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坏死性肠炎的症状分析及防治方案
2018-09-10向志军
向志军
摘要:鸭坏死性肠炎是由多种致病性病原感染肠道,造成粘膜发生出血性、坏死性病变的消化道疾病,目前认为坏死杆菌、肠道型原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是主要危害性病原;本病可造成饲料消化吸收不良,料肉比升高,甚至表现全身症状;通过早期行为观察、粪便性状观察和羽毛观察等可进行早期诊断;防治本病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方案,多点突破,共同防治;养殖场必须加强消毒和管理,注重科学用药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本病的流行,将危害降至最低;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药物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鸭;烂肠瘟;坏死性肠炎;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04.094
2017-2018年衡东部分鸭场因感染鸭坏死性肠炎而造成经济损失.鸭坏死性肠炎是由多种病原感染而引发的综合性肠道疾病,临床主要发生于卫生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的鸭场,感染鸭肠粘膜遭到严重损害,饲料无法充分消化和吸收,最终影响大群生产力。本文就本病发生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案做一总结。
1 本病简介
本病民间称为烂肠瘟,报道较多的是由坏死杆菌感染引起,但将坏死杆菌纯培养物口服感染健康鸭时病例又难以复制,故目前认为引发本病的病原不止一种,可能是由多种致病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坏死杆菌能在肠道中快速增殖,期间不断产生肠毒素,导致肠粘膜细胞机能衰退并坏死。除此之外,肠道性原虫、产气荚膜梭菌等可起到协同致病作用[1]。本病发生后造成的死亡是断断续续发生的,但最终经济损失很大,甚至部分场每批次鸭都会出现本病,困扰着很多养殖户。
2 发病机理
坏死杆菌、荚膜梭菌、原虫等共同感染肠道后,会利用肠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自我繁殖,并会代谢出大量的代谢产物,其中有一些产物对产道粘膜有直接或间接破坏作用,我们称之为毒素,如坏死杆菌毒素能直接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壞死;有些有助于病原体在肠壁上粘附,避免随肠道内容物的下行而被排出;有些则具有溶血作用,引发肠道出血;有些毒素能破坏粘膜细胞的识别机制,使其分不清楚哪些是有益物质,哪些是有害物质,这样就使得毒素的吸收增加,外排功能减弱,毒素吸收入机体可引发全身症状。
3 本病危害
首先,感染鸭肠道一旦遭受破坏,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必然出现障碍,蛋白质不能充分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多糖无法最终消化成单糖吸收,脂类物质无法被充分乳化成脂粒,病鸭粪便 “过料”现象严重,直接造成料肉比快速升高。其次,肠粘膜造成破坏后,如果是疾病早期,则肠基层细胞或可再生新的细胞进行补充,最终影响较小,但如果破坏程度较大,疾病进入中后期,则即使药物能将病原杀死,肠道粘膜也已经遭受到器质性病变,功能难以恢复,最后不仅损失了治疗费用,后期饲养也会非常困难,生长速度缓慢,经济损失较大。再次,多因素致病使得用药治疗时非常复杂,抗菌药、抗寄生虫药、粘膜修复药等共同配合使用才能收效,药物种类的增多必然导致用药成本的上升,且药物在代谢和排泄过程中也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负担,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药物性肝炎和肾脏肿大,引发2次疾病。
4 病理病变
对病死的鸭进行剖检,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消化道,双胃中充满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粘膜增厚,脱落,表面充血出血严重,并覆盖一层黄色的纤维素样渗出物,空肠和回肠黏膜上有散在的枣核状溃疡灶,溃疡深达肌层,表面有伪膜覆盖。整个腹腔臭味较大,肝脏肿大明显,表面分布着土黄色坏死灶,大小不一。脾脏也肿大,甚至呈紫黑色;肾脏可出现尿酸盐沉积,表面呈花斑状。除了消化系统外,其他系统的器官无明显的特征性病变[2]。
5 症状分析
5.1 早期症状表现分析
由于本病不属于急性病,故疾病发生并不会很突然,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必然有一些早期征兆,这些症状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分析。根据基层的工作经验积累,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观察点,希望能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5.1.1 观察鸭群整体情况
当鸭群的社群行为一致时,表明整体健康水平良好,如果部分鸭走路慢,容易掉队,爱离群,对饲料的诱惑性刺激不敏感,叫声异常等,则表明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重点关注,必要时进行隔离。必要情况下可定期剖检有代表性的亚健康状态的鸭子,提取肠内容物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如果分离到致病性病原且菌群数量较多,则表明存在潜在疫情风险,需要采取措施防控。
5.1.2 观察粪便情况
坏死性肠炎早期肠液分泌会增多,粪便稀薄,由于感染菌繁殖代谢物中含有硫元素,故粪便比正常粪便臭,且早期颜色偏深,但不会出现脱落的肠粘膜。稀薄的粪便在排泄过程中很容易污染肛门周围的羽毛,造成肛周围总是看着带脏,这些细节变化是疾病早期的反应,需要在巡场过程中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粪便性状的改变是肠道疾病的早期反应,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5.1.3 观察羽毛
正常情况下鸭子很爱梳理自己的羽毛,尤其是经常用嘴叨取尾脂腺将分泌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这样可以保持羽毛上有油脂粘附,游泳后羽毛不会沾湿,这种行为是水禽动物特有的。如果在巡场过程中发现有些鸭虽然表面健康但羽毛湿漉漉,将水滴在羽毛上面很容易浸湿时,则表面鸭子已经不作这种行为了,机体开始处于亚健康状态,必须挑出来隔离观察。
5.2 粪便症状分析
