及岗位耐挫能力,能够客观的界定、分析问题,提出备选解决方案,讲究策略。第三个层次,即职业信念素质,包括职业认同、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等。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从人格角度对游客进行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怀,这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和修养。这三个层次是环环相扣的而不是并列关系,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配合这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4 优质旅游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人才能力培养的建议
4.1 按照社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核心课程接轨主要核心岗位
研究质量、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着重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谋划“大旅游”格局,将旅游与经济学、生态学、人文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有机地课程群体。在“一带一路”“智慧旅游”背景下,智慧服务课程、酒店互联网课程、本地文化课程等也应提升其课程地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导游方向核心课程设计要对应导游实务、导游词讲解等,酒店管理方向应对应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线上营销等。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具备酒店管理、导游实务等专业知识,还要精通一到多门外语。另外,可以配套选修课程,注意结合区域旅游发展需求和旅游发展最新形式不断更新优化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4.2 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实践环节的有效性
应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人才培养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和校园建设。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旅游专业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以便于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旅游业前沿业务的流程,培养市场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升级改造配备调酒、茶艺实训室、网络化数字语言实训室等,突出本地特色地位。
建设相应酒店和旅行社实习企业,专业建设需与旅游局、旅行社、景区、旅游电商、旅游学会等组织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特别是酒店管理专业,要和国际“金钥匙”服务理念接轨,为客人提供无微不至和尽善尽美的服务。通过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前厅、餐饮和客房等基层服务与管理的核心技能。发挥在校老师的专业引导与行业师傅的职业指导的双重作用。
4.3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要符合优质旅游的发展要求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师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郭义祥认为,解决的途径有两种,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内部培养指的是课任教师要在旅游专业上明确主攻方向,加强社会实践和学习交流;外部引进主要是聘任酒店以及旅行社一线高技能工作人员以及专家学者。
具体来说,第一,引进优秀毕业生和行业一线高技能人员来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既要注重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第二,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结合专业方向到实践中锻炼,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到酒店或是旅行社行业中实践锻炼,从而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有效提高教师的岗位操作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按需施教。第三,建立奖励机制,对教学水平较高、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可实行“特殊津贴”。同时为专业能力过硬的老师提供国内或国外行业技术与教学培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