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途径

2018-09-10李春林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培养途径英语教学

李春林

摘要: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文化意识上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的培养目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感知中外文化内涵,加深文化理解,形成文明素养。本文拟从立足词汇教学、解析语言结构、培养审美情趣和提炼人文精神等方面,探讨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核心素养;文化意识;培养途径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列为四个核心素养之一,将英语课程目标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提升到培养具有文明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这个表述清晰地揭示了“获得知识”至“形塑品格”的逻辑路径(梅德明、王蔷,2018)。

文化是一个民族语言的核心与精华,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部分(戴卫平、张学忠、高鹏,2003)。高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教师要善于发掘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相关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感悟英汉语言在词义、词法、词序及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1.立足词汇教学,体验语义文化

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富含文化信息的词汇,可以借此了解与之相关的风俗人情、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如能在日常教学中加以重视,适时渗透,就可以让英语语言的魅力在无形中得到释放。

英语和汉语的语义范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完全對应。如New York(纽约), DNA(脱氧核糖核酸),airport(机场)等。

(2)不完全对应。如cousin,可表达“堂兄、堂弟、表兄、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 也可表达“同族者、同类者、同辈”等意义,需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确定人物关系。

(3)完全不对应。如teenager,一般统称为“青少年”,英语中一般指“13至19岁的人”,这与汉语中的“青少年”所指的群体完全不相同。

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依据语篇、逻辑、构词法等具体线索准确理解词义,切勿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如,北师大版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13 People Lesson 4 First Impressions中有I sighed with relief and agreed to meet her at the convenience store down the road.(P14)参考译文并未对句中的down做处理。而表示方位的down(义项之一为toward or in the south;southward,朝南,在南方,南方的)恰恰反映了母语使用者感知周围事物、认识世界的方式。这样一来,该句应理解为:我如释重负,和她约定在街南头的一家便利店见面。

英语中许多人物名称、习语典故等也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人名Daniel意为“正直的法官、智慧极高的人”,Amy则为“可爱的人”。又如,kiss-me-quick是指“(戴于头后的)无缘小软帽”,如不加甄别,极易误解为“快吻我”;Adams apple(喉结)极易当作“亚当的苹果”;Dutch comfort则指的是“无济于事的安慰”。 类似具有文化信息的习语还有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多此一举),send somebody to Coventry(逐出社交圈子;拒绝与某人交往),a bakers dozen(13个而不是12个)等。这些与人名或地名相关的习语或典故,如不认真加以处理,极易造成文化方面的误解。

2.解析语言结构,感悟语构文化

(1)了解词序先后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中的主要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的词序基本一致, 但定语和状语的位置、次序有所差异。如:

People worldwide have been enjoying downtown streets without cars in Amsterdam for many years.

多年以来,在阿姆斯特丹,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一直享受着骑车带来的好处。(注:画线部分反映出英语、汉语在定语和状语词序上的差异。)

这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是由各民族的思维习惯不同而引发的:英语重形式上的契合,因而从属结构(从句)多;而汉语重逻辑意义上的契合,短语或短句使用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与掌握此类结构和规则,并上升至思维方式与文化层面。

(2)了解语用手段的差异

英语中词与词的关系是借助词语本身的形态变化(如时态、语态、语气、人称等)来实现的,而汉语则多通过词序、语气助词等虚词来表示。如:

“Sorry. I;wasnt noticing just now.” Sara said, smiling. “对不起。我刚才呀走神了。”萨拉笑着说道。(借助用语气词来辅助表达。)

Judy gave Tom a meaningful look. 茱迪意味深长地看了汤姆一眼。(句中形容词meaningful转译为副词,名词look转译为动词。)

(3)了解思维方式的差异

基于文化的差异,英、汉语言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主体与客体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如:

She has been a widow only six months.由于此句的主體为she,所以极易误解为:“她只当了6个月的寡妇。”这种理解容易给人产生不适当的感觉。所以,只能从客体方面入手,应理解为:“她的丈夫去世还不到半年。”

I tied myself to a barrel to help me float.句中tie的宾语为myself,如直译则为:我把自己捆在木桶上……实际上,“捆绑”的动作应该施加在客体“木桶”上,故本句应理解为:我在身上绑了个木桶,这样可以帮我漂起来。

3.培养审美情趣,感悟文化精神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6 Unit18 Beauty Lesson 1标题为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P34)参考译文为:情人眼里出西施。

该句的译法涉及翻译方法(策略)的选择,把Beauty和the beholder归化为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情人”和“西施”两个意象,表意清楚明白。然而,仔细推敲,让人不禁会想:生于19世纪的爱尔兰人Margaret Hungerford怎么对中国古代美女西施如此熟悉呢?

读完该文之后,不难看出该句是用来阐述审美标准的,其范围应是普遍的,并不一定局限于“情人”之间。句中的beauty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既可以是一个抽象概念,也可能是指某一具体事物,不一定就是指中国古代美人“西施”。句中的beholder意为“观者、看者”,与被看者并不一定是“情人”关系。所以,译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原作的思想,造成了文化意象的不对称,故可理解为:“美在观者”或“美与不美,全在观者。”这样才能准确阐释原文所要表述的审美标准,避免出现曲解带有特定文化指向的现象、典故或历史人物。

4.提炼人文精神,加强文化认同

从情感层面看,跨文化交际需要学生觉察到异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揭示其人文精神,并加以包容与尊重,最终达到对该文化的认同。

以北师大版Unit 8 Adventure Lesson 4 Journey to the Antarctic为例。文章主要介绍了两支队伍去南极探险的过程。Captain Scott队输掉了比赛,却依然被世人当作英雄。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失败了还是英雄?西方如何界定“英雄”?他们推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冒险精神”是西方所推崇的价值观之一。然后,再结合教材中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名言,如:Adventure is the champagne of life. The main thing is just to go!等,引导学生品味西方人敢于冒险、探险、挑战自我的民族精神。

这样,通过剖析文化现象所反映出的文化价值取向,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道德情感,认同他国优秀文化。

三、结语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深化对语言的认知,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结合具体语境恰当选词、造句等综合语言能力,通过英、汉语言差异的对比、分析,了解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思维方式,培养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 外语界,2013(6).

[2]程晓堂.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2016(5).

[3]戴卫平,张学忠、高鹏.英语说文解词[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梅德明,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潘正芹. 试论语义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义[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2).

[6]肖丹. 中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路径[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8(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培养途径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