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运营方式
2018-09-10郭芳
郭芳
【摘 要】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不仅调整了基础的教育手段,而且对图书馆的运营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阅读服务。高校图书馆在改善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取一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迎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实现高质量的服务。文章主要研究了现代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运营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思路。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5-0271-02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做出全面的改革。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在运营时,明显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很多时候在存在服务上的欠缺,甚至没有提供相关的服务,转而仅仅让学生进行图书阅读。那么,高校图书馆仅仅是为了提供给学生图书的借阅吗?并不是,高校图书馆之所以一直被高校所推崇,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地方,还是扩充课堂教育的另一个课堂,能够针对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扩充,便于学生实现更加合理的理解和成长过程。高校图书馆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开始呈现了许多现代化的特征,但是仅仅局限在设备上,无论是图书馆的管理,还是图书馆的服务,都没有向现代化跨越,而是保留着各种传统的特征,很难在新时期得到完善。现如今,现代化管理理念开始在高校图书馆实现创新运营,并且整体的管理方式也在尝试着转变,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管理理念,并以这样的理念为基础,进行深层次的创新。
1 现代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必要性
现代化管理理念是基于当前时代所形成的一种管理理念,不仅适用于大多数企业,而且迎合了一些单位的真实需求,其对当前的工作改善有着良好的实践效益。现如今,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一方面想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更多地进入图书馆当中,实现有效的知识增长过程。另一方面需要思考当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加以多方面的转型和优化,更多地考虑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问题,通过完善服务提高运营质量。但是,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发展弊端相当多,很多时候都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提供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化管理理念开始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科学应用,能够使得高校图书馆凸显出强烈的现代化教育优势,持续完善自身的服务特色,并且可以根据当前高校的教育理念优化学生的阅读流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基础的保障。因此,将现代化管理理念科学地应用到高校图书馆当中具有必要性。
2 高校图书馆现阶段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图书馆,本身应该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教育的对象,一直都是学生。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开始紧紧跟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持续的优化,加强了对现代化图书管理设备的使用,优化了学生的借阅流程,提高了图书馆阅读的便利性。但是,高校图书馆应当是一种高校文化的直接象征,它所具有的知识不应该仅仅包括这一部分,而是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应该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拓展基础的服务。但是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仅仅是图书的借阅。然而,学生的主体需求仅仅集中在图书阅读和借阅上吗?并不是。学生之所以到图书馆当中,有着相当多的目的,一些时候是为了找个安静的环境进行学习,一些时候是为了找到与自己所学习知识关联的资料,也有一些时候是为了完成论文。总体而言,他们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现阶段对他们的服务优化仅仅集中在图书借阅上。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有待于在新时期进行科学的优化。
(2)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管理素质和观念。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都对图书馆的管理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替换,采用了一些现代化设备,优势变得十分明显。但是,在相应的人员配备上,并没有进行过多的优化,而是一直坚持使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他们虽然已经在图书馆当中工作较长的时间,并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可是对于现代化的管理设备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许多时候依旧会采用传统的办法对书籍和借阅进行管理。很多高校都针对图书馆管理的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想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素质,但是培训过程并没有完全落实,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对自己的岗位没有明确的认知。此外,这些管理人员在处理学生疑问的时候,也会显得较为懵懂,许多时候都不能够快速合理地解决学生的问题,相应的服务效益也就难以体现出来。
(3)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不合理。虽然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的设施都较为健全,而且覆盖范围十分广泛,能够容纳相当多的书籍,但是它所能容纳的书籍不能提供所有学生想要的书籍。为了在新时期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高校图书馆将主要的发展方向集中在了扩充库存上,通过不断地扩充图书量实现理想当中的服务效果。而现实并没有朝着这样的理想所发展。通过对现有图书馆服务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的书籍收集存在一定的误区,真正被学生阅览过的书籍仅仅为总数量的30%~40%,而被学生借阅的书籍更是仅仅达到10%,那么剩余的图书为什么没有学生关注呢?因为它们没有迎合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图书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扩大图书馆的图书收藏量。很多学生反映: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并没有在现有的图书当中找到。这样的状况反映出了当前的图书馆,无论是图书收藏,还是图书馆的发展,都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调整,而且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3 现代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中的运营方式
(1)优化服务内容,完善图书管理体系。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当中,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全面的发展,必然需要以自身的服务和管理创新作为基础,只有基础的服务得到创新,相应的管理方式才能夠得到创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以学生作为当前服务优化和拓展的方向。比如,一部分学生的阅读需求不仅仅局限在借阅图书上,还需要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内容,这个时候,高校图书馆便可以根据这些学生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料查询服务,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查询,便于满足学生的求知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同时,现如今的高校图书管理体系也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它的管理体系注重对书籍的整理,而没有实现合理的管理,真正的管理应该以书籍为基础,注重于对学生阅读活动及其他行为的管理。高校图书馆在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从阅读引导出发,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当前阅读存在的问题。在对学生阅读行为引导的方式上,可以选择相关书目推荐,根据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并分析得出学生可能喜欢的书籍。对于学生归还的图书,需要迅速地进行分类并放回原来的位置,确保其他学生能够第一时间看见并进行阅读浏览。对于一部分已经借阅出去的书籍,如果其他想要借阅的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查询,还需要告知学生图书的借阅时间及归还时间,并在图书归还后第一时间提醒或者联系这些同学,以保障整个图书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素养。现代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当中的运行,必然需要有具备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基础的执行保障,只有图书馆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现代化认知,才能确保图书馆管理变得更加完善合理。现阶段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一些传统的工作人员,仅仅有图书管理经验,并没有其他方面的认知。在进行持续改善的过程中,需要完全转变这样的状况,更多地从图书馆服务和管理优化的方向,综合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为了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素养,需要从2个方面科学有效地开展。首先,图书馆管理人员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缺乏良好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素质,因而需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训,将现代化管理思想全方位地讲解给他们,使得他们能够对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形成明确的认知。其次,现代化管理理念要求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管理内容进行优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需要根据图书管理和服务的不同内容进行持续的管理优化,提高整个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在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素养过程中,还需要培育他们的责任心,只有图书馆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接下来开展工作,才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3)因地制宜,根据学生需求完善图书库藏。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进行了面积上的扩充,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图书馆的藏书也需要进行扩充。在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引导下,高校图书馆要想对图书库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基础,更多地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分析,了解他们想要阅读哪些书籍和哪些资料,并从这些方向搜集相关的书籍内容,将它们扩充到当前的图书库藏当中。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提供图书需求反馈平台,引导学生将他们想要阅读的书籍和资料反馈到这一平台上,并进行相应的扩充。这一扩充思路做到了因地制宜,很大程度上能够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图书馆管理效率的优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现代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当中的科学运营,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并且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针对学生展开更加合理的管理和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吴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
[2]刘楠楠.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信息查寻行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3]唐建华.公共图书馆计算机和互联网免费使用影响与對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3.
[4]王毅.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互联网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5]曹芬芳.“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6]刘梦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知识推荐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