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属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胜任力研究

2018-09-10鲁文英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胜任力调研

摘 要:在综合创新创业研究的基础上,以参加陕西高校“大创项目”和创新创业课程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创新创业实践胜任力表现为智慧、情商和意志力三方面,并结合在校大学生实际提出日常事务项目化、学习过程项目化和交往过程项目化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以主动助力学生未来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调研;胜任力

收稿日期:2018-02-23

作者简介:鲁文英(1973),女,陕西泾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此文为西安培华学院科研项目“西安属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胜任力研究”(编号PHKT17024)的研究成果。

一、前言

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预测,“如果我们得以幸存,我们将活在衣食无虞却工作短缺的世界,机器将代替我们工作”。而目前“衣食无虞却工作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当下最为头疼的社会问题,这也是当下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原因。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转移到中心,直接成为催生新兴产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學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不再是工作岗位的搜寻者,而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正是他们创造的新兴产业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打造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所以为了工作,当代人只有自己创造工作岗位,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都迫切需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是新形势下的教育研究热点。随着创新创业活动的迅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逐渐引起发达国家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逐渐成熟,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中,国外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涉足较早,分别从经济学视角、社会心理学视角、管理学视角进行探讨,不仅研究范畴广泛,而且研究理论体系也已较为完整,但由于国情不同,目前其对我国推进创新创业发展的借鉴作用还较为有限。我国学者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研究方向还属于探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有社会学习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创业理论等;采用研究方法主要有态势分析法(SWOT)、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纵横向比较分析法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二是等同于创业教育;三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培养学生开办一家企业的综合能力教育,使学生从就业岗位的谋求者变成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开创性精神,是一种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从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内容上看,主要从目标培养体系、课程教学体系、支持保障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研究。总体来讲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少,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缺乏实证等。

本文以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Avid Kolb于1984年提出“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基础,以“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的西安市属地大学立项项目中,已经完成的、正在实施和刚刚开始的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西安属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寻他们中可能蕴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表现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总结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构成要素,从而为当今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为相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开展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2015、2016、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已立项目(后简称“大创项目”,研究周期为两年)为基础,选取其中西安属地高校(两所民办高校A、B,两所地方高校C、D)的部分项目成员,整理出近三年参加陕西省“大创项目”的基本数据,如表1所示。

以西安属地高校A、B内开设“创业基础”课程的的部分学生为问卷和访谈对象。为保证问卷和访谈对象具有代表性,我们调研前期设定问卷对象及访谈对象必须是覆盖不同的年级,并且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或创业基础类课程。然后设计“创新创业实践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再进一步调查他们主观认为对创业更有益的是哪类活动,在进行问卷及访谈调研中了解参与项目的学生及参加“创业基础”课程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感受和认知。实际参与问卷与走访的对象约2000名。

2.调研结果

问卷和访谈对象的广泛性和合理配比。如图1所示,通过前期的准备和筛选,我们的访谈与问卷对象主要以大一(26%)、大二(42%)和大三(30%)学生为主体,共占比为98%,因为本科院校内活动的主体是大一到大三学生,大四(2%)学生面临实习、毕业等事务,不会是“大创项目”和创业课程的参与主体,即使以前有参与,多数已经忘记,故不把他们作为调研主体,从而使得研究结果能更客观实际的反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真实体会和理解,更接近学生在这方面的共性认知情况。

参与“大创项目”与创业课程情况。在调研前期,我们分别走访了A和B两所高校的创新创业部门与老师,两所高校均从2015年开始给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调研结果如图2所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创新创业课程类的学习,同时有近一半学生反映没参加创新创业课程。面对这相左的答案,我们实际走访了相关学生,总结走访结果发现,学校确实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因各种原因学生收获不大,随着时间推移竟然忘掉了。调研对象中有六成学生没参加过大创项目,近四成学生参加过。也就是说,创新创业课程学生中带有普及的性质,但效果不尽人意,这点从国家相关文件要求也可以看出,创新创业类课程或活动在西安属地大学是多数学生都可以或可能涉及到的范畴。但“大创项目”在省内有一定的PK性质,也就决定了他的参与状况不可能是普及的。

“大创项目”比创业课程更利于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如图3所示,通过对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有一定了解和感受的学生问卷结果看,60%的学生认为“大创项目”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创业或就业,22%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类课程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创业或就业,18%的学生则认为两项在学生未来的创业或就业活动中的作用差不多。其实就笔者走访参与创新创业的师生交流中发现,大多数人认为课程更偏向理论,而“大创项目”更倾向于实践。所以基于此,调查对象的观点更多的倾向于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经验和能力。

