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江针灸学派掌门人承淡安

2018-09-10刘心媛

档案与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针灸

刘心媛

承淡安(1899—1957)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针灸学家、针灸教育家,江苏江阴(古称澄江)人。初名澹盦,一名澹庵、淡庵。字启桐,一字秋悟。笔名九芝。曾于教授针灸时,为使学生重视内功修炼,托名紫云上人。1956年为汉字简化,遂改名淡安。

承淡安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父辈熏陶,立志学医,以解病人苦难。按他的话说是“既抱定鞠躬尽瘁于中医学术,死亦无恨矣。”其祖父承凤岗精于中医儿科,父亲承乃盈擅长针灸、儿科、外科。承淡安青少年时期即随父学医,尽得真传;又师从同邑名医瞿简庄学习内科。承淡安一生致力于针灸医术的复兴与普及,为促进针灸学发展和针灸人才培养,付出了艰辛努力,是中国针灸澄江学派创始人、中国近代针灸学科奠基人、近代中国针灸事业的一代宗师。

1920年,青年承淡安为了参加上海汪铎举办的中西医函授学校的学习,而变卖新婚妻子的嫁妆。1923年他得了严重的腰痛,终赖父亲承乃盈以针灸治愈。承淡安自云:“看到父亲以针灸治病很有效,自己害了一场腰痛和失眠大病,治了好几个月,中西药都吃到,一点不生效,结果是父亲用针灸治好了。于是转而绝对信服,才开始学起针灸来”。

承淡安深感针灸治病简便验廉,事半功倍,取效神速,亲身体验到父亲在临床方面运用针灸疗法取得奇效,便暗自下定决心,要刻苦钻研,掌握针灸这种简捷速效又经济实用的疗法,推广针灸仁术之心愈加坚定。

1925年,承淡安开始独立行医。他清醒地看到清末民初针灸国宝濒于湮灭的危机,便决心以振兴绝学为己任。次年冬,他和妻子姜怀琳迁至苏州皮市街,开设针灸诊所,加入吴县中医公会,并开始积极撰写针灸文章,在上海出版的《医界春秋》等报刊上发表。1928年夏,他又与其爱人等合办了一所苏州中医针灸学校,编写出自己的第一本著作《中国针灸治疗学》作为上课使用的教材。这是自1822年清道光帝在诏书中宣称“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下令太医院永远停止针灸一科以来,出现的第一部针灸著作。次年该校因受限于经费困难而被迫停办。

承淡安认为“针灸之功效,既广且捷,针灸之施用,亦便亦廉,易于普及,宜于贫病,允为利民之國粹,实有推行之必要。”[1]为了更好地振兴祖国医学的针灸事业,承淡安在苏州开设针灸诊所的同时,积极奔走,会同友人合办中医学校,自编讲义,教授针灸,大力培育针灸人才、广传薪火。这是承淡安从事针灸医学教育的最初尝试。

承淡安于1928年在苏州吴县望亭创办了我国近代中医教育史上第一个针灸研究、函授教育机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承淡安担任社长。研究社“以阐扬古代针灸学术,增进民众体育健全为宗旨”,同时也可光大自清太医院废止针灸后日益衰弱的祖国针灸事业。“此简捷万能之针灸学,更待提倡者也”。[2]又先后在国内多省市和香港、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分社,中国针灸研究社逐步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针灸人才培养基地。

1929年,国民政府曾抛出一项所谓“废医存药”的提案,妄图消灭中医。这使得本来就不景气,被人称作“末代状元”的祖国医学,遭受极为严重的冲击。当时有些老中医沉痛地说:“政府不要我们了,中医要消灭了,学中医没有用了。”承淡安不受环境影响,毅然坚持带徒授业,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针灸学遗产,抵制国民政府中少数人扼杀中医的图谋。后来由于全国中医界的一致反对,上述提案才未能实施。

承淡安的代表作《中国针灸治疗学》刊行于1931年,对全部穴位的位置都用现代人体解剖部位给予解释,并全部采用人体照片实录,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中国医学通史》称该书为“近百年来影响最大的针灸专著”。

1932年10月,中国针灸学研究社迁至无锡西水关堰桥。为了更好地推动针灸的函授教育,承淡安在原先只限于社内交流的《承门针灸实验录》的基础上,于1933年10月10日创办了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针灸专业刊物——《针灸杂志》。1937年8月因日本全面侵略中国而被迫停刊,共出版了36期。广泛发行于海内外的《针灸杂志》将大量隐藏于民间的针灸秘方公布于众,并逐步增加了针灸著作专载和医理研究的内容,从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针灸的复兴与传播,加大了对针灸的社会宣传力度。抗战胜利后复刊,改名为《针灸医学》,出版了15期。

