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加工企业过度加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018-09-10朱西慧
朱西慧
[摘要]基于江苏省150家大米加工企业调查数据,文章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对大米加工企业过度加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年龄、企业规模、生产设备类型和产品销售渠道对企业的过度加工行为有显著性影响。企业年龄和企业规模越大,企业采取过度加工行为的概率越低;生产设备类型相对落后、大米销售渠道涉及订单合同的企业,采取过度加工行为的概率越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及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优化江苏大米加工企业加工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米加工企业;过度加工;影响因素;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226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维持生计的必需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人口大国,耕地面积少、粮食需求量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粮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保障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因此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粮食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粮食产后损失浪费问题已经严重危及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成为阻碍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资料,我国粮食每年在储藏、运输、加工环节的损失量约为3500万t,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尤为突出。从根本上讲,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主要源自企业过度加工行为,过度加工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粮食浪费,而且带来了粮食中营养价值的流失。加工精度越高,营养流失情况就越严重。以大米加工为例,我国大米加工企业为满足市场对稻米“精细白”的追求,对大米进行多次抛光,而每增加一次抛光,稻米出米率会降低1%。据估计,我国稻谷加工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0%,每年稻谷损失将近350万t。
1文献回顾及研究方法
1.1文献回顾
目前,有不少学者关注粮食企业过度加工问题。对于过度加工的含义,庞文渌认为,过度加工是指企业为了追求加工精度而采取稻米损耗高、出米率低的粮食加工方式;赵红雷认为,过度加工是指不以提高粮食营养价值、卫生品质为目的,通过使用多工序加工处理的方法单纯提高粮食产品的外观和口感的加工方式;赵弢则直接将粮食过度加工定义为浪费加营养损失。无论哪种定义,都说明过度加工是单纯追求稻米外观,而不考虑营养健康的加工行为。一些学者探讨了粮食过度加工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万拯群认为过度加工不仅是对粮食的浪费,同时会造成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秦谦和潘晨则认为稻米的过度加工,只是让消费者吃到了外表精细、价格较高但营养价值不高的米,消费者是过度加工行为的损失主体。有很多学者对如何减少粮食的过度加工行为提出了建议。王新华等认为应该完善我国粮油加工标准,重点研发减少稻米碎米率的新技术设备,减少稻米损失浪费;樊琦等认为应该从消费者入手,倡导消费者的节粮健康消费。同时不少学者大力倡导稻米的适度加工行为。刘兴信认为稻米的适度加工不仅可以保留稻米中的营养素,并且能够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傅正兵等通过对比稻米适度加工与过度加工的经济效益,认为大米加工企业如果将过度加工改为适度加工,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总体来看,学者们对于过度加工行为的关注越来越多,过度加工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以往研究文献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实证分析的说服力,同时以往文献仅关注过度加工的弊端,少有人深入剖析粮食加工企业过度加工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大米加工企业为例,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对大米加工企业过度加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和相关政策,对优化江苏省稻米企业加工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1.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借鉴以往文献,对江苏省大米加工企业的过度加工行为进行定义,借鉴徐蕴山等对稻米适度加工“度”的探讨,认为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以2次抛光为适度,而本文所调查的企业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均为国产设备,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故以2次抛光为适度,将抛光总次数为2次以上的加工定义为过度加工。
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是否采取过度加工行为取决于过度加工与适度加工预期收益的比较,只有当过度加工的预期收益大于适度加工的预期收益时,企业才会采取过度加工行为。由于企业是否采取过度加工行为的决策只存在两种情况,即要么选择过度加工,要么选择适度加工。因此,本研究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对企业是否采取过度加工的选择行为进行回归分析。本文将影响企业加工决策的因素分为企业特征、企业主特征、企业经营特征三组变量,具体包括企業年龄、企业规模、生产设备类型、原粮进货渠道、产品销售渠道、负责人行业经验、文化程度以及是否在政府部门担任过职务,各个变量的含义、平均值及标准差(见表1)。