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易获得智慧、情商和意志力的提升。在问卷与访谈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创新创业实践中最终收获的是智慧、情商和意志力的提升的认同度调研,结果如图4,学生认同或基本认同的达到90%以上。当然,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不至获得这三方面,还会有很多的个性收获,但智慧、情商和意志力可称之为所有学生现在、未来的创新创业中共同需要的素养和能力,所以无论从古圣先贤的理论还是实际的数据调查,都印证了这点,从而我们认为创新创业实践的胜任力具体就表现为智慧、情商和意志力三个方面,而这三方面的提升只能来自于实践,不断的实践,绝不可能仅通过理论学习就得到提升。

三、创新创业实践胜任力内涵与提升策略

1.创新创业实践胜任力的内涵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曾提出Tell 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may remember ;involve me,and Ican learn(直译为:告诉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我也许能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才能学会)。而中国先哲荀子也提出同样教育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 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至矣,行之,明也”。所以理论层面先贤们遵从教育教学规律也提出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从参与实践的学生问卷反映的数据,我们不仅要问,在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学生到底能获得什么?从问卷与访谈结果概括而言,每个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内容、过程、个体思维模式等等不仅相同,所以他们的收获,自然也不仅相同,但本质上可归结为孔老夫子在《论语.子罕》中提到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的“智、情和意”,其中智就是智慧,情就是情绪、情感或情商,意就是意志力。换言之,“智、情和意”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胜任力的内涵所在。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智、情和意”都可以符合其内涵的延伸,因为这三方面既可以是大学生的素质,也是学生开办一家企业的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2.创新创业实践胜任力的提升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关注点在如何满足、被动适应社会经济产业结构需求和转型问题上,而在新时代教育如何主动助力社会转型,就必须关注教育的未来、时代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就必须以未来为导向,更好地完成自身在未来就业或创业中所需的“智、情和意”。少数人参与的“大创项目”并不能普及到所有学生,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则更具有普适性。因而我们提出三方面的路径,既可以引入创新创业课程,也可以融入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日常工作与课堂教学,来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胜任力。

日常事务项目(任务)化。在学生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务,在完成这些事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惑和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将这些事务当成项目(任务)来对待,来进行思考和处理。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事务,在这些事务中涉及到的,学生所应该运用的智慧、情商和意志力,让学生在总结分析中提高解决问题所应具备的智、情和意,意识到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和趋势;其次是帮助学生分析正在面临的事务,从智、情和意三个层面怎样更恰当的解决当前事务;最后是帮助学生分析未来可能遇见的事务,从智、情和意三个层面给与相对科学的处理和解决办法。在这种日常事务项目化的锻炼中提高学生的智、情和意,从而在反复的习得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或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过程项目(任务)化。学习是每个人提高自身的最便捷、最经济的途径,学生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学习,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确定出长、中和短的学习目标,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自觉锻炼自己的智、情和意三方面,持续性的实践和总结,逐步提高自身的这三方面,从而提升自己。

交往过程项目(任务)化。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社会化的一个过程,虽然多数人都认为校园环境比较单纯,但只要是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矛盾和斗争,自然就会有人之间的交往,大学校园相对于中小学,更是有很多的不同,首先是生源不同、性格、生活习惯等等不同,这种种不同之中也存在了共同之处,所以学生在这些同于不同之中就很有必要有意识的通过交往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智、情和意,从而在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的实践胜任力,使自己逐步变得比以前的自己更好,为未来的自己打下基础。

四、结论

笔者以参与“大创项目”和创业类课程的学生为调研对象,获取相关数据,并结合古圣先贤的理论,提出关于创新创业实践胜任力的内涵,并给出从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出发的习得途径,理论上看似具有可行性,但真的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探索引导学生实施中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振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01):241-242.

[2]王钊灏,陈文丽,洪微,谢房业.基于“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8,37(01):189-191.

[3]史进玲.“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5):71-74.

[4]商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5]廖琪丽,孟秀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4):74-75+93.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students who took part in the "big innovation project" and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By employing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t shows that the competenc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consists of intelligence quoti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willpower. In addition, combining with college students actua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project-based ways of handling daily routines, of learning process and of interaction process, to promote their competenc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s; Survey; Competency

編辑 朱荣华

猜你喜欢

胜任力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胜任力探究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