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真性”学科思维在全国卷选择题中的运用

2018-09-10张础伟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历史事实文综求真

张础伟

基于全国卷选择题得分率低、难度系数大等特点,一线高考备考不断加强和加大对选择题的训练力度和难度,但是收效甚微。究竟是一线的训练题目出了问题,还是备考没能从根本上理解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思维?笔者认为,从历史学科的基础学科思维入手来探讨选择题,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并找到攻克选择题的钥匙。

房龙说:“历史学家不要成为道德家。他的职责是竭尽全力说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收集一切能够收集到的材料,尽可能准确的说明历史‘真相。”[1]笔者认为“历史真相”就是“真”,“说明历史真相”就是“求真”。那么,怎样“求真”呢?“历史研究的对象‘史不是文本上的‘史,而是过去真实的历史,历史研究的目的因此不是为了‘证史,而是为了探索发现关于真实历史的新知。”[2]可见,“真”既包括“历史事实”,也包括通过探索历史事实得出的“历史结论”和对历史事实进行的“历史解释”。因此,“求真”应围绕三个层面进行:第一,复原“历史事实”;第二,推出正确的“历史结论”;第三,作出准确的“历史解释”。

笔者经过整理发现,2017年全国文综三套试题的选择题均体现“求真性”思维的指导,并可以采用相应的思维逻辑来加以解决。

那么,具体怎样从历史思维“求真性”的三个层面解决这些选择题呢?下面举例说明:

第一,复原“历史事实”。关键是要懂得辨别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历史叙述是指叙述者以文字等形式呈现一段历史或对历史进行解释,它或多或少受叙述者的影响。历史事实是指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史实,它不因主观意识的变化而变化。下面以2017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6题为例来说明这一思路。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从表2中可以提取共同证明唐军失败的文字,即“我师败绩”、“不利而旋”、“败绩”和“诸将为举所败”,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题干“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表明当年皇帝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A项称李世民为“皇帝”,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本身,属错误项。B项与材料“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相背。D项因材料中的“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导致迷惑性较大,其实,李世民生病有可能导致唐军战败,也有可能与唐军战败没有任何关系。结合历史事实定义中提到的“不因主观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故D项不属于历史事实。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

可见,解决复原“历史事实”的题目,首先要注意辨别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其次要理解历史事实的含义,最后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定位历史事实。

第二,推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历史结论是指依据一个或多个史料或历史事实得出的推论。笔者认为可从“历史事实是否正确”和“史料是否充足”两个方面判定推出的“历史结论”正确与否。“其最直捷之法,则为举出一极有力之反证。”[3]梁启超在史料的辨误和辨伪中采用的“反证法”可作为推出正确“历史结论”的主要方法。那么,如何利用“反证法”从历史思维层面推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呢?

首先,如何判定“历史事实是否正确”?结合梁启超关于史料辨伪问题的下列论述,“时代错迕则事必违,此反证之最有力者也。”[4]笔者认为关键是回到历史现场核对历史事实,以2017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为例来说明这一思路。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题干“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需要回到西周的历史现场。西周时期,权力还尚未高度集中,因此B项排除;分封制对地方是间接管理,C项“直接控制”,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讲的是当时的宗法制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等方面继承的矛盾所带来的影响。剩下A项,分封制形成了“家天下”到“宗天下”的国家统一,从而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正确答案选A项。

可见,判定历史事实是否正确的关键是,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这类试题也较好地实现了“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5]。

其次,如何判定“史料是否充足”?笔者发现这类选择题错误选项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史料不足”和“结论过大或不全”。如2017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8题: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题干属于提供史料,中心意思是政府大幅度降低洋务派兴办的开平煤矿的出口税;选项属于给出历史结论,需要推斷降低出口税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开平煤矿的产品成本降低,增强了海外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海外销售额,从而增加了企业利润,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我们可以采用“反证法”,比如反问得出B项需要的史料肯定是与管理有关的,比如从企业用人、企业开支、产品进出口管理会更加严格,故B项属于“史料不足”。依此思维,反推要得出C项需要有开平煤矿曾经受列强控制的史料,还要有开平煤矿最后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属于“史料不足”。反推D项,要达到“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做更多的工作,比如进行企业内部改革、政府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外部环境等等,故D项属于“结论过大”,也就是“推理过渡”。

可见,判定“史料是否充足”,能够充分考查考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从选择题的考察分布来看,体现了命题者高度重视该题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从史料与历史结论的逻辑关系上,培养学生反证的思维逻辑。

第三,作出准确的“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判。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呢?“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7]据此可知,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是“历史观”,而“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8],因此,用唯物史观来指导我们对历史事物进行历史解释无疑是正确的方法。但是,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造成无法全面揭示历史事物间的因果逻輯,从而无法准确地进行历史解释。钱穆一针见血地指出:“治史者先横亘一理论于胸中,其弊至于认空论实事,而转轻实事为虚文。”[9]其实,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唯物”就是思考历史问题时,思维里面一定要有“历史事物”这些实在的东西。下面以2017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9题为例来说明这一思路。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解题的首要步骤是明确题干的问题,即“留日学生”与“区域分布”两者“不平衡”的影响因素。笔者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用具体的思维逻辑建构下面的关联图:

再结合“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10]这段史料,笔者发现“好处”、“思想”、“经济”和“政策”这四个因素只有“思想”和“经济”与“区域分布”有关联,只有选项A符合以上思维逻辑, A项为正确答案。可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建构具体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逻辑,是作出准确历史解释的关键。

总之,只要我们加强对历史学科思维特征中‘求真性的重视与探究,我们就有可能与高考命题专家进行思维的直接对话,从更高的层次理解全国卷的命题思维,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高考备考。

【注释】

(美)房龙著,郭兵等译:《美国的故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33页。

傅斯年撰,朱渊清导读:《史学方法导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7页。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90页。

同上,第116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65页。

同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页。

同上,第3页。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154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48页。

猜你喜欢

历史事实文综求真
张锦绣
阎生德
高考文综备考策略
论历史事实与文学表达的关联性
高考“文综”备考策略谈
“历史理解”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诌议
省质检后文综政治复习指要
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教学反思
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