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促进贵州大学城俱乐部制精品课程学分互认

2018-09-10吴杰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大学城

吴杰

摘要:大学城体育资源是以大学城进驻的高校为主体,由不同类型的大学体育资源要素组合而成。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适应教育理念的更新,满足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终身锻炼终身受益”的指导思想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体育俱乐部的精品课程建设和学分制的实施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城;民族运动;学生爱好;体育俱乐部;学分互认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2-0041-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2.008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但没有实质性的突破[1]。以至大学生体质调查不如人意。虽然,我国的一些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中陆续实施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相当比例的高校一直在实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有碍学生完美个性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2]。

学分互认教育是发达国家教育通用的模式。本文提出以大学城体育俱乐部形式,学分互认为切入点,秉承整合优秀资源和共享的原则,(体育资源是最易优化组合、资源共享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突出民族运动特色,共同分享体育教育资源,实现各个高校间互认学分,让学生终身受益,并可为贵州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民族特色大学生运动员。

一、相关定义解读

1.体育俱乐部的定义

大学体育俱乐部是大学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在体育老师的指引下,由学生们自发成立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团体,它是以各种体育活动项目为单位的俱乐部形式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体育设施,从事各种体育娱乐活动和体育比赛。让学生体验俱乐部的管理、培训和竞争,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学会主动地改变被动活动,增加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

2.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定义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俱乐部活动形式组织教学模式,在同一个类别项目中创建教学俱乐部。在遵守体育教学规则、教学规范的前提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体育教学目标,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各俱乐部组织有益的体育活动。丰富和完善课堂常规教学的一种俱乐部式的教学方式。

3.学分互认的定义

指实行学分制管理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间,互相认可学生跨校所修的学分,一般限于选修课。

4.所谓高校学分互认定义

指的是学生除了学习本校的课程以外,还可以在其他大学学习相关的课程,在其他学校学习的学分可以转换为本校的学分,而且获得的学分在本校是可以得到学分机构的认可的。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高教教学等领域出现了一些合作趋势,主要通过在相同或者相邻区域的高校或"大学城"相互合作来体现,使其发挥各自的特色,实现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互利互惠。

二、高等学校实现体育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的优点

体育课实行不同学校之间的选课和学分互认有益于高校进行体育资源的资源互补,提升高校体育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推动我国学分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在学分制下,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由被动性,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独立课程的个性,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精髓,也是学分制实施的难点。因为允许学生自主选课,就必须开设足够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如果选课数量不足学生则无课可选,如果选课质量不高,学生则无收获。为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整合大学城的体育人力资源,发挥教育的整体优势,实现办学资源的共享是非常必要的。学分制的更高境界是有限的,高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实行学校在区域之间的选课,学分的互认。

2.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校际选修课学分互认,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兴趣、爱好得到保护和尊重,激发了學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大量的时间、知识的陈旧和重复等缺陷,不能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学生的不同要求,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

3.通过已有的经验打造体育选课相关的方法

为推进省级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逐步实现,使我国学生可以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课程,今年在贵州省建立了高校精品课程信息共享平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加大课程互选的推广力度,继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实现体育课程的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

一种教学模式的存在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但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在许多高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克服自身条件,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主观意志和不可忽视的弊端,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选择体育锻炼的机会,学习一两项学生真正喜欢和适宜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自我锻炼方法,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理念上,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能很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激起学生的用脑能力和运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无所畏惧,使教学活动中有更多学生的参与。

1.俱乐部教学模式有益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致,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俱乐部活动,并实现以人为本的开放教学,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扩大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状况、身体条件和喜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上课时间,同时还能从课程的选择和时间问题上,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使学生的需要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学生选择了自己喜好的项目,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学生个性健康得到良好发展。

2.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有益于扩大教学时间与空间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上课时间很好的结合之外,同时还能使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三自主性”很好发挥出来,让教师在教目标安排上,在教师水平、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软、硬性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除了按照以前传统的上课时间安排体育课以外,还可以把早上一二节课和晚上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地把体育教学上课时间和空间扩大了,让学生在体育俱乐部里的上课时间能够更好地选择,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让高校的教学安排得到合理的运用。

3.有益于把高校体育教学涵盖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

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设置可以打破高校教学计划中体育教学的课时限制,把高校体育教学涵盖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去,把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价值贯穿到整个系统学习的过程中,让自己能很好的掌握相应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从事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利用好自己课余时间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超越大学阶段,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终身受益。

4.有益于强化大学生的体育认识,培育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育日常锻炼身体的习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中的精神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使得体育锻炼慢慢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而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俱乐部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更能切实解决学生的身体、心理等特点,有针对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成功阅历,帮助学生树立坚持锻炼的自信心。通过改革和建设合理的课程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积极的校园体育氛围,也可以发挥高校体育教师在其专业体育俱乐部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5.有益于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