2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在2017年3~6月对江苏省大米加工企业的问卷调查,调查区域包括淮安市、宿迁市、盐城市和泰州市,共调查了162家大米加工企业,在剔除了部分关键变量缺失和数据明显异常的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2.59%。
2.2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被解释变量“加工行为的选择”的均值为0.74,标准差为0.44。说明大米加工企业中目前选择过度加工的企业较多,因此研究大米加工企业过度加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导致企业选择过度加工的具体原因。对于从根源上减少过度加工行为,倡导节粮减损的适度加工行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利用STATA14.0统计分析软件,对江苏省150家大米加工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Probit回归,估计结果(见表2)。根据表2估计结果显示,模型的LR统计量符合显著性要求,其他统计量结果也表明,模型整理拟合效果良好。
2.3结果分析
2.3.1企业年龄
“企业年龄”的系数为负,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年龄越大,越不倾向于采取过度加工行为。这一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的企业,企业经验越丰富,越能意识到过度加工行为不仅会减少稻米出米率,同时会增加企业加工成本,因此更倾向于适度加工行为。
2.3.2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的系数为负,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即企业的年度总资产越多,企业越不倾向于采取过度加工行为。这一结果表明,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通过适度加工,提高稻米的出米率和整精米率来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2.3.3设备类型
“设备类型”的系数为负,并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国产混拼设备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过度加工行为。这一结果说明国产混拼设备各个部件之间的磨合性相对较差,机械装备相对于国产成套设备较落后,因此更容易造成过度加工行为。同时这一结论也印证了以往学者认为机械设备相对落后的企业更容易造成稻米加工损失浪费的观点。
2.3.4进货渠道
“进货渠道”的系数为负,表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原粮进货渠道中有国家储备库的,企业更容易采取过度加工行为。这一变量的系数并不显著,可能性的解释是:虽然相比于合同基地、粮食经纪人和种粮大户这些原粮进货渠道,国家储备库的旧粮虽然容易造成过度加工行为,但企业从国家储备库获取的原粮占企业总原粮的比重较少,因此这一变量并不显著。
2.3.5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的系数为负,并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产品销售渠道中有企事業单位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过度加工行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相对于粮油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和其他销售途径,企事业单位对于稻米的色泽口感要求较高,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只能通过增加抛光次数来达到相应的品质,因此易造成过度加工行为。
此外,“文化程度”“行业经验”和“担任职务”的系数不显著,表明这些因素对大米加工企业是否采取过度加工行为不存在明显影响。
3结论及启示
本文利用江苏省150家大米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大米加工企业的过度加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企业加工决策的企业特征、企业主特征、企业经营特征三组变量中,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企业生产设备类型和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对于企业的加工决策有显著性影响。具体指企业的年龄越大,企业越不倾向于采取过度加工行为;企业的规模越大,即企业的年度总资产越大,越不倾向于采取过度加工行为;企业的生产设备类型越落后,即企业使用的加工设备是国产混拼设备时,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过度加工行为;当企业的产品销售渠道中有企事业单位时,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过度加工行为。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优化江苏省大米加工企业加工行为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年龄较小、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企业的经营时间短,加工经验不足,同时企业的经营资金有限,急于获得收益,容易被过度加工制成精米后较高销售价格的表面现象所吸引,从而忽略了过度加工造成稻米出米率较低,加工成本增加的事实。因此要增加对年龄较小、规模较小企业的宣传科普工作,多宣传适度加工的优点,同时要让企业深刻意识到过度加工不仅会造成稻米的损失浪费,而且使得稻米营养成分大量流失,从而呼吁企业优化稻米加工行为。
对于生产设备相对落后、产品销售渠道中有企事业单位的大米加工企业,一方面,要呼吁企业多引进先进设备,目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总体较为落后,大多数企业都是使用国产设备,甚至很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使用磨合性相对较差的国产混拼设备,这会直接导致稻米出米率的下降,在无形中增加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产品销售渠道中有企事业单位的企业之所以更倾向于造成过度加工行为,正因为企事业单位对于稻米的精度要求较高。而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其抛光次数,从而造成过度加工行为。因此要引导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念,摒弃对稻米色泽外形的盲目追求,倡导消费者食用抛光次数少、营养价值高的大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