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安全软实力的煤矿行为安全研究

2018-09-10代伟谢雄刚白雯郭鹏飞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2期

代伟 谢雄刚 白雯 郭鹏飞

摘 要:为探析影响煤矿行为安全的因素,从煤矿企业文化建设角度出发,提出安全软实力的概念并阐述其内容,结合员工个人层面,确定4个二级指标以及20个一级指标,构建煤矿行为安全模型,较好地涵盖了煤矿安全的各方面工作。将该模型运用于某煤矿,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运用集对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得到该煤矿行为安全联系度的表达式,对联系度的同一度、差异度和对立度进行了分析,该煤矿行为安全情况较好,但仍需要根据指标,针对不足之处开展改善工作。所得结果表明,基于安全软实力的煤矿行为安全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煤矿行为安全情况,并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安全软实力;煤矿行为安全模型;集对分析;安全联系度;行为安全

中图分类号:X 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2-0157-06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coal mine behavior,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soft p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described its content,an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level,built the mine behavior-based safety model,including 4 second level indexes and 20 first level indexes,which can cover much more aspects of coal mine safety work better.This model was used in a mine,by calculating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es in the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applied the set pair analysis t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and realiz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bination.The mine behavior-based safety relational degree μ=0.57+0.29i+0.14j.The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identity,the degree of discrepancy and the degree of opposition show that the situation of the mine behavior-based safety is satisfied but still need some improvement according the index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ine behavior-based safety model can better reflect the behavior-based safety situation of the mine,and provide guidance to its safety work.

Key words:safety soft power;the coal mine behavior-based safety model;set pair analysis;safety contact degree;behavioral safety

0 引 言

通過对近年来的煤矿所发生的的事故进行分析,表明了随着科技发展与进步,技术与设备不断的提升,其导致的事故数占比呈逐渐下降趋势[1],同时注意到由于员工行为不当引起的事故数占比却呈逐渐上升趋势,可见今后煤矿企业必将安全工作的重心从技术、装备等客观层面均移到员工行为等主观方面[2]。

在煤矿行为安全方面,众多学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李乃文[3]以矿山工人为对象,分析了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系;解学才[4]以HFACS(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为模型,开展了矿山安全管理和矿山事故中人为因素的研究;马小平[5]应用蚁群聚类算法从职工素质、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了对煤矿生产中影响较大的人因事故主导因素分类模式;孙林辉[6]探讨了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事故倾向性与工作倦怠性的关系,并以年龄、工龄、工种等关键因素建立调查表与统计分析;赵璧[7]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煤矿工人素质冰山模型,分析表明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煤矿工人安全意识不佳、安全知识不足与安全习惯不佳。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研究对象主要为煤矿工人,研究内容主要为知识储备、素质涵养、身体健康、年龄分布等因素对煤矿工人行为安全与否的影响,并提出煤矿工人行为安全与煤矿生产事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大体上总结出应该重视煤矿企业的安全组织管理与安全制度,但未能从煤矿企业的角度具体的阐述煤矿企业安全组织管理等内容与煤矿工人行为安全之间的联系。因此,本研究从煤矿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煤矿安全软实力,构建煤矿行为安全模型,分析其对煤矿工人行为安全的影响,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1 煤矿安全软实力

1.1 煤矿安全文化的定义

煤矿安全文化,为煤矿企业内关于安全的物质资产(安全工程技术、设施、设备)和精神资产(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安全宣传)的总和[8]。它包含了各项与实现安全有关的事物和各项安全工作及其成果在内的文化类别[9]。如果将煤矿安全文化视为一个系统,那么看的见、摸得着的部分,即物质资产部分,为煤矿安全硬件,也就是煤矿安全硬实力。而煤矿安全的精神资产部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每一位员工,可称其为煤矿安全软件,即煤矿安全软实力,包括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安全宣传4部分内容。

1.2 煤矿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软实力的核心,是煤矿企业安全工作中的自我要求,凝聚了员工在生产活动中对安全的诉求,体现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与安全道德,所有的安全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安全理念展开,使员工心中的安全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从被动接受安全教育、安全施工、安全监督变为主动的追求,实现客观安全与主观安全的结合。

1.3 煤矿安全制度

安全制度是协调企业安全生产各类关系、规范企业员工安全生产行为的准则,企业所有人应共同遵守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10]。

它是软实力的框架,一切安全工作的展开都要在制度所定的框架之中,安全制度还保证问责机制的正常进行,生产工作中不论哪一环出现问题,都能从制度中找到应该负责的个人或部门。

