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味儿

2018-09-10张佳玮

农家参谋 2018年2期
关键词:石臼春卷元宝

张佳玮

中国人相信,过年是传统,年味儿也该从传统中寻。可是许多传统,并不见于如今。我老家无锡,吴桥那一带河边人家,过年旧规矩,吃年糕,得请人上门来打。备好一个石臼,放下蒸好的糯米粉,略加些糖;打年糕的人总得有三位,背来一个木柄石锤,锤头两边镶木头,这样刚中有柔;石臼里略倒一些冷水,木槌上也蘸些冷水,打年糕的人手提木槌,在石臼里磨了几下,猛挥一锤,落下去噗的一声,拖一拖,磨一磨,再复一锤。这样两三个人换着打了几轮,就成了。

没打年糕的糯米,用来做瘪子团:是糯米和黏米混合了,揉成的小团子。按那地方的规矩,揉完一个团子后,必得在上头按一个印子,凹下去了,才算数呢。瘪子团和青菜、肉丝一起混炒,出锅时郁郁菲菲,很香。我小时候,自家过年了,得赶着菜市场关张前,去扫一通货,顺便跟那些菜贩们一一道别。买卤菜熟食时,店主也豪迈:买猪头肉,免费送俩猪耳朵;买红卤肠,免费送鸡肝。

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忙。我们故乡,年夜饭不讲贵,但要敦厚、肥硕、高热量。父母单位发的大青鱼,鱼身子用盐腌了,鱼头用来炖汤,叫作年年有余。年夜饭必得有个红烧蹄髈,须得炖到酥烂,能用猪骨头划开,瘦肉皆成条纹。亲戚们嗑瓜子、剥长生果吃——花生在我们那里,叫长生果。

年初一,早饭是酒酿圆子年糕、稀饭年糕,配上自家腌的萝卜干,求的是步步登高,团团圆圆。多幸福,少是非。初二、初三,四处走了几趟亲戚,回家应该吃炸春卷。春卷皮包了豆沙和芝麻,往油里一落,剌啦啦作响,面皮由白变黄,吃来酥脆。喝茶,得喝橄榄茶。我们那里老规矩,橄榄茶叫作元宝茶,喝了,来年捧个大元宝。新年头三天,讲究不动爐灶。年夜饭吃剩下的菜,重新回炉蒸蒸,北方应该叫“折罗”,我们那里没名字,只觉得这么吃显得节俭,而且香。

到年初五,该上街去溜达了。回家过年的诸位也有些回来了,街上人虽少,店铺倒还开了。大家小别数日,乍见彼此,如隔三秋,不胜惊喜,嗓门敞亮地吼,好压倒孩子满街蹦跶的鞭炮:“新年好!新年好!”

这时候,大家都没头没脑地高兴起来了。

这大概,就是我小时候的年味儿:周围的人都不问情由地高兴,于是自己就跟着,傻不愣登高兴了起来——

究竟什么是“年味儿”呢?为什么过年值得高兴呢?

那是一种家族式团圆、互敬互爱、推心置腹的审美。多年以后,经历了些世情的我们,难免觉得小时候被骗了,然而这种质朴圆融的感情,这种“过年了,大家都要高兴,是一家”的劲头,方是“年味儿”的根本。

猜你喜欢

石臼春卷元宝
元宝“发腮”记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神奇的鼠尾
来一份春卷,感受春节和春天的味道
真爱是春卷
遛狗记
吃个蛋饺,捡个元宝
包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