高校实行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形式,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高校体育俱乐部按照学生自身的条件安排了专项的体育课程,同时俱乐部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和裁判培训,文化和体育训练,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促进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使高校能更好地为国家培训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同时俱乐部良好的条件为更多的大学生参加课外训练提供了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或爱好,自愿加入一个体育俱乐部,并在运动中根据自己的基本素质、技术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的指导下,可以快速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6.大学城最适合学分互认

大学城体育资源是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资源在大学体育课程的相应结合,因此在逻辑上来说,大学城体育资源是指各类高校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教学空间、设施、设备、建筑、图书、体育教师、专业、业务、结合能力以及所有的管理活动、财务和材料的有机结合。相关资源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有形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第一,资金为大学城的存在提供了最重要的财力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城能很好的筹集相应的资金。我国大学城的建设都是主动构建的形式,一方面政府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拓展教育投资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政府对教育积极的投入对外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政府通过自己的相关调控,提倡民间资源向高等教育涌动,大学城可以依靠政府和公民、社会、公共和私人的力量来全力助长高等教育;第二,体育设施。包括已经建好的、正在建设的和未来规划要建设的体育场馆、器材、体育教学设施、相关设备、专业图书资料等,为大学城开展学分互认提供了硬件支撑。

无形资源:第一,师资力量。大学城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从事体育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员众多,如体育指导员、运动员、教练员、科技人员、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及开展体育活动的辅助人员等;第二,合作能力。每个大学之间都有相应的业务往来,都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第三,体育资源。一方面,有相关的科研水平为各个高校提供相应的理论来源对体育进行相关研究,能很好地了解相應高校的体育训练水平、大学生体质问题和体育传统、习惯等,同时还对国内外体育科学发展趋势,体育科研的新成果,训练竞赛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各个大学对体育教学课程信息、体育教师的个人信息、体育教学场馆的情况、上课的时间、地点等与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综合信息也有了解,这为大学城开展学分互认提供了软件支撑。

四、大学城体育俱乐部的精品课程建设和学分互认的两种途径

1.俱乐部制以民族项目为重点,搭建大学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兴衰。贵州省以通过大数据和大健康为载体,在“赶”与“转”中实现“弯道超车”,快速振兴贵州经济实力和体育事业。近几年我省大学生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比赛及表演项目均是通过整理挖掘岀来的,它们同时具有健身、竞技、娱乐等特性,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成为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增进团结友谊的盛会。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列出民族大学学生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的成绩。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贵州民族大学生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是比较有特色,大学城体育俱乐部可以以民族项目为重点,我们应该选1--2项民族运动,搭建大学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大学城体育俱乐部中的良好开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少数民族体育,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学城实行民族运动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形式,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同时俱乐部良好的条件为更多的大学生参加课外训练提供了方便。使大学城能更好为国家培训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让贵州快速跨进先进行列,共同实现中国梦。

2.贵州省普通高校近10年来参加全国体育比赛相对十分落后,且大学生体质调查也不理想。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让学生学有所用,受益终身。笔者早在1999年贵州大学学报第四期<<试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一文中明确提出,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椐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1--3项选项学习。从2015和2016年科技学院学生兴趣爱好选项学习调查统计看,(1571人和1756人,选羽毛球分别是18.5%和19%)可见羽毛球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选学项目。(也是中国全民健身最普及与欢迎的项目)根据学生的爱好程度,从大学生选课的数量统计,我们可以先确定1至3个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分互认项目。根据大学城体育公共课选课统计数量和对体育场地的需求来看以下3项可以作为学分互认的体育课项目,羽毛球,网球和足球,下面就这3个项目的俱乐部开展形式作出如下分析。

(1)羽毛球俱乐部

现在,羽毛球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项目之一。羽毛球运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不同人群,同时,羽毛球运动也很容易学会,即使初学者也能很快学会,并且在运动中很少受伤,安全系数高。所以,羽毛球运动成为我国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的运动。特别是近年来,因为缺乏锻炼导致亚健康人群数量增多,国家为了使国民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开始加大培养人们“全民健身”认识力度。同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羽毛球教学能促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观念,从而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大学城羽毛球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开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重视羽毛球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尽可能与团队和其他专业的体育团队合作,可以向教师学习,请教教练员的专业团队,学习专业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提高高校教师的培训水平,也可以请专业的教练来学校指导,将他们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教授给学生,实现教师和学生训练水平更快的提高。

第二,加强羽毛球场馆及设施建设:各普通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改变教学理念对高校羽毛球俱乐部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满足羽毛球运动教学的需要。一方面,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羽毛球场馆,学校基础设施应抓住有利时机,不断提高体育场馆规划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除了正常的教学,必须加强管理,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有偿教学,用场馆的收入来对场馆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大学羽毛球俱乐部应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教学,打破等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选择,打破年级界限,老师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班。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每个级别不只是简单的增加或减少相关知识,必须根据内容和难度来评估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的教学要求,设计合理,准确的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内容难度和考核标准给出详细的分工,激励大学生实现更高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的户外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网球作为一项健康、高雅、时尚的户外运动,受到了各个年龄层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青睐,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全国有近1 / 3所高校开设网球课或网球活动。网球具有健身、健心、娱乐等特性,在高校开展网球运动是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需要,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耐力、肌肉力量,促进身体的整体协调,以及提高大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耐受挫折的能力,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圍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都有积极的作用。

