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
2018-09-10
“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8年深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释放出中国进一步开放合作的鲜明信号,发出拥抱世界的时代强音。
2018年11月10日,中国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收官。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此次进博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更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中国主办,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共同参与,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3600多家企业带来数以万计的展品,其中约5000件首次来到中国,超过40万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累计578.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4500名全球政商学研各界嘉宾齐聚虹桥国际经贸论坛……
货通天下,利惠全球。中国主办,各国参与。
这次盛会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和完美诠释。
从一年半前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总体方案》,再到批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施方案》……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设计、亲自推动。
11月5日,开幕式后,习近平同在上海出席进博会的外国领导人共同巡馆。在捷克馆,泽曼总统用捷克产钢琴即兴演奏一曲,并邀请习近平品尝捷克啤酒。格鲁吉亚总理和越南总理亲自向习近平推介本国农产品和旅游项目。
为了凸显对首届进博会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派出了高级别政府代表团参加國家展,包括一级团(国家元首或总理级)14个,二级团(副总理级)8个,三级团(部级)59个。
从国家馆到企业馆、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巴拿马总统巴雷拉成为最大牌推销员,亲自推销巴拿马的“国家品牌”。
法国农业部长迪迪埃·纪尧姆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的法国展台现场亲自“解”牛,请观众品尝法国牛肉美味。
而整个国家馆内,纷纷出现的各国官员,或面对摄像机接受采访,或举红酒杯与人交谈合影。这不是一场表演,没有人为客套而来。这里展示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中国和世界各国不断走近,更加了解,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更多的经贸往来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更加融合。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演讲中阐释的信息,也是我们十分赞同的一点。”在秘鲁国家馆,秘鲁驻上海经济商务参赞弗拉迪米尔·戈切哈(Vladimir Kocerha)对《人民画报》的记者表示。
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首席商务专员骆志毅(Jose Loira)则表示说:“中国近些年的发展,是21世纪的一个奇迹。你们所取得的成就,值得人们脱帽致敬……希望两国有更多的交融,这是我们最终的想法。”
一家来自天津的外贸公司,开幕当天便直奔食品及农产品展区,订购了100万美元的坦桑尼亚坚果;一位韩国食品参展商,带来的展品大受欢迎,在展位上留下“今天效果太好了,请明天也继续支持我们吧”的字条;日本则派来了企业数量最多的参展商团,表示要更好了解“中国需求”。
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被遗忘的角落”,也没有任何企业会拒绝发展的重大机遇。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进博会开幕前一天,恰逢第124届广交会闭幕。
创办于1957年的广交会,原名“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2007年正式改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见证了中国外贸的跨越式发展:
从1978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到2013年达到4.16万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从1978年到2017年,初级产品占出口比重从53%下降到5.2%,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由47%上升到94.8%;从深耕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到加大对拉美、非洲、亚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
如果说,广交会是一扇窗,打开窗,世界开始认识中国;那么,进博会则像一道门,推开门,中国加速拥抱世界。
进博会上,随处可见海外展商手持华为手机,身穿“中国制造”的服饰,使用微信与中国采购商洽谈生意。
3000多家参展企业中,不仅涉及G20全部成员,覆盖超过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44个最不发达国家中,也有超过30个前来参加。大量外国参展商希望抓住中国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借助进博会的平台,在中国市场“更进一步”。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形成的大市场。
改革开放40年,全球化让“中国制造”遍布世界每个角落,中国的出口也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走向繁荣高点的关键因素;而今,潜力无限的中国消费市场,正进一步打开大门,向世界展现魅力。
中国的老百姓感受更深的,还是对“进口货”态度的转变。
1979年1月,改革开放后最先到达中国内地的“进口货”——3000箱可口可乐从香港运抵北京和广州。人们用一种五味杂陈的心态迎接这批带着“药水味”的饮料。这年秋天,一批来自日本的十二英寸黑白电视机,被调拨给了上海。当年的报纸仔细罗列了这些舶来品的型号、颜色,它们将“凭票供应”。
39年后,松下和索尼都把自己的最新技术成果放到了进博会醒目的展台里。离它们不远,一堆被垒起的可口可乐饮料瓶,为一家生产“扫地机器人”的美国企业当着道具。而场外,可口可乐在上海刚建了新的生产线。
