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外有山

2018-09-10刘建东

公关世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太行山惠民令人

刘建东

刘惠民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多少年来一直专攻山水画,且对太行风骨情有独钟,每每到闲暇时节便背起行囊画笔到山中作画,而每次晒得黑黑的回来,心中便对太行之魂有了更深的理解,下笔之时,太行的神韵便一呼百应,凝于笔端,行于纸上。有时候我不大在意惠民太过拘泥于一种画法,一个路数,我觉得这样的画法太过沉默,也太过陈旧,于当今变化莫测的时代似不大相称。我笑言惠民是否太学究,太落伍了。但惠民却不以为然,以术业有专攻来驳斥我。并坚持认为,潮流只能暄嚣一时,而理智和冷静才是艺术道路上永恒的阳光。刘惠民便在自己的道路上执著地追求着,而我也在不经意间忽视了他略为有些不入流的山水画的存在。时间对于我们是苍白地流逝的,而对于惠民,却有着另外的意义,时间是用画笔一笔一笔地画成历史的。只是不断地听说他在某某刊物或者报纸上发表了作品,参加比赛获了奖,有的还被收藏,当我再把目光凝聚到他的画作上时,我的眼前不禁一亮,这哪里是我以前印象中的惠民的太行山水画。我不由地感叹道,惠民这几年的功夫真得用到了家。

惠民的太行山风景画有他一贯坚持的严谨,求实的画风,却更有着一种画外的气息流淌其中,那雄浑的太行背后其实透着更多的东西。我暂且把它叫作山外有山。惠民笔下的巍然太行与他每每光顾,每每入徜徉,每每为之陶醉的太行山脉已经大相径庭。技法自不必言,那是惠民能成为一个画家的资本,单单是他对太行的理解,我已经从一幅幅力透纸背的画作中感受到,体会到了。惠民的苦心也能觉察得到。山还是那样的山,峰还是那样地奇,那样地铿锵有力,苍茫,博大,壮阔和神奇兼而有之,但是山的性质已经变了,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也更加地丰富了。师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看来,惠民是深深地领悟了这个浅显却又高深的道理了。“诚于中而形于外”,源于山却高于山,师于山却脱于山。山在画中是他的心理积淀的渲泻,是他对人生的一种看法,是他对世界的更加睿智的理解,他可以把胸中的思想,心中的想法通通地贯之于太行这脉中,于是我看到的太行之峰便跃然纸上,便撞击于心,便感伤,便兴奋,便豁然开朗,便柳暗花明,便参透禅机,便大彻人生。心胸也巍峨如山,明镜如水。这正中了艺术的真谛。我不敢说惠民已经在艺术的殿堂里可以游刃有余,可以随心所欲。但是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艺术已经融入了惠民作为一个画家的生命里。他画作中的每一笔都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惠民的太行山水画给我的另一个冲击是他画中蕴藏着的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这是把一个画匠和一个画家区分开来的重要的一点。只要有一点绘画知识和技巧的人大概都会把看到的山描绘下来。而纯粹的用笔画下来和用心,甚至用自己的一生来描绘太行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惠民做到了這一点。这是用他的生命来丈量的。惠民在多年的厉练中显然已经把太行从各种大自然的山中拨离出来,把它融入了历史的长河中,用历史的沧桑感来看待它,来审视它,来判断它。唯有如此,太行雄脉便绵延于画作之表而鼓荡于画家之心。画作的层次显而易见地令人刮目,令人感叹。太行之峰顿然有了更深的意义,仿佛是历史的延续,仿佛可以听到历史苍劲的声音,仿佛能嗅到古朴的太行之风。画随即有了文学的内容,不再显得单调,不再只是太行在纸上的复制。而成了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太行,我们可以想象的太行,我们可以触摸的太行。太行既具体又模糊,既令人神往又令人敬而远之,令人敬畏正是因为它具有了表象之外的文化的、历史的含义。

所以我在刘惠民的太行山画中看到了幽远的深义,看出了一个历经人生的厉练之后,一个对社会对历史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的画家的孜孜的追求,太行山是不会说话的,是无语的,但是它在惠民的笔下,是活的,是令人向往的。

猜你喜欢

太行山惠民令人
山西: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四馆联动促发展 文艺惠民助振兴
《太行山写生》
岩栖幽事
它的样子令人着迷
在太行山上
令人头疼的压舱水
太行山历险记
令人惊奇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