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8-09-10赵小云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2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

赵小云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间我院通过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的共计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观察组)其HP结果,并以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结果:急性肝炎组中患者HP阳性率3.7%和对照组3.0%相比并无很大差异(P>0.05),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HP阳性率41.90%, 46.4%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其HP阳性率66.70%, 26.3%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较易伴发HP感染,随着HBV-DNA阳性率的提高、HP感染率也会增加,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尽早清除HP。

【关键词】乙型肝炎;幽门螺杆菌;病毒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2-074-02

乙肝病毒属嗜肝DNA病毒,可以诱发肝细胞的免疫损伤,但大量研究表明,HBV还可以对肾小管的细胞、胰腺的细胞、胃黏膜细胞等造成损伤,最常见的就是对胃黏膜细胞的损伤。而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HBV感染者,因为其不具备良好的肝功能,因此免疫功能极低,由此也会导致其机体内的微生态失衡,继而并发诸多院内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多种胃肠病变,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和胃癌等,属临床多发的一种慢性感染,而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也有着一定影响。本文便以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尿素[13C]呼气试验测得的HP结果作为调查对象,做出以下报道。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间来我院住院与门诊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计9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介于17岁到65岁,平均年龄42.1±3.1岁;急性肝炎患者27例、慢性肝炎患者4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8例。所有患者HBsAg皆呈阳性表现。并以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包括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从15岁到70岁,平均年龄44.3±3.3岁。两组各方面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使用尿素[13C]胶囊呼气试验药盒(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委派专人做HP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使用PCR法检测HBV-DNA(含量<50copies/ml判读为阴性)。

1.3 统计检验

将SPSS17.0统计学软件应用于对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的分析核算中,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在组间比较检验过程中用卡方阐述表达,无论哪一指标为P<0.05均能突出实验价值。

2 结果

2.1 各型肝炎患者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 HP 结果的分析

急性肝炎组中患者HP阳性率和对照组相比并无很大差异(P> 0.05),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HP阳性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革兰阴性菌,首次发现于1983年,感染后可导致多种胃肠道疾病。其诊断可分为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前者主要是通过胃镜取得胃黏膜标本作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基因方法检测等;后者包括尿素[13C、14C]呼气试验(UBT)、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HP抗体检测等。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准确性高、易于操作,可反映全胃HP感染情况,不受灶性分布的影响,因此被广泛的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成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可靠、简单方法。

本次研究中以我院98例乙型病毒性感染患者其尿素[13C]呼气试验所得HP结果作为观察对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肝炎组中患者HP阳性率3.7%和对照组3.0%相比并无很大差异(P>0.05),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HP阳性率41.9%、46.4%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其HP阳性率66.7%、26.3%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由此得知:HBV-DNA阳性时,HP的感染率更高。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母婴及性接触传播,在婴幼儿时期感染后,多数发展成慢性感染,而青少年及成人感染后大部分可自发清除,仅有少数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主要表现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其免疫功能长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受损。乙肝病毒虽属嗜肝病毒,但其还具有泛嗜性,除造成肝脏损伤外,还可以引起肝外损伤,最常见的是对胃黏膜细胞的损伤。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一口、粪一口、胃一口等途径传染,感染后长期定植于人类胃黏膜,属于慢性感染,诱导期其发病的因素也是一系列的免疫病理反应,而两者间有类似的发病机制,且这两种感染均不能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被清除,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同时伴随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通过双重的免疫损伤,使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这一缺陷也会促使患者机体胃肠道内细菌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给HP的彻底清除带来阻碍。另外,大量研究表明,HP还有着明显肝细胞毒作用,所以会给肝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应注意,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實施治疗时,要尽早彻底清除HP。

概括全文得到结论如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较易伴发HP感染,随着HBV-DNA阳性率的提高、HP感染率也会增加,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尽早清除HP。

参考文献:

[1]幽门螺杆菌、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J].潘志红,任习芳,张伟,张丽静.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05)

[2]基层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问题探讨[J].胡俊霞,武京学,赵哲平.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12)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