1.4 煤矿安全宣传

安全宣传是安全软文化的发声器,是煤矿安全工作中能够被员工通过视觉、听觉直接接受的部分,将安全理念以方针、口号等形式,通过张贴海报、字幅,分发安全宣传手册,组织安全学习会议,使全体员工理解并牢记企业安全理念。

安全宣传还承担着对员工的教育工作,员工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术,都由平时的安全培训课程而来,应给予高度重视,不仅要重量,还应该重质。同时,课后对培训质量的检测、反馈,都应该纳入到煤矿企业安全宣传工作当中。

1.5 煤矿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在企业生产工作中直接产生安全效益的一环,是秉承于安全理念、服务于安全制度的工作体系,承担着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责任。

在生产工作中,负责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强调不可重效益轻安全,把一线工人的生命置于利益之下,并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同时,管理还包含着监督,正是在对生产工作每一环的不间断监督中,使得员工从安全工作的被动执行,逐渐转变为自身行为习惯,将安全理念贯彻到每一步工作中,渗透到每一天的生活中。

在应急处理方面,应未雨绸缪,面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都有相应的应急救援计划和措施,尽最大的努力减少人和物的损失。

2 员工个体行为

2.1 员工安全知识、意识、习惯

员工处于企业大环境下,通过企业的安全宣传,反复接受着安全理念和安全知识的灌输,久而久之形成了自身安全知识储备,同时,在长鸣的安全钟声中,自身安全意识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起来,加上平时工作中制度的监督,不知不觉间将自身的动作逐渐向“安全”二字靠拢,最终形成工作中的安全习惯。

同时,员工安全知识、意识、习惯也受到自身受教育程度,年龄层次分布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所接受的安全知识越多,安全责任心越好;工作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由于煤矿工作劳动强度大,社会环境复杂,给工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要对这两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11]。

2.2 员工安全动作

不安全的动作直接关系着事故发生与否,主要针对工作现场的一线工作人员。对于一线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且要依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来留意工作环境中异常情况的发生。

3 煤矿行为安全模型

3.1 煤矿行为安全影响因素

安全软文化中的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宣传等内容具有组织层面的指导作用,应该划分为第一阶段,包含安全理念的凝练、相关政策、方针、口号的制定、责任制度的分配等因素。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属于组织层面的应用,应该划分为第二阶段,包含生产计划的安排、操作规程的制定等因素。

员工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培训时所养成的安全意识、工作中形成的安全习惯具有个人层面的指导作用,可划分为第三阶段,包含安全知识定期考核,受教育程度,年龄层次等影响因素。

员工最终在工作中所执行的动作,是个人层面的应用,可划分为第四阶段,包含对纪律的遵守、是否按规程操作、现场工作经验等因素。

3.2 煤矿行为安全模型

综上所述,得到煤矿行为安全模型(如图1)。

该模型包含有1个总指标:煤矿行为安全;4个二级指标:组织指导、组织应用、个人指导和个人应用;20个一级指标:安全教育机制、相关政策、责任制度的分配、宣传力度等,指标具体释义见表1.

4 实例应用

4.1 指标评级

将煤矿行为安全模型所列出的20个一级指标以三级评语的形式,如优良、中等、差等见表2,作为调查内容,调查范围涉及该煤矿安全管理领导、技术人员,一般工作人员和一线矿工共100人。

4.2 分析方法

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上,选择集对分析法。集对分析式的表现形式為联系度μ式(1),由同一性、差异性、对立性3方面组成,能够很好地对应调查结果中的3个评语等级,其中同一度a(Ⅰ级评语)和对立度cj(Ⅲ级评语)是确定性信息,而bi(Ⅱ级评语)则代表不确定信息参与到分析中,联系度μ将两个系统之间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全面体现出来,得到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

4.3 权重计算

在计算权重时,选择序关系分析法。其是一种由专家对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确定相邻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标度值,而求得评价指标权重的权重确定方法[12],优点在于无须构造判断矩阵与检验一致性,计算过程简洁、清晰。

4.3.1 确定评价指标序关系

评价专家在n个评价指标中,挑选出最重要的一个作为x1,然后在剩下的n-1个中再挑选出最重要的一个作为x2,如此反复n-1次,得到一个有序重要性排列

4.3.4 权重计算结果

权重计算时,邀请10位相关专家进行排序、赋值及计算,最终取其平均值,结果见表5.表4为某专家针对4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及重要度赋值,并根据式(5)、式(6)进行计算的结果。

4.4 权重赋值及调查结果

权重赋值及调查结果见表5.

