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教育服务“三农”研究

2018-09-10翟惠根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三农乡村振兴

翟惠根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三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作为提升农民职业技能的重要教育载体,需要结合“三农”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转变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以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为目标,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教育;“三农”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2018032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社会各行各业支持“三农”发展,特别是在国家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面向农村农民开展创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因此,高职教育需要改变教育思想,主动适应乡村镇振兴战略的要求。

1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实现了由“求温饱”到“求增收”,再到“求小康”“求富裕”的阶段。随着我国社会法治的不断健全,在公正、公平、民主的社会治理环境下,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乡村振兴战略适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是政府支持“三农”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的重要体现。

1.1以农村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经济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整合在一起,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高职教育需要与产业发展结合,对农民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培养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以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2整体提高农村的村容村貌满足生态宜居的要求

当前,农村的村容村貌是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将农村的循环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规划农村土地、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全面整治农村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高职教育利用农村成人教育,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加强农民对生态宜居环境的理解与认识。

1.3满足农民精神生活的需求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已进入到“求富裕”“求美好”的生活状态,对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美好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增加,农民对社会供给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为农村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通过高职教育能够为农民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在提升农村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向农村传递致富信息,进而能扩大农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公正发展。

1.4以治理有效来促进农村管理民主

现代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尊重乡村发展的规律与实际生产的需要,尊重乡村的传统文明与文化,促进农村社会民主、和谐发展,需要多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将精准和有效作为农村治理的首要目标与任务,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高职教育不仅要为农村提供专业技能的教育,还需要为农民提供法律知识、文化知识的教育,帮助农民理解社会治理的内涵,积极参与到和谐农村的建设中来。

2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教育服务“三农”的优化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传统人文教育,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因此高职教育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农民量身定制培训服务,才能有效地支持“三农”的发展。

2.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农民基础素质教育

将农村文化的建设作为高职教育服务“三农”发展的重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结合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开发多种农民教育资源,来促进农村的整体发展,提高农民的素质,强化职业教育引导,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结合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农家书屋等资源,形成系统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课程體系,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递职业教育内容,提升职业教育的适用性,对农民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合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以构建和谐农村的发展为前提,制定高效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为开展特色农村建设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想,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农村网络经营型人才,拓展农民的视野,开辟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思路,以促进农村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职业技术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文明礼仪养成等教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乡村的村容、村貌,还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融入城镇化的发展中,促进农村的整体性发展。

2.2高职教育要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教育支持服务

提高农民收入需要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与文化道德素养,特别是针对新生代贫困人口,需要为他们制定多元化的教育扶贫措施,重点以促进他们就业为目标开展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做到“扶贫先扶志”。高职教育可以融合成人教育机构、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将他们引入到农村精准扶贫中,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教育与帮扶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提供精准化的职业技能提升、营销服务,实施多渠道的教育帮扶措施,将扶贫和扶智、扶志、职业技能提升、文化素养提高等结合起来,为重点贫困人群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例如通过电商培训、生态农业生产、适用生产技术、劳动就业指导、普法维权等课程,提高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自身发展的动力,进而能够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在扶贫中,职业教育要能够结合“三农”的基本需求来完善教育支持服务,通过教育培训促进当地生态农业生产,完善农业产业链,着力打造农村生态宜居环境,为贫困农民注入发展后劲。

2.3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为农民培训提供支持服务

随着新媒体、“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的普及,高职教育要能够结合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高职、成人教育平台来实施信息化教学,提高高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高职教育要将现代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的手段,改变传统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方式,开发出多元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建立农村教育的数字化学习空间与学习共同体。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学习方式,高职教育可以结合农民的特征,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微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学习者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不仅能够扩大农民接受教育的范围,转变农民的学习方式,还能使成人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合理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与自己生活、生产等相关的知识。

与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合作,利用网络阅读推广、公益講座、在线交流与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农民宣传科技致富、科学生产、电商培训等知识,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构建新型的农民学习共同体,提供关于现代农业生产、农耕文明、生态保护、和谐乡村建设等重要话题,帮助农民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必需技能。此外,利用各种微媒体技术,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为农民主动推送个性化的科技信息、职业技能培训信息、资讯信息、农产品销售信息等,增强农民数字化资源的体验服务,提高高职教育对农民的吸引力,进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

2.4构建农民学习共同体,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生活、技能教育

高职教育对“三农”的教育服务,不仅要为整个农村的发展提供教育支持服务,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为农村的重点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支持服务,结合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并结合网络技术与新媒体工具,建立农民学习共同体,使农民能充分利用高职教育资源,并能利用共同体的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例如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身、阅读、艺术活动的空间,也可以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课后辅导服务,开办假日学校,丰富农村儿童的节假日生活。因此,高职教育支持“三农”发展,需要在服务空间的设计、服务设置中创新,加大对农村重点群体的教育扶持力度,体现出“以农民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并将农村成人教育的物理空间与数字化空间融合在一起,为农村重点人群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3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对高职教育服务“三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高职教育要与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农村成人教育的优势,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文化素养教育,开发出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真正做到“扶贫先扶志”的基本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与“三农”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三农乡村振兴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