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叶片病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2018-09-10杜孝松
杜孝松
摘要 从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典型症状方面对油菜黑腐病、白斑病及细菌性黑斑病这3种油菜叶片病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 油菜叶片病害;病原;典型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3-085-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3.035
Abstract 3 rape leaf diseases,such as rape black rot,rape white spot and rape bacterial black spot,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pathogen, infection cycle, epidemic law and typical symptoms. And the targeted agricultural and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ape leaf diseases;Pathogen; Typical symptoms; Control measures
在油菜的种植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种类繁多,其中危害油菜叶片的病害主要有油菜黑腐病(Rape black rot)、油菜白斑病(Rape white spot)、油菜细菌性黑斑病(Rape bacterial black spot)等,在我国各个油菜种植区均可发生。这些病害的病原菌除危害油菜外,还可侵染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及杂草,以甘蓝、花椰菜和萝卜受害普遍。文中从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典型症状方面对油菜黑腐病、白斑病及细菌性黑斑病这3种油菜叶片病害进行了比较辨识,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为该类病害的防控提供借鉴。
1 病原及特征
1.1 油菜黑腐病
病原菌为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 pestris pv. campestris(Pammel)Dow son],属细菌。
1.1.1 形态 菌体杆状,大小为(0.7~3.0) μm×(0.4~0.5) μm,极生单鞭毛,无芽孢,具荚膜,菌体单生或链生。在牛肉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初呈淡黄色,后变腊黄色,边缘完整,略凸起,薄或平滑,具光泽,老龄菌落边缘呈放射状。
1.1.2 特征 病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病菌生长温度范圍5~39℃,适温25~30℃,致死温度为51℃经10 min;对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 6.1~6.8,最适pH为6.4。
1.2 油菜白斑病
病原菌为芥假小尾孢[Pseudocer cosporella capsella (Ell. & Ev.) Deigh to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油菜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olericola Sacc.)。
1.2.1 形态 繁殖体生在叶两面,多数生在叶面,子座明显,由无色细胞组成。
分生孢子梗弯曲无色,多由气孔伸出,基部略粗,向上渐细,孢痕不明显,梗多单生,少丛生,每丛小于10根,大小为(10.00~50.00) μm×(1.75~3.00) μm,具0~3个隔膜,不明显。
分生孢子无色、棒状、针状或略弯,具隔膜3~7个,但不明显,大小为(35.00~82.50) μm×(2.25~2.75) μm。 1.2.2 特征 油菜白斑病在5~28℃均可发病,适温11~23℃。旬均温23℃,相对湿度高于62%,降雨16 mm以上,雨后12~16 d开始发病。生育后期,气温低,旬均温11~20℃,最低5℃,温差大于12℃,遇大雨或暴雨,旬均相对湿度60%以上,病害会迅速蔓延。
1.3 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斑点致病变种(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aculicola (Mcculloh) Young et al.],属细菌。
1.3.1 形态 菌体杆状或链状,无芽孢,具1~5根极生鞭毛,大小为(1.5~2.5) μm×(0.8~0.9) μm。
在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平滑有光泽,白色至灰白色,边缘初圆形,后具皱褶。在肉汁胨培养液中呈云雾状,没有菌膜。在KB培养基上产生蓝绿色荧光。
1.3.2 特征 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发育适温为25~27℃,最高为29~30℃,最低0℃,致死温度48~49℃经10 min,可适应pH范围为6.1~8.8,最适pH为7.0。
2 侵染循环
2.1 油菜黑腐病
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遗留在土壤内或在采种株上越冬。带菌种子是主要的侵染来源,播种后病菌从幼苗子叶叶缘的水孔和气孔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1年以上,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及昆虫等传播到叶片上,从叶缘的水孔或叶面的伤口侵入,先侵染少数薄壁细胞,然后进入维管束组织,由此上下扩展,造成系统性侵染。栽植带病采种株后,病菌可从果柄维管束进入种荚使种子表面带菌,并可从种脐侵入使种皮带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8个月,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2.2 油菜白斑病
