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歙县机制砂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09-10黄永义

河南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

黄永义

摘 要:过量河道采砂导致河道砂石枯竭,影响河势稳定防洪安全,产生诸多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机制砂取代河道采砂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机制砂场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缺失、私挖乱采、水土流失、污染环境,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在制度层面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在管理层面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在技术层面提出要求、审核技术措施,编制全县机制砂场规划,总量控制,适当提高进入门槛,改变小而滥现象。

关键词:机制砂场;河道采砂;水土流失;联合审批;沉砂池

中图分类号:TU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19-0110-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he County

Mechanism Sand Field Management

HUANG Yongyi

(Shexia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st Station, Shexian Anhui 245200)

Abstract: Excessive channel sand mining leads to the exhaustion of river sand and gravel, which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flood control security and produces a lot of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ecolog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mechanism sand field, including the lack of management, the private digging, the soil erosion,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system level,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were clearly defined in the management level, the technica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technical level. At the technical level, it put forward requirements, examined technical measures, compiled the county-wide plan for machine-made sand farms, controls the total amount, raised the entry threshold appropriately, and changed the phenomenon of small but excessive.

Keywords: mechanism sand field;river sand mining;soil erosion;joint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grit chamber

随着房地产开发及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砂石等建筑材料需求旺盛,机制砂场应运而生,客观上解决了建筑砂石供应短缺问题,但也存在侵占公共资源、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管理部门措手不及,在职责职能上存在误区及盲区,往往采用推诿、回避、等待等消极方式应对。机制砂污水直接入河,致使河水常年浑浊不堪,妨碍旅游城市的创建,直接影响新安江生态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全县特别是县城上游的机制砂场进行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有效的方法,通过管理、技术手段,有效解决机制砂场污水排放问题,必要而迫切。

1 歙县砂石供求分析

1.1 建筑市场砂石供需现状

全縣砂石供给主要有4个来源:一是机制砂场产砂;二是河道采砂;三是商品混凝土含砂;四是其他砂石来源(如大型建设项目基础开挖、隧洞挖掘产生砂石,外区县调运砂石)。根据调查估算,全县机制砂场年生产砂石220万t,全县河道采砂量50万t,商品混凝土提供砂石量150万t,其他砂石来源约150万t。四者产砂量有部分叠加,如机制砂原料来源有石料矿山、建设项目弃渣及部分河道砂石,商品混凝土原料来自机制砂场和河道砂石以及县外采购,故实际供给小于四者的总和。

根据全县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砂石用量推求建筑砂石需求量,2016年(计算基准年,以下同)全县砂石需求量约470万t。

总体而言,目前,歙县砂石需求与供给基本平衡,年供给总量应在450万t至500万t,其中机制砂场供给220万t/a,占44%,其余部分由河道采砂和其他来源供应。

1.2 砂石供求情况分析

1.2.1 建筑砂石需求情况。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投资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向上,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因此,歙县年砂石需求量应该保持保持同步增长,年均增长10%以上。

1.2.2 河道砂石供应情况。歙县河道采砂由县水利局管理。根据《歙县采砂规划》推算,全县年产砂量为70万t,年可采砂量为50万t,但前期过度开采量急需补充,故目前可开采量应远少于50万t/a。

机制砂场发展以前,全县的建筑砂石绝大多数来源于河道采砂,例如,高速公路建设、旅游公路、国道县道改造、村通公路等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等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学校医院等其他基础建设,村民建房等,砂石基本来源于河道采砂。目前,歙县河道砂石已处于过度开采期,河道砂石资源已面临枯竭的状态,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发放和采砂规模逐年减少,2015年以后已不再发放河道采砂许可。现有的河道采砂主要有以下两类情况:一是村集体建设公益事业用砂需求;二是河道清淤产生的砂石,河道整治项目实施时,有部分河道清淤内容,砂石质量较好,具有较高商品价值。实际供应份额由2007年以前的90%下降为现在的10%左右。