1934年秋,承淡安东渡扶桑,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考察日本针灸学校的办学情况。1935年1月7日—5月26日,承淡安进入东京高等针灸学校(今日本吴竹学园,为私立学校)进修,被校长坂本贡教授特赠以“日本针灸专攻士”学衔证书。翌年夏,完成了学习和考察任务回国,并随身带回了日本古宫铜人照片和《运气论奥谚解》等有关资料。承淡安在日本发现了《铜人经穴图考》和我国早已失散的元代著名医学家滑伯任(滑寿)的名著《十四经发挥》,使这部古典珍籍失而复得。作为近代国际针灸学术交流活动中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当时承淡安深为感叹地说:平生“志欲复兴针灸学术,故每于休暇之日,不事休息,汲汲以发扬祖国古代之绝学为急务焉”。[3]游学日本的经历对承淡安学术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增强了他对灸法疗效及复兴中国针灸的信心,并为其开阔中国针灸学研究和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这次考察交流对承淡安后期的针灸教育办学和针灸事业活动有很大的促进帮助作用。

承淡安有记日记的习惯。游学日本的日记始于1934年10月29日从上海出发,止于在日游学结束,踏上故国乡土的1935年6月12日。承淡安在归国后整理日记,撰写出《东渡归来》一文,发表于《针灸杂志》1935年8月第12期。文中特别提到自己亲眼目睹了日本军国主义妄图侵吞中国的虎狼之心,更增强了他对日寇的痛恶和对祖国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患之情。

在游学日本的8个月里,承淡安克服了语言、气候、生活习俗等各方面的困难,“无日不兢兢业业于针灸中求进步,如参观针灸学校之设备也,收买各校之讲义也,或与针灸名家交换意见也,或伪病而往名家受诊以观其施术之伎俩也,或搜罗书肆中之名作品也”。[4]这一切都使承淡安进一步坚定推进祖国针灸复兴的信念,明确了以弘扬针灸学术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在教学上,承淡安绘制人体经穴挂图,编纂《经穴摘要歌》,注释《百症赋》等,在《针灸杂志》上刊发《针灸三字经》等普及文章。为进一步提高面授学员的教育质量,1935年夏,承淡安决定在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附设中国针灸学讲习所。

1936年1月,《中医条例》颁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中医可以兴办学校,在当时国民教育序列中取得合法地位。承淡安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于1937年2月将讲习所扩充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又创设中国针灸医学图书馆。凡学习成绩优秀者,皆可以获得由中央国医馆盖章认可的毕业证书。受到日本针灸教育模式的启发,承淡安创造性地将针灸教学点开设到全国南方各省、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先后培养学员三千多人,对濒临绝学的针灸复兴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了系统观察和总结针灸疗效,为学员创造更好的临床实习条件,1936年7月,承淡安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针灸专科疗养院,专设病房和治疗室,为学校提供了见习和实习基地。承淡安还专门聘请了当地名医张嘉炳之子张锡君帮助管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务。张锡君时任中央国医馆秘书,深获江苏省主席陈果夫、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以及陈立夫、于右任等社会名流的器重。为了赢得社会各界对刚刚开办的针灸疗养院的大力支持,承淡安特聘焦易堂为董事长。

为争取社会上层人士对针灸学的广泛认同,以此提升和促进针灸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承淡安接受了张锡君的建议,先后聘请焦易堂、章太炎、谢利恒、张赞臣等人为研究社董事,并与中央国医馆理事长陈立夫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

承淡安的学术传承在澄江针灸学派传人中产生了影响,萧憬我于1938年在新加坡创办中国针灸医学总院,并出版《中国针灸医学讲义》,苏天佑于1940年创办香港针灸医学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宣告了全面抗战的开始,承淡安心血的结晶——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被夷为平地。

随着抗日烽火蔓延,承淡安被迫于1937年8月离开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学校,含泪避乱,辗转西迁入川。在充满艰辛与危险的旅途上,承淡安仍不忘初衷,每到一地都想方设法开办短期或临时的针灸培训学习班。如在湖南桃源举办了三个月的训练班;1938年到成都后,又创建了中国针灸讲习所、成都国医学校和针灸函授学校;辗转四川德阳时,又创办了德阳国医讲习所。1941年春,承淡安编成《伤寒针方浅解》。1942年夏,曾于四川医学院任针灸科教授。还在四川广安县举办国医内科训练班。在异乡穷困恶劣的环境下,他不忘素志,把针灸教育的种子撒向所到之处。

承淡安在艰难困苦中不改素志,源于他对祖国针灸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著。遍及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承淡安不断创办针灸学校,是基于他对精心培育祖国针灸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和弘扬传统针灸学术的强烈事业心。承淡安常为学子云:“为人治病,须要有‘二毋、‘三到不可忘。二毋:毋危辞骇人,毋轻言许人。三到:治病要手到、眼到、心到。”

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冬,承淡安携眷返回故里,复建中国针灸研究社未果。1948年复于苏州创怀安诊疗院。作为我国针灸学科近代化的先驱,承淡安强调:“内经治病,除三五方剂外,余皆用针灸之法,足见针灸为吾国最大之医术,其施治之直截,收效之神速,每多独到之处。”

