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思维“共享”理念下商务人才培养研究①

2018-09-10李宁安丽君

中国商论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共享理念

李宁 安丽君

摘 要:本文在充分理解创新创业的思维下对高校商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借助于目前“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在开创性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较为成功的“共享”经济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使企业和高校借助于政府的统筹实现联动和共赢,为经济高速发展期解决企业用人短缺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并为解决我国目前人才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出了建设性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思维 “共享”理念 商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c)-187-02

1 创新创业思维的提出

2010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中也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对教育系统,特别是对高等教育教学提出的强烈要求。

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高校教育中,首先应该转变人才培养思维和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在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求人才能力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同时,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出现的滞后现象,导致高校培养人才专业不是目前社会需求专业,或专业人才能力单一化等现象。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实践性人才的强烈需求,高校教育系统应该适时转变人才培养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人才,更应该培养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的改革还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变革。

2 传统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面对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升级,产业急剧转型时期的主要问题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变现为商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传统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由于高校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普通本科为4年),高校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设置专业不能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高校培养人才数量有限(面对社会的巨大人才缺口,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以及高校培养实践性人才条件受限(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多数靠课堂学习和教师讲解来获取间接经验)等种种因素,造成了目前商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毕业生的工作需求和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双向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面对这一结构性矛盾,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调整的关键在于调整专业设置,核心在于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与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匹配同时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創新思维的研究背景下,面对商务人才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把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成功的“共享经济”理念引入到商务人才培养中来,试图通过调整商务人才分配模式,把高校商务专业师生的人力当作“共享资源”引入到企业中去,是社会资源更加合理有效的分配。“共享”理念下的企业和高校创新联动模式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多种雇佣方式来满足经济转型期企业对商务人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大量的商务实践机会也使高校能够进一步从实践中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和结构,完善高校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和教学双发展。

3 “共享”经济模式理念

最早提出于1978年的共享经济,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于近几年才在全球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对于共享经济模式目前没有准确统一的定义,对于这种模式的理解多是对应用这种经济模式的公司的共性的一种描述。这一共性即,有偿让渡闲置资源的使用权,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而实现这模式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闲置资源的供给方。(2)资源交易平台;(3)闲置资源需求方。而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交易平台,通常是由非交易方,即第三方借助于信息技术而创建的。“共享”经济模式的特点在于:(1)以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为交易对象。闲置资源的流动,对于资源供给方来说避免了相同资源的重复生产,减少了社会生产成本,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对于资源需求方来说,最大的好处体现在节约经济成本上这种资源的有效重复、循环利用,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率和回报率,提升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信息交换平台要借助于信息技术而构建。这样的方式突破了信息交换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能够突破传统信息交换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交换率。深度方面,传统的线下消息交换方式资源供求双方接触深度有限,多数情况下信息交换是间接的因此资源供求并不能有效对接;而“共享”经济模式中由于信息交换平台是第三方创建的,第三方并没有交换信息需求,因此不会减少或增加即阻碍信息交换,也就是说,通过这一中立的平台增加了资源供求双方的透明度;广度方面,传统信息交换多是一对一,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的信息交换可以达到一对多或多对一,真正实现信息的多维交换。

4 “共享”理念下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共享”理念在高校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同时在实践环节中积累的经验再反馈到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去。“共享”模式的三要素在高校商务人才培养中可以具体体现为:高校商务专业的师生看作闲置资源;高校方看作资源的供给方;企业方看作资源的需求方。信息交换的第三方平台可由政府或相应组织机构组织创建。

借助于第三方信息交换平台,企业可以把用人需求发布于平台上,为了精准匹配到所需要人才,企业方可以把用人时间,所需工作能力及相关要求和可支付报酬等信息发布于平台上。高校方可通过信息平台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并根据用人需求把高校的师生匹配到相应到岗位中去。对企业而言,暂时性引入人力相比较于全职雇佣可以不需要支付福利和保险只支付工作报酬同时引入高校的商务师生人力的优势在与他们具备相关的商务理论知识比起非专业人员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对高校教师而言,利用这样的实践机会可以更好的检验相关理论,为教学以外的科研工作提供方便同时在真实商务环境中体验到真实的商务需求对于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都会有更加真实的反馈;对于学生而言,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丰富和完善了本科学习过程,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就业增加了砝码。

5 创新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条件

5.1 实现这一模式的理论条件

“共享”模式下的商务人才培养重在搭建企业和高校的联通通道,而实现这一社会功能的最佳机构即为政府。而政府、企业和大学这三者的有效关联是有着理论依据的。三螺旋理论:三螺旋理论(Triple Helix Theory)最早在生物遗传学中被提出。而后被美国的社会学家亨瑞?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z)引用到社会学中借以分析政府、企业和大学在经济时代的新型关系;勒特?雷德斯道夫(Loet Leydesdorff)发展了此概念并提出了该模式的理论系统。该理论提出:政府、企业和大学的“重叠”才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其三方联动是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各参与者互相作用,从而推动创新螺旋上升。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政府、企业、高校在借助市场需求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的背景中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

5.2 实现这一模式的技术条件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得到了全社会的使用和认可并且在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通讯4G网络的基本全覆盖和移动客户端(手机)的普及使得信息的发布和获得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维度的限制。实现这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技术条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为保障的第三方平台的有效建立。目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为“共享”模式下创新人才培养中连接企业和高校方的第三方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5.3 实现这一模式的应用条件

这一模式的实现要求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的有效协同。在这一协同模式中政府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也是经济发展期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行,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优化教育结构,使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经济需求是政府的教育职能;使人力资源在社会间更加有效的合理分配是政府的社会职能,因而政府在新经济时期更应该发挥的是统筹和协调职能。从全社会资源的角度找到人才需求和供给的切入点。而在企业和高校内部也应配备好相应的机构和部门保障人才流通的实现。企业和高校合作共赢是资源整合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方应在用人待遇方面,如工资结算结合人力需求的不同方式采取多样化结算方式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以便在人才需求时更好的招募所需人力;高校方也应尽可能地设立学生实践负责保障部门,以确保学生在实践基地的相关安全和利益问题。

6 结语

创新思维下的企业和高校联动的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一方面适应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效缓解人才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发展和转型的必然选择。这一“共享”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的有效协同。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这一模式的成效和影响,特别是在对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评估等方面以及随着研究带来的一些相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使这一模式得以更加完善进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桂香.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耦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分析——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5(1).

[2] [荷]勞埃特·雷德斯多夫,马丁·迈耶尔.三螺旋模式和知识经济[J].周春彦,译.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

①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类基本科研项目(青年项目)经济转型期“共享”理念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WQN201703),立项单位:辽宁大学。

作者简介:李宁(1982-),女,辽宁辽阳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研究;安丽君(1981-),女,满族,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与财务会计,会计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共享理念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褪色的“共享”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