病菌主要以菌丝或菌丝块附着在病叶上,或以分生孢子黏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也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引致初侵染。病原侵入寄主后,菌丝在植株细胞间蔓延,产生分生孢子梗,从叶背气孔伸出,1个气孔可伸出几个至几十个,上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2.3 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油菜细菌性黑斑病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可随时侵染,雨后易发病。
3 流行规律
3.1 油菜黑腐病
3.1.1 气候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条件25~30℃利于病菌生长发育;多雨高湿、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均利于发病。
3.1.2 栽培管理 ①低洼地块,排水不良,浇水过多,病害重;②中耕伤根严重,害虫较多的地块,发病重;③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发病重;④播种过早,施用未腐熟的带菌粪肥,发病亦重。
3.2 油菜白斑病
3.2.1 气候 油菜白斑病属低温型病害,流行年份气温偏低。春暖多雨地区发病较重,生育后期,气温低、温差大,遇大雨或暴雨,可促进病害流行。
在北方油菜区,该病盛发于8—10月,长江中下游及湖泊附近油菜区,春、秋两季均可发生,尤以多雨的秋季发病重。
3.2.2 栽培管理 一般靠近菜园、播种早、连作年限长、下水头、缺少氮肥或基肥不足的地块发病重。
4 危害症状
油菜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和白斑病均会导致叶片颜色发生变化,但叶片形状保持正常。3种病害的症状具体表现为:
4.1 油菜黑腐病
油菜黑腐病在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可危害叶、茎和角果,危害特点是维管束坏死变黑。该病有时和软腐病并发,加剧病情,但黑腐病腐烂时无臭味,可与软腐病区别。
4.1.1 幼苗 出土前染病不能出苗;出土后受害,子叶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使真叶叶脉上出现黑点状斑或黑色条纹,根髓部变黑,幼苗枯死。
4.1.2 成株叶片 多从叶缘开始,逐步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周围组织变黄,与健部界限不明显;有时病菌沿叶脉向里扩展,形成网状黑脉或黄褐色大斑块。
4.1.3 成株叶柄、茎 病菌沿维管束向上扩展,使部分菜帮形成淡褐色干腐,常使叶片歪向一侧,半边叶片或植株发黄,部分外叶干枯、脱落,甚至倒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黄褐色菌溢或油浸状湿腐。重者茎基部腐烂,植株萎蔫,纵切茎部可见髓部中空、黑色干腐。
4.1.4 成株角果 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斑,稍凹陷,种子上生油浸状褐色斑,局限在表皮上。
4.2 油菜白斑病
油菜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病斑在老叶上较多。初为淡黄色小斑,后病斑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1 cm,中央灰白色或浅黄色,有时略带红褐色,周围黄绿色或黄色,病斑稍凹陷,并常破裂穿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淡灰色霉狀病菌,病斑相互连接形成大斑,常致叶片枯死。
4.3 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油菜细菌性黑斑病主要危害叶、茎和荚。
叶片染病,先在叶片上形成1 mm大小的水浸状小斑点,初为暗绿色,后变为浅黑至黑褐色,病斑中间色深发亮具光泽,有的病斑沿叶脉扩展,数个病斑常融合成不规则坏死大斑,严重的叶脉变褐,叶片变黄脱落或扭曲变形。茎和荚染病,产生深褐色不规则条状斑。在角果上产生凹陷不规则褐色疹状斑。
5 防治方法
5.1 农业防治
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采种;③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④收获后及时深耕,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病残体;⑤适时播种,不宜过早播种,中熟品种可适期早播。密度适宜,适期蹲苗;⑥科学施肥,增施基肥,避免偏施氮肥,施用腐熟肥料;⑦合理浇水,雨后及时排水,注意减少伤口,及时防虫。
5.2 物理防治
温汤浸种,种子先用冷水预浸10 min,再用50℃温水浸30 min。或用50℃热水温汤浸种20 min。
5.3 化学防治
5.3.1 油菜黑腐病
(1)种子处理。用45%代森铵水剂浸种20 min,或用50%福美双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或用漂白粉10~20 g(有效成分)加少量水拌种1 kg,于容器内封存16 h。
(2)药剂喷施。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新植霉素100~200 mg/kg,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施药应均匀、周到。
5.3.2 油菜白斑病
(1)种子处理。用75%百菌清或7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种子重的0.4%。
(2)药剂喷施。发病初期均匀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隔15 d左右喷1次,共喷施2~3次。
5.3.3 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拌种,或丰灵50~100 g拌油菜种子150 g后播种。
(2)药剂喷施。发病初期喷施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隔7~10 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参考文献
[1] 李明霞.油菜主要病害防治研究进展[J].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1(2):4-7.
[2] 米吉换.春油菜白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青海农技推广, 2009(1):62.
[3] 司凤举, 司越. 甘蓝类黑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 2007(10):19-20,70.
责任编辑: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