1.2.3 机制砂场前景分析。建筑市场砂石供应主要来源是河道采砂和机制砂两类。传统的河道采砂资源枯竭,产量剧降,但是,由于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砂石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由此机制砂场应运而生。由于机制砂场原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分级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其市场份额迅速增长。

机制砂场的存在,有效缓解了歙县砂石供需矛盾,对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原料可以是河道清淤、建筑开挖的废弃渣土,也可以是开挖的山石,原料来源广泛。综上,机制砂场应是今后建筑市场砂石供应的主要来源。

2 歙县机制砂场现状

2.1 机制砂场分布情况。

机制砂场大部分由原河道采砂自主转型而来,场址选择的要件主要有:①原材料来源充足;②交通便利,距离终端市场近;③水量充足,取水方便;④廉价的广阔场地。歙县机制砂场的分布符合以上要求。机制砂场大多临河建厂,70%位于河岸200m以内,或多或少占用部分河道滩地。全县机制砂场主要分布在扬之河、富资河、昌源河、棉溪河、街源河、桂溪河和渐江等河流流域。

2.2 机制砂场规模

歙县机制砂场规模普遍较小,最大的生产能力达到500t/d,最小的机制砂场日加工能力约50t,占地在6 667m2以内。机制砂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低,机械投入不高,10~50万元即可上马,场所占地可大可小。这也是歙县机制砂场小而散,遍地开花的原因。

2.3 砂石原料来源

砂石料来源有县外购买、山石开挖、高速公路高铁等废弃渣土和基建项目开挖砂土等,还有部分河道砂石。这类原料一般含泥量高,颗粒不匀,不经过机械破碎、水洗,难以利用。其中,县城周边以建筑渣土、河道清淤砂砾料为主要原料,其余的以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开采山石为主要原料。

2.4 机制砂场管理现状

机制砂场的管理涉及市场监督、国土、水利、环保和林业等部门。市场监督部门颁发营业执照;开山采石属于矿产资源管理,应办理相关的采矿许可证;涉及河道采砂的应从水利部门取得采砂许可证,机制砂取用水应办理取水许可证,开挖山体、污泥弃置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污水排放应从环保部门取得排污许可证;涉及林地的还应从林业部门取得林地使用许可。但是,由于机制砂场属于新兴的建筑原料生产行业,企业对涉及的诸多许可事项并不了解,监管部门也对该行业疏于监管,因此,大部分机制砂企业无相关证照或证照不全,没有一家机制砂企业证照齐全。

3 机制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多头管理,监管不力

机制砂场(机制砂场)作为建筑砂石的提供者,在基本建设中的地位不可或缺,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尚没有专门定位的监管机构,2014年县砂石办撤销以后,河道采砂管理职能归属于县水利局,机制砂场的管理仍是一个盲区。其监管职能分布于各个行政部门,难免产生推诿扯皮现象。

3.2 私挖乱采,破坏环境

因为管理不规范,相应的监管措施也不完善,洗沙场的设置非常随意,只要有利可图,采购一台破碎机,一台铲车即可上马,机制砂原料来源五花八门,合法砂石有之,不合法的砂石来源也多,或盗取河道砂石,或违法开采山石,河道管理部门查处时,则辩称采用外购原料或开采山石,国土查处时则辩称原料来自河道清淤。这使得河道千疮百孔,难寻一片完整的沙滩,山体植被破坏,水土大量流失。职能部门取证难,监管手段更是有限,整改通知书发了许多,但私挖偷采仍屡禁不止。

3.3 水土流失,影响河道功能

机制砂场最大的问题是污水排放。机制砂污水含有大量的细小泥沙颗粒,一旦进入河道,将产生诸多负面影响[1]:①泥沙淤积河道,消减行洪断面,影响防洪安全;②泥沙沉积水库山塘,减少水库兴利库容,缩短水库寿命;③淤泥沉积在生产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成为沼泽泥塘,形成安全隐患;④矿物质、有机质进入水体,增加水体营养化风险,弱化水资源使用功能,增加水处理难度和费用;⑤河水浑浊,影响视觉感官,不利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创建。