大学城网球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是通过相关高校的教学实验发现,最为合理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与传统教学不发生冲突,利用课余时间,由同学们自发组织,自动参与,由体育部专项教师进行指导的教学模式。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学分,而是为了提高网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学生学习的网球的兴趣,这样的练习和教学气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二是为了保护俱乐部的教学时间和频率,由体育学院或体育系提供场地,安排时间让学生参与免费开放的网球,然后通过专业的教师为俱乐部安排教学辅导,教学形式灵活,不拘泥形式。参与俱乐部教学的教师可以包含在教学工作量中,由负责人安排工作人员随时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三是不拘一格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为主,多安排教学比赛的相关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参加俱乐部的不同技术水平,安排学生的相应的学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具体的练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打好网球基础的前提下,以提高水平为主,更多地利用教学比赛等方式来提高网球俱乐部的成员的网球技术。四是俱乐部不安排考试内容,但作为体育课程的部分,凡是教学中加入俱乐部的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态度、进度的具体情况给予加分,具体分数点由学校相关人员确定,专项体育教师与俱乐部教师之间相互协调配合。

(2)足球俱乐部

足球运动集速度、耐力、灵活性为一体,以及群体协作的特性和广大的影响力,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推出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明确将足球运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表示,足球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足球运动能够成为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提升我国的足球水平,党中央大胆提出推进校园足球的计划,通过广泛开展足球运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形成以学校为依托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现实、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达到的一个目标。大学城足球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是一体化原则。高校体育俱乐部在任何一种模式下,都应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一般要求主管体育的小组作为项目的负责人,负责建立体育俱乐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检查俱乐部的执行情况。在俱乐部的管理过程中,教师只会在俱乐部中发挥引导作用,所涉及的学生,成为俱乐部管理的主体,俱乐部具体的工作应该由学生来一个个的完成。如竞赛组织、赛程安排、裁判选择等,都允许学生独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组织能力。二是层次化原则。由于学生先天自然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不同身体状况,运用科学的、定量的体育锻炼方法,这是体育教学运用运动处方教学的一种方式。无论是课内体育俱乐部或是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它的课程设置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运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循序渐进地了解此项目的知识和技能。总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在体育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实施课内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对促进我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1.学校在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时,应以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保障学校正常发展的基本需求上,加大体育教学设施建设和投资,只有满足了俱乐部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场地和设备,才能真正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真正实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实行俱乐部教学形式,要继续加强教师的实力,丰富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通过学习和培训,要求体育教师达到“一专多能”,尽量让学生能从俱乐部去选择自己喜好的体育运动和新兴的体育项目,学生能选择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才能使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趋于完善和成熟。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教育全球化的形成,而教育的全球化,促进教育的“无边界”。学分互认,可使教育的封闭状态被打破,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这是促使教育合作与分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在某种程度上,大学教育的学分互认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学分互认可以建立校际之间专业共建的平台,给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服务的空间和动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4.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更为先进,能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体育技能和智能存储,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目的。俱乐部发展有益于调动学生和体育老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能使学生和教师发展自己的专长。从长远发展来看,俱乐部教学模式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登光,路东升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模式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何斌,左新荣,席玉宝高校普及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卢敏,刘官元. 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4).

[4]姚小敏. 对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7).

[5]郭金荣.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

[6]杨鹏. 浅谈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4).

[7]李大军,李大威,魏遵軍.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6(3).

[8]何建东,骆秉全.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0(10).

[9]汪婕. 新时期普通高校开展羽毛球俱乐部教学的再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4(36).

[10]陈延华,逯广东,王勇. 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J]. 教书育人,2010(9).

[11]段小和. 普通高校实行网球俱乐部制的可行性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

[12]陈接华. 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制度实施的意义与发展对策[J]. 运动,2016(5).

[13]刘涛.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探究[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4).

[14]吴锦波. 成都体育学院施行羽毛球俱乐部制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 河套学院学报,2013(3).

[15]席艳辉,黄波,范海英. 大学公共体育课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3(14).

[16]黄峥.高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江南论坛,2005(8).

[17]李国泰,匡晋梅. 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价值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

[18]严强,潘兵,王艳云,易胜木,冯秋明.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19]刘志敏,丁振峰.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的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探索[J]. 体育与科学,2008(3).

[20]冯国敏,蚁哲芸. 谈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S1).

[21]贵州在部分高校间开展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11).

[22]陈海啸,黄力生.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及21世纪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4).

[23]覃强. 俱乐部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的挑战及对策[J]. 贵州体育科技,2008(2).

(责任编辑:赵广示)

猜你喜欢

体育俱乐部大学城
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以济南大学城地区为例
汤韵旋诗词三首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体育俱乐部考核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遵义大学城:“独木”变“森林”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