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五种思维”贯彻落实河长制

2018-09-10吴盛海

长江技术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河长制

吴盛海

摘要: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市时强调,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重庆市委、市政府以此作为建设水生态文明的总遵循、总要求,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坚持用“五种思维”,即用战略思维谋全局,用发展思维定方向,用辩证思维抓关键,用系统思维聚合力,用底线思维争主动,使河长制各项要求落地生根、全面铺开。

关键词:河长制;五种思维;水生态文明

中图法分类号:TV8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8.0213

1 用战略思维谋全局,提高政治站位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市作出“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重庆市推行河长制的目标和方向。从点上看,重庆市水系发达,河流纵横,境内除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大江大河外,还有大小河流4000余条、水库3000余座,由于个别区(县)、流域河库管理单位“缺位”“失位”,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河道非法采砂等问题客观存在。从线上讲,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一环,肩负环境净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与生物保持多样性等重大生态环境责任,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守护好生态屏障,助力长江中下游绿色发展,是中央赋予重庆的重要使命。从面上说,长江储备着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三峡库区支流任河最终流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宁河向丹江口水库补水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线补水方案之一,三峡库区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北方地区20余座大中城市能否用上干净水、合格水、放心水。

结合国情、市情、水情,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树立全局意识,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在融入和服务国家大局中审视、定位、谋划和推动河长制工作。陈敏尔到任重庆市市委书记不久,便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河长制工作,提出工作要求。重庆市先于全国大多数省份印发《河长制工作方案》,全市40个区(县)、1019个乡镇(街道)印发正式方案;提前一年半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设置河长15957名;提出“一个不低于、三个只增不减”工作目标,其中“长江干流水质不低于来水水质”是重庆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庄严承诺,体现必保“一江碧水出巴渝”的决心和担当。

2 用发展思维定方向,做大“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直辖20年的快速发展,重庆市工业化、城镇化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挑战,尤其三峡库区是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和易污染、易破坏区,近年来通过治理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重庆市委、市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安全问题,表象在水中,源头在岸上,根子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粗放发展方式。

治好重庆的水,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山水城市,既是3300万巴渝儿女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迫切追求,也关系重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因此,抓好河长制的核心和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绿色的政绩观,既要算好眼前经济增长的“小账”,更要注重长远发展的“大账”,通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好产业调整的“加减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储备“绿色”资本。

做好“加法”,培育节水产业,2017年上半年重庆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9330HM2,建设中型灌区5个,新增改善灌溉面积约3930HM2,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为种养殖业发展改善条件;跳出水利发展水利,大力培育水经济,围绕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规划以节水农业带动建设长江柑橘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库区移民收入。同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挥水利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快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物联网、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高端交通装备、新材料、页岩气、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12亿元,同比增长36.70%。

做好“减法”,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完成禁养区养殖场关闭及搬迁约70万头生猪当量治理任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全面实行钢铁、火电、水泥、煤炭等8个重点行业达標排放计划,淘汰钢铁产能289万T,化解船舶产能4万载重吨,退出水泥产能245万T。

3 用辩证思维抓关键,破解主要矛盾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市后,重庆市围绕河库空间管控抓好贯彻落实,累计完成1537条河流共36656KM岸线保护利用规划、36条重要河流采砂规划及8381KM河道划界,对这部分河流的流域范围、周边环境、水文水情、纳污能力和污染状况进行初步摸底,把解决“水脏”(防治水污染)、“水浑”(治理水土流失)作为重庆推行河长制当期和远期的两大重点任务。

2017年以来,坚持主次结合、远近兼顾、综合治理,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管住入河污染,编织“三张网”。编织污水处理网,提高标准改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5座,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347座,新建一、二、三级污水管网358.40KM,改造城市排水管网81KM。编织垃圾治理网,打捞江面漂浮垃圾6.16万T、清理消落区垃圾2.19万T,规范运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31座、焚烧厂4座、水泥窖协同处置厂1座。编织排污监控网,市级部门联合印发长江流域首个《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实施方案》,对入河排污口开展地毯式自查,摸清全市入河排污口共1027个,其中规模以上615个,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限期年底前整改到位。

防范入河泥沙,用好“三只手”。用好“预防”之手,依托由1个总站、4个分站、15个水保监测点、12个水文监测共建点构成的监测网络体系,采用遥感解译技术,初步摸清全市水土流失现状,为监督管理提供本底值。用好“监督”之手,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前端、中段、末梢”全程监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401个,验收水土保持设施项目77个,监督检查在建项目636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045万元,有效防止人为原因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用好“治理”之手,对三峡库区、坡耕地集中区域、饮水水源地及河流两岸和水库周边等生态敏感区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1KM2。

4 用系统思维聚合力,整合各方力量

在生态环保领域人人都是责任人,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是参与者。推行河长制,全市坚持“一盘棋”,各级党政部门既当好“排头兵”,落实领导责任;更坚持群众导向,当好“引导员”,凝聚社会共識,构筑起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统一战线”。

坚持部门联动一盘棋。首先,统任务。按照“主要措施+管控指标”方式布局,把水资源“三条红线”、水污染防治、船舶污染防治、保障饮水安全、“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统筹纳入河长制“六大任务”,并按照“三定职责”细分为72项具体内容,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区(县)政府。其次,统资金。根据河道岸线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日常管护等任务,将水利、农业、环保、市政、移民等资金统筹用于实施“一河一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再次,统制度。市级出台联席会议、部门联动、信息共享与发布、考核问责与激励、工作督察、验收、信息报送、河长巡查等8项制度,初步形成河长履职、部门尽责、信息畅通、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

坚持全民互动一条心。首先,聚民心。重庆市河长制工作动态先后获《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报道,在中新社、凤凰网和《中国水利报》《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持续宣传,并在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常态发布,唤醒群众河流保护意识,营造社会共治氛围。其次,听民意。向社会公示河长名单,树立统一设计的公示牌并标明河长职责、河库概况、监督电话,通过群众“望闻问切”,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河库水问题,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和行动指南。再次,汇民力。探索建立村规民约和治水公约,组建“百姓河长”志愿服务队伍,引入企业、志愿者、乡贤等“民间河长”参与河库管护,充分发挥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五员”作用。

5 用底线思维争主动,严肃追责问责

“一个不低于,三个只增不减”“2020年重要河库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实现河畅、水清、坡绿、岸美”既是重庆推行河长制的基本目标,也是不能退让的底线。重庆市大力建立完善追责问责“三个体系”,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首先,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结合新时期治水管水要求,市级修订《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起草修订《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管理办法》《重庆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为依法治水、依法治河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拟将河长制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党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和对市级党政机关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并实行差异化考核;区(县)及以上河长考核下级河长的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再次,建立责任追究体系。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党政领导干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水利、环保、公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畅通信息沟通、共享渠道,拓展案件线索来源,确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形成防范、打击各类水事违法犯罪的合力。2017年上半年,全市破坏涉水环境资源保护类案件共立案646起,起诉230人。其中,非法采砂立案16起,采取强制措施21人、移诉8人;污染案件立案35起,起诉35人;非法捕捞水产品立案423起,采取强制措施704人。

猜你喜欢

河长制
聚焦流域治理:“河长制”
“河长制”,人人治河水长清
恩施市实行“河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