现场调查发现,全县机制砂场只有一半左右建有沉砂池,少量水进入循环,绝大部分直排入河道。沉砂池面积、容量小,效果不理想,建设位置都是因陋就简,随便填筑一个小塘,或挖一个坑,有的直接利用河滩低洼处挖一串长沟,应付了事,沉砂池长期不予清理,污水漫溢入河,洪水来袭,泥沙随即流入河中。

按照年产220万t砂石,含泥量20%计算,将有44万t淤泥产生,在未经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将全部流入河道,总量非常可观。

4 加强机制砂场管理思考

4.1 在制度层面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对机制砂场生产、机制砂场联合审批、河道疏浚工程砂石资源利用等的管理,全面涵盖机制砂场审批、监管、设施、技术和原料来源各方面,应具有可操作性,从制度层面解决多头管理,杜绝推诿扯皮的现象。县一级组建领导机构,确定牵头单位,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权,理顺审批程序,编制机制砂场设置规划,确定审批条件及行业进入门槛。

4.2 在管理层面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

县一级组建制砂管理领导小组,市场监督、水利、国土、环保、公安、林业、规划等部门为小组成员,下设制砂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洗制砂场生产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环保、水利、国土、工商、公安等部門根据各自职能做好机制砂场的监督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本辖区机制砂场的日常监管。设置联合审批程序,由机制砂石办公室负责受理申请,牵头受理联合审批工作,组织相关部门现场踏勘,各相关部门签署初审意见。①县环保局核查环保设施是否规范,废水经处理后是否循环使用,外排废水是否达标,粉尘、噪声防治是否达标;②县国土局核查占用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砂料来源是否符合矿产资源利用规划;③县水利局核查场址是否占用河道,是否办理取水许可、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河道砂料是否合法;④县市场监督核查是否持有有效营业执照,负责具备条件的机制砂场名称预核准;⑤县机制砂领导小组综合各部门意见,并公示,无异议的予以核准;⑥县供电公司接到县机制砂领导小组核准意见后办理用电审批手续。

4.3 在技术层面提出要求、审核技术措施

机制砂场的运行应具备相应的条件:①符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②具有合法的砂石来源,能满足生产需要;③具有科学的环保设施并保证运行正常,机制砂污水场内循环,无污水溢流;④生产能力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向市场供应质优价廉的砂石;⑤符合规定的淤泥弃置场所。其中第③⑤项涉及技术层面要求,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把关。

泥水分离设施设备众多,其中沉砂池是投资少、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的一种,主要弊端是占地面积大。因此,在选址上应予以注意,不得占用农田、塘坝、河道滩地,应远离河道低洼地段,防止洪水冲走淤积泥沙。沉砂池应有足够容积,长度、宽度、深度尺寸及级数应符合要求,有利于淤泥的沉积和清除,正常情况污水应全部回用,不得入河,沉砂池池壁应采用圬工结果,并保证稳定不会垮塌和渗漏,有一定的安全超高,以免污水溢流。设置警示和围护设施,保证生产生活安全,具体尺寸应按照产量及原料含泥量、用水量综合确定。

淤泥弃置场的设置应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挡泥坝应进行专业设计,满足相关规范(尾矿库)要求,并有足够的容量,周边设置安全警示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淤泥弃置场淤满后,应进行复垦,恢复土地使用功能。

5 结语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以及新安江水库功能定位的转变,对歙县水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广机制砂的生产,禁止开采商品河砂是当务之急。根据供需及资源编制全县机制砂场规划,进行总量控制,适当提高进入门槛,改变小而滥的现象,管理好机制砂场污水排放工作,保障歙县机制砂产业健康发展,保护好新安江流域的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李纯利,李瑞凤,姜蕊云.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治[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1(3):139-140.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桐柏县小流域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