1)在二级指标层面,可以看出安全软文化在组织指导作用、组织应用作用层面上,对于煤矿行为安全的重要性相差无几,分别为0.28和0.26;而个人层面上,起指导作用的安全意识、知识、习惯和实际应用,对于煤矿行为安全重要性相等但均略比软文化方面低。

2)安全软文化文化的组织指导方面,比较重要的指标是安全理念的凝练和安全教育机制,其权重分别为0.27和0.25,这两个指标同时在安全评级方面表现较好,分别有58%和61%的Ⅰ级评价率,说明该煤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比较完善,安全教育工作受到群众认可;宣传方面还需要加强,Ⅲ级评价率达25%;煤矿的相关政策、方针、口号方面,Ⅰ级评价率达到了68%,说明员工能够很好地了解其内容。

3)安全软文化文化的组织应用方面,安全操作规程和生产计划合理性的权重值分别为0.29和0.28,两者重要度不相上下,均为应受到重视的指标。两者在该矿的表现较好,Ⅰ级评价率达到了69%和65%,需要继续保持;而监督检查的力度这项指标Ⅱ级评价率达40%,说明该矿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以确保员工养成更好的安全习惯。

4)安全知识、意识、习惯方面,最为重要的是安全知识定期考核,权重为0.27,Ⅰ级评价率67%,说明随着安全教育机制的完善,定期考核作为其反馈机制,也应该随之更好;次重要的是员工的安全责任心,权重为0.22,Ⅰ级评价率达59%,说明在员工受到的安全教育效果较好,责任意识较重。

5)员工安全动作方面,比较重要的是按规程操作和对纪律的遵守,权重分别为0.31和0.22,且该煤矿员工在这两个指标上执行较好,Ⅰ级评价率达到了69%和60%,这是受到安全责任意识的影响,

违规违纪现象有所减少;同时应注意到劳动组织的合理性的Ⅲ级评价率达到了21%,说明现场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工作安排,急需改进以确保员工安全。

4.5 计算结果及分析

由表5中的统计数据及权重值,通过式2进行计算,结果见表6.

1)该煤矿行为安全评价总联系度μ=0.57+0.29i+0.14j,其中同一度a=0.57,说明该煤矿行为安全形势较好,安全工作效果较明显;差异度b=0.29,表明部分指标存在着变坏的趋势,需要对表5中的指标进行改善;对立度c=0.14,表明安全工作仍存在着漏洞,需采取相应措施。

2)联系度分析,当i=1时,即所有的不确定情况均偏向理想情况,μ=0.72>0.33,煤矿行为安全评价等级为Ⅰ级,需要继续保持安全工作的开展和改进;当i=-1时,即不确定情况偏向坏的趋势,-0.33<μ=0.14<0.33,煤矿行为安全评价等级为Ⅱ级,表现较为一般;i在[-1,1]之间取值时,μ∈[0.14,0.72],说明煤矿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些指标需要改善。

5 结 论

1)提出煤矿安全软文化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宣传、安全管理在安全工作中的内容及对员工个人行为的影响。

2)从煤矿企业层面出发,结合员工个人层面建立了含4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一级指标的煤矿安全行为模型,逻辑性较强,涵盖了大部分煤矿安全工作,并通过实例验证,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3)以集对分析法对煤矿行为安全模型中的各指标进行定量的计算,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各指标数据来源于煤矿实际工作,能反映出不足点与漏洞所在,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 牟善军,施红勋,王秀香,等.安全认知观念的研究与决策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02):156-159.

[2] 梅 强,张 超,李 雯,等.安全文化、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关系研究——基于高危行业中小企业的实证[J].系统管理学报,2017,26(02):277-286.

[3] 李乃文,张 丽,牛莉霞.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06):14-19.

[4] 解学才,杨振宏,许贵阁.基于改进的HFACS和SPA的矿山安全人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03):37-42.

[5] 马小平,金 珠.蚁群聚类算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人因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9,34(05):678-682.

[6] 孙林辉,章艺蒙,崔 凯,等.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工作倦怠与事故倾向性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02):158-162+166+221.

[7] 赵 璧.工人素质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影响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04):456-462.

[8] 傅 贵,李长修,邢国军,等.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及其定量测量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01):86-92.

[9] 邱 成.安全文化学的实践与现实[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2):226-230.

[10]党应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重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3):335-339.

[11]朱阳阳.团队心理安全、团队自省性与绩效的关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1):94-99.

[12]王俊生,戴云龙.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网络课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55-58.

(责任编辑:張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