解放后,承淡安于1951年初在苏州司前街复建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和《针灸杂志》。他在1954年11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毛主席提倡中医,要发扬中医,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医有防病治病的效果,有不可磨灭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受日本赤羽幸兵卫皮内针疗法的启示,仿制皮内针,更在此基础上,创制更加方便的“丁”字形揿针埋在穴内,不仅可以收到浅刺治疗效果,还能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皮内针、揿针均已成为针灸临床的常用针具。

承淡安将古代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的配方加以筛选,重新组合,成为“念盈药条”。这种灸条成本低廉,效用颇佳,减轻病者经济负担,深受患者欢迎,亦丰富和充实了针灸治疗的内容。

基于中、日针灸针具的对比研究,以及临床需求与疗效的分析、观察,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承淡安于1952年正式创制了针灸针制作范式,逐一明确了毫针制作的外形、选材、规格、制作工艺及质量标准,并逐步成为针灸毫针制作的全行业标准。因承淡安的大力支持及悉心指导,以生产缝衣针为主的私营作坊华二坊,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针灸器具生产厂商——苏州医疗用品厂(苏州华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前身),华佗牌毫针也被誉为“中国针灸第一针”而畅销全球。作为近代针灸学科的奠基人,承淡安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1954年7月,依据当时针灸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响应政府“中医科学化”的号召,承淡安出版《中国针灸学讲义新编本》,体现了承淡安与时俱进的学术追求。

1954年10月30日,承淡安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刚成立的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首任校长。不久又去北京出席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承淡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学部委员,又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1954年12月21日,是第二届全国政協一次会议开会之日,也是承淡安终身难忘的日子。下午的会上,毛泽东致辞后随即绕场一周,向政协委员们点头致意或握手问候。承淡安亦走上前与他握手,告之自己是针灸医生。当时毛泽东边走边向前看,未注意到。旁边有人问承淡安:“你是针灸医师?”毛泽东听到后立即站定,面向承淡安问道:“你是搞针灸的?哪里人?是苏州的吗?”紧接着毛泽东又问:“你叫什么名字?”答曰:“承淡安。”毛泽东马上说:“是大大有名的针灸专家。”听到毛泽东对自己如此了解和称赞,承淡安非常激动……

抗战胜利后,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一次赴上海演出之前,路过苏州,携夫人福芝芳女士同游苏州园林。行至狮子林假山石洞处,不慎左脚外踝扭伤,肿痛异常,请人抬至承淡安设于司前街的针灸门诊处。承淡安仔细诊讯后,抚慰梅兰芳说,伤势虽重,针灸效速。乃运用《内经》的缪刺法,于梅兰芳的右手腕部的“养老”穴,一針重泻之,逾时痛止肿消。梅兰芳谢别承淡安,当晚在沪演出了《天女散花》。

1955年秋,梅兰芳率中国京剧团来南京演出,拜访承淡安,并赠送一幅《梅花牡丹图》作寿礼上附梅兰芳题诗一首:“不同花卉斗芳妍,醉艳温香两莞然。花纵多情如解语,为君祝暇万斯年。”随后,承淡安及夫人姜怀琳特邀梅兰芳、马连良两对夫妇同进午餐。餐后,承淡安得知梅兰芳将赴日演出,便托他购买一些针灸书刊。不久,梅兰芳在东京购得《针灸真髓》《经络之研究》《经络治疗讲话》《赤羽氏知热感度治疗学》《皮内针法》等资料,寄给了承淡安。承淡安随即着手将其全部译成中文,以飨国内同仁。梅兰芳曾经说:“承先生神针,足病手治而立愈,奇妙也!”

1957年7月10日,承淡安不幸病故于苏州寓所,时任国家副主席李济深题赠挽联:“康济斯民良相同攻垂永誉;阐扬绝学名医传世有针经。”

承淡安长期从事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著书立说甚丰。著有《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研究》《子午流注针法》《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等15部,编修针灸经络图多册,共200多万字。

在承淡安的努力之下,在中国针灸界承门弟子程莘农(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铁涛(国医大师)、邱茂良、杨甲三、陈应龙等一大批传人在海内外孜孜以求,引领着针灸学科发展前沿,逐步形成了以融通中西医学为特色的现代针灸学术研究群体——澄江针灸学派。

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ion of Health,NIH)举行针刺疗法听证会,充分反映了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的历史地位得到了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承认,标志着中医针灸走向世界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听证会上,由中外医学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提出并获会议一致通过的报告明确指出,起源于中国的针刺疗法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广泛应用。这就为针刺疗法和针灸医学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加速普及推广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同时也为弘扬中医针灸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注释

[1][2]承淡安著,袁久林审校,马继兴审订.针灸薪传集[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元)滑伯仁著,承澹安校注.校注十四经发挥[M].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

[4]承淡安.从针灸立场说到本社创办经过及以后之方针[J].针灸杂志,1935,3(1):157—164.

参考文献

[1]黄树则主编.中国现代名医传[M].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

[2]李经纬主编.中医人物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3]陈梦赉.中国历代名医传[M].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发展前景研究
针灸
对我省近年针灸发展状况的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