本病很重要的一个发病特征是粪便呈黑褐色,也可称之为局部症状,这是由于全段肠道出血造成的。前段肠道出血,红细胞可随着出血点进入肠腔,同时自身裂解,释放出其中的亚铁离子,随着肠内容物到达肠道后段时,由于存在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分泌带硫离子的代谢产物,与亚铁离子结合后便生产硫化亚铁黑色沉淀,使得粪便呈黑色。后段肠道出血点出来的红细胞还未来得及破裂释放就与黑色的肠内容物混合一起,使得最终为黑色和红色混合色,整体看上去就为褐色,依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最终粪便就为黑色或褐色居多,粪便的性状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感官判断之一。
5.3 全身症状分析
本病之所以会出现全身症状主要和两点有关。一是肠炎发生后,饲料消化吸收并不充分,机体长期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营养缺乏会导致机体生长发育不良,代谢也因为有机反应中辅酶、活性成分的缺乏而减缓,抗体合成因缺乏必要氨基酸而受阻等等,最终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而出现全身症状,尤其是菌血症的形式。而是肠粘膜细胞受到损害后,对肠道中的物质识别功能下降,正常情况下,有害物质进行细胞后,一旦被识别属于对机体有害的物质,则可以通过胞吐的途径将其重新排回肠道,一旦这种功能失调,坏死杆菌、荚膜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原虫等代谢产生的毒素便会被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脏器并产生破坏作用,这就导致病鸭在后期时出现全身症状,主要表现精神不振,體温升高,食欲下降,羽毛干燥无光泽,体型消瘦,社群行为和其他健康鸭子不一致,很容易出现继发疾病而死亡等[3]。
6 防治方案
防治本病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方案,多点突破,共同防治。
6.1 加强消毒
由于本病的病原微生物不止一种,不同的消毒药物对不同病原的敏感程度不同,疫病流行期间,一定要选用多种消毒剂和不同消毒方法轮流使用的方案。环境消毒多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鸭场人车经常行走的地方要洒生石灰,大门口设消毒池,所有外来车辆和人员均需要严格消毒后才可进入,如果外来人员需要进入生产区,则必须更换场内专用衣物。疫病流行期间尽量做到1日1次带动物消毒,可使用1%浓度的苯扎溴铵溶液对鸭群进行喷雾,鸭粪及时清理收集,定点堆肥发酵处理,以杀死其中的致病微生物、虫卵和幼虫。如果是水鸭则尽量避免在死水中饲养,最好选择流动的活水,必要时对水体彻底更换,避免微生物大量滋生。旱鸭群在疫病流行期间,一定要注意水线的清理和饮水的消毒,必要时饮用0.1%的高锰酸钾水连续饮用3~7 d,可保护健康鸭免受通过口服方式感染。
6.2 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能明显提高鸭群的抗病能力,减少致病性病原的传播。本病的发生多和管理不善有关,饲喂不规律,饲料营养不均衡,更换饲养员,粪便没有及时清理以及运输应激等都能诱导本病的发生。如果周边有鸭场发生疫情,则应提前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做到提前防护。从雏鸭开始,随着鸭的生长和体重的增加,阶段性降低饲养密度,每日巡场数次,发现有病死鸭第一时间解剖诊断,如果确诊是本病要及时全群给药预防,剖检的病鸭尸体要么焚烧,要么深埋,防止病原扩散。鸭是对应激最敏感的动物之一,管理人员需要每日关注天气预报,遇到突变的天气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鸭群休息区可以适当铺些干草作为垫料,也可以使用细沙供其沙浴或玩耍,每天保持2~4 h以上的光照,对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帮助。病鸭粪便是最重要的污染源,粪便不成形的鸭是重点监控对象,被其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一定要丢弃,杜绝“粪-口”途径传播。另外,一定要重视营养的平衡,本病发生后由于肠道粘膜遭受破坏,而新粘膜的再生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建议使用品牌和信誉度较好的大厂家饲料饲喂,如果是自配料,则建议饲喂主料的同时额外补充青绿饲料,防止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6.3 科学用药
本病病原是细菌为主,原虫为辅。治疗本病应首选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吸收差的抗生素,因为只有吸收差抗生素才能富集于肠腔中,对感染的病原菌进行杀灭。常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多粘菌素等。理论上讲,只要是口服给药,这些药物都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但临床还是建议能饮水给药就不要拌料给药,因为饮水给药相对均匀,药物浓度较低,相对更安全,拌料给药时,由于鸭子嘴是以铲式的方式吃料,容易给药不均匀[4]。除了抗生素外,还建议配合使用一些保肝护肾的中药和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添加剂产品,尤其是含寡糖、粘膜修复因子的产品,有助于局部微生态体系的恢复,但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活益生菌产品不要和抗生素混用,以免造成药效相抵。
7 讨论
鸭坏死性肠炎临床较为常见,虽然以慢性发病为主,但决不能忽视,发病的鸭场绝大多数原因都是巡场时对鸭群行为观察不仔细,对疾病早期防控观念不强而导致的。治疗本病过程中,很多人不遵循用药规律,随意增加药物用量,延长药物时间,殊不知这样对未感染的健康鸭子肠道微生态能起到破坏作用,且很容易造成药物残留,影响出栏上市。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科学用药,使用正规厂家成分明确的产品,还要养成“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思考理念,将疾病完全控制。
参考文献
[1] 曹永建,储祥岭,郭华.鸭坏死性肠炎的诊治[J].中国禽业导刊, 2013(11):49.
[2] 互联网.鸭坏死性肠炎的病因及防治[J].乡村科技,2015(1):37.
[3] 王利伟,常晓东,王海峰.浅析鸭坏死性肠炎的特点及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2,8(6):155.
[4] 孙树国,李文学.雏鸭病毒性肠炎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7(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