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探讨

2018-09-10张静敏

中国商论 2018年18期
关键词:防范策略财务风险事业单位

张静敏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涉及的财务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而财务风险作为客观存在,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管理。因此,事业单位既要紧抓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又要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将其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相关概念及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防范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c)-157-02

1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在各项运营活动中因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不可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预期的财务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偏离,导致事业单位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事业单位多数以提供公共性服务及产品为主要目标,很少涉及筹资、盈利分配等问题,其非营利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重点为财政性资金的依法取得和使用。因此,财务风险主要源于不可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取得及使用存在不合理性,使得事业单位不能充分承担社会责任,最大限度的提供公共服务。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多数事业单位已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体系,但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投资上使用不合理,存在资源浪费或资源错配等现象。

2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原则

一是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由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一旦引发财务风险,都将使事业单位发生连锁性反应,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首先,财务风险防范的范围要能覆盖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活动,从整体上做好财务工作的分析和管控,避免出现风险防范死角等问题。其次,要明确财务风险的防控不是一项短期工作,而是全过程管理,其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都应详尽、周全。最后,在落实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应明确各项工作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关系,而非独立的项目,必须全盘考虑。二是要遵循全员参与原则。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全单位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及人员。一方面,事业单位从管理层到各部门员工都应积极参与到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中。财会部门提供较多的基础支持,各部门工作人员须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准则实施操作。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要及时沟通,而不应将自己置身事外;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在出现工作岗位变动或是岗位职责权利发生变化时,都应及时告知财会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确保财会等相关部门及时调整财务风险防范策略,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3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事业单位参与的投资项目越来越多,涉及的财务工作日趋复杂,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有足够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从管理层到具体经办人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普遍较弱,更不用说对突发事件作出的反应和把控。多数管理者认为财务风险防范只是财会人员的事情,而风险防范的内容也仅仅是制度中规定的部分内容,难以全面覆盖風险点。风险防范措施更是单一,具体执行也存在敷衍了事,只是简单的按照固有的条文和规定走过场,风险防范流于形式。发现问题也只是简单的上报,财务风险管控效果不佳。

3.2 各部门责权利不匹配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他部门与财会部门联系紧密,与财务风险的发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预算执行不合理、资金使用无绩效等。但有些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防控上分工不明确,责权利不对等,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等问题,不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有的部门在财务风险的防控上置身事外,遇到相关问题就推给财会部门,即使是本部门应承担的责任也是想方设法去推卸,而财务风险防控出成绩时则蜂拥而上,大表其功。这都是由于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防控上未明确各部门责权所导致的,将会给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阻力。

3.3 预算资金使用不合理

首先,在预算资金的使用上,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在资金何时使用、每期使用多少等方面未能合理安排,导致资金使用混乱或是不合理等问题,无法确保预算资金的安全性及其使用的有效性,进而引发财务风险。其次,出于各种原因,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也存在问题。有的在未经过可行性验证的情况下,随意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不但忽视了其后期的维护、保养费用支出,而且导致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等问题。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报废等问题上,由于审核程序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引发财务风险。

3.4 财务风险监督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种形式。对于外部监督,主要是国家审计机构的专项审计,审计内容难以覆盖事业单位全部业务,加上时间有限,外部审计很难全方位排查事业单位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此外,事业单位为维护自身利益,在接受专项审计前,往往会修饰相关会计信息、补充资料,混淆检查人员视线,导致外部监督效果不明显。对于内部监督,主要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多数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通常按照已有的检查、考核框架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操作性和约束性不强,导致财务风险监督走过场,难以实现应有的效果。

4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4.1 加强全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必须加强全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主观意识上、工作态度上、各岗位责权上等积极对待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一是要树立相互配合的意识,明确财务风控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人的事情,而需要相关人员共同努力来完成;二是各层级工作人员都应主动接受财务风险防控相关培训,在专业知识和和风控技能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财务风险形成清晰的认识;三是要在财务风险控制实务操作上下功夫。风控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而应侧重于案例分析等实务操作上,通过借鉴已有成功经验或相似风控案例,在此基础之上解决实际问题。

4.2 明确责任,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一方面,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相关制度,明确财务风险管理负责部门及协助部门。要明确哪些事项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列示该事项涉及的部门及岗位,明晰相关人员在财务风险防控中应承担的责任,确保责权利对等;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鼓励全员参与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引导各部门人员相互配合,避免出现一人多岗的问题。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主管部门,并及时作出风险防控举措。此外,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完善风险预警评估体系。通过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与事业单位实际业务相结合,梳理潜在风险点,设定引发风险的财务指标,对风险进行量化处理,提前发现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征兆并及时发出警报,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4.3 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

事业单位应改变财务管理方式,做好预算编制并严格执行。一是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機制,始终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要实现授权审批与业务执行、台账登记与资产保管、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等相分离,为预算编制的严格执行奠定基础;二是要提升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在预算编制上应采用更加灵活的形式,将静态预算与动态预算相结合。对于每月实际预算执行变动较大的事项,可以在原预算基础上对下月预算进行调增或整减,以此弥补预判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使预算更贴近实际;三是要严格预算执行。要把关每一笔资金的用途,严格执行审批流程,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同时,要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出现意外时能有效降低财务损失。

4.4 加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力度

鉴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因此必须加大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和监督力度,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外部监督看,除了国家审计机构的专项检查外,可积极引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协助事业单位定期进行财务风险排查,全方位审查、评估其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督促事业单位未雨绸缪,提前化解财务风险。从内部监督看,事业单位应组建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全面负责财务风险等防控工作,鼓励全员参与财务风险监督工作。简化监管流程,通过突击检查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审查和评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状况,加大对尽职审计人员的奖励力度,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有效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此外,还要加大对事业单位粉饰财会信息的处罚力度,杜绝其依靠不当手段应付各类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 钱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

[2] 王蕾.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J].中国经贸,2016(20).

猜你喜欢

防范策略财务风险事业单位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