首届进博会给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带来了不小的触动。看着进博会展厅里来自全球知名汽车厂商的多款新能源车、概念车和跨界车,曾亲身参与上海多项改革开放决策研究论证的王战感慨:“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的开放仅仅局限在具体项目的开放,在是否引进德国大众桑塔纳汽车上,还有一些人持反对的态度……”
从广交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学习游泳,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狼共舞”,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碰到过风浪,但最终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取得了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
历经时光洗礼,人们早已习惯了“贸易”与“进口”,习惯了“拥抱世界”。当然,世界也在拥抱中国,拥抱中国市场。
但改变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维度上看,进博会不仅仅是中国的大国形象和大国责任的一次展示和担当,它更是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对改革开放的一种“纪念”,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与全世界分享改革开放红利的盛会。
实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持续、稳定发展,GDP年均增长9.5%,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正如经济学家张维迎所说:“中国经济的大海,是40年改革开放的汇聚。”
從建立特区,到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到“一带一路”,到今天的进博会,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博会的举办,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水到渠成的一个安排,也是中国多年来一脉相承发展经验的又一次具体实践。
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10月31日晚,世界银行发布最新报告,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一次性提升32位,称赞中国相关领域改革“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不断扩大试点的自贸区建设,到不断精简的负面清单,再到不断增长的进口额度,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世界希望中国更加开放市场,中国也需要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二者架起了互通的桥梁。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向世界承诺,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此后,他更在多个场合,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对外,这是中国态度。对内,这是历史逻辑,改革开放的逻辑。
进博会的客人,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斯蒂芬·格罗夫说,中国40年取得人类“前所未见”的伟大成就,一大秘诀就在于开放——勇敢地开放、持续地开放。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进博会的一场高峰论坛上,一位专家描绘了一幅正在发生的现实图景:来自巴西的铁矿石,运到青岛码头;来自北欧的三文鱼,登陆上海餐桌;从义乌发出的集装箱,奔向世界各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不是一句空话,且正日益走向紧密。
翻开60页的进博会参展商名录,可以观览堪称全球精华的服务贸易、汽车、智能及高端装备、消费电子及家电、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食品及农产品等7大类的3600多家企业。
有海外参展商如此感叹,仅从这本参展商名录就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个时代。
在世界经济大格局的现实情景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在这个时刻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敞开大门欢迎四海宾朋客商来中国做生意,这既是中国的大国胸怀的展示,也是中国政府决策层高瞻远瞩,用合则两利的胸襟推动中国和世界各国政府间、企业间进行深层次合作的长远布局。
“对于我们这些笃信自由贸易应继续向前发展的国家而言,像中国进博会这样的大型展会,将成为我们实现夙愿的框架平台。”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的话,代表了进博会上所有志同道合者的想法。
“通往世界之桥”“通往繁荣之桥”“通往未来之桥”——进博会开幕式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用“三座桥”的比喻点赞中国,更指出了全球潮流的发展大势。
世界经济是在“逆全球化”中停滞不前,还是在不断开放中做大蛋糕?中国行动已经给了答案。
如今,虽然各国展商纷纷回国,但却留下了一张张的意向签约书,越洋的电话、邮件、微信不会中断,未来的合作更加可期。而在距离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不远处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11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馆里共有41个国家的112家企业及组织入驻,未来三个月预计还有20个国家级机构企业入驻。刚刚从进口博览会上撤展的进口红酒、牛肉、智能家电、保健品、化妆品等登陆全新的线下展示平台,旨在承接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实现常年一站式地“买全球、卖全球”。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虽已落幕,但中国和各国搭建的全球开放合作的舞台永不落幕,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全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大潮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