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018-09-10戴华
戴华
摘要:摘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有效地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就要从核心素养的认识入手,就要认识到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就要保证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到这门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物理知识与落实核心素养紧密联系起来呢?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又如何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形成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我国于2016年9月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不同学科都有自己学科的核心素养,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发展。
1.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物理观念主要包括一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二级主题包括:运动、相互作用、力与运动、能量的各种形式、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的耗散、能量的守恒、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结构、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属性。初中物理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物理观念。
2.養成科学的思维品质。科学思维是指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的思维,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构建模型、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质。
3.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遇到问题会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观点,要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4.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心。在认识科学本质上,要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宽容与合作、独立性与创造性、胜不骄败不馁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同时学生还要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课堂教学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1.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原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相对比,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物理文化层面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即物理学习不仅是具体物理知识的学习,更是将物理知识作为载体,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形成物理基本观念,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观念建构”。所谓“观念建构”,指的是学生将具体的物理知识全部遗忘后其头脑中所遗留下的东西,也就是从物理的视角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就是构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观念、科学思维、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科学思维、研究问题、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和操作。
2.利用物理学科独有的特点,把真实的物理事件、感人的科学精神、创新的思维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重视科学素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受到科学素养的陶冶,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体会知识体系的形成,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3.注重科学前沿在物理课堂上的渗透。物理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科学,对现代技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们要把最新的物理研究和科学技术引入到课堂中去。如VR技术,在娱乐、室内设计、医学、军事、航天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提高医学、军事等方面的实体操作和训练效果;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光学上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三维图像的技术,适用于产品展览、新品发布、创意舞台节目等;智能机器人,有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人类高手的阿尔法机器人,有能完成跑动、跳跃等复杂动作的运动型机器人,还有能替代人类驾驶汽车的智能型汽车等,这些前沿的知识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从而主动地去学习与物理相关的知识。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哪些途径或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或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演示实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科探究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本色,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内涵。因此,物理教学必须多做实验,真做实验,突出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原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的大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课,教师采取多个演示实验如让易拉罐饮料倾斜竖立保持平衡、会自己旋转的线圈、能自己上坡的圆锥体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用浇不灭的蜡烛、烧不着的纸盒等实验,让学生领略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2.借助分组实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实验,可以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获取直观感受从而正确构建物理概念。实验前,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制订正确的实验方案;实验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改进操作。这样有利于有效得出结论,提高学习效率。选择合适的分组实验尤为重要,如利用体育课在操场上让学生进行“速度如何变化”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体会从设计实验和制定实验计划到实验操作到数据收集的过程,小组间要分工协作;在光学实验室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组实验,让学生感受如何操作实验器材、收集实验数据才能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利用物理传感器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利用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有效性,等等。
3.通过实际体验感悟知识的实用性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更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实物(羊角锤、启瓶器)、图片(水中倒影风景照)、视频(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的生活)或创设情境(比比谁的力气大)等,让学生多体验,多观察,多思考。如用易拉罐制作小孔成像装置,探究太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及距离地面的远近光斑的变化;用两根吸管制作口吹喷雾器,体会流体压强的特点;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借助数学方法来测量旗杆的高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
4.融合新技术拓展课堂的广阔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信扫码、微信支付、手机银行、代扣水电、自动取款、网络培训、网上购物、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物理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如在教学中将老师制作的小实验微课、重点习题讲解等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发送至班级微信群中,学生可以通过扫一扫的方式在家进行观看、学习、巩固;学生通过班级群上传实验视频,如声学学习中利用不同乐器比较音调高低影响因素的实验;分享学习心得,如光学学习中作图题的小技巧;小话题讨论,如你认为摩擦力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这些方式都让物理学习变得更自主、更高效、更灵活、更有趣。
参考文献:
[1]王亚明.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高建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
[3]张新华.教学设计视角:关注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J].物理教学,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