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海护送学生15年

2018-09-10郑后生

中国工人 2018年3期
关键词:宁海县塘村海岛

郑后生

“我们后来去医院和家里看望,每次他总是问同样的三个问题:学生护送怎么办?住校孩子生活怎么办?他的课怎么办?”

1月17日,浙江宁海县王家码头渡口。海风呜咽,水涛拍岸。

蒙蒙细雨中,岳井小学的25名学生带着亲手折的小白花走上渡轮。

多少回,他们欢快地从这里登船奔向父母的怀抱。但这一次,孩子们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低着头看着手里的白花。他们知道,往日在船上陪伴他们的张老师,再也不会出现了。

1月14日,岳井小学教师张翎飞因病去世,年仅56岁。因为当初的一句承诺,他义务护送摆渡学生15年,风雨无阻,从未缺席;因为对父母的承诺,他驻守海岛从教33年,用生命回应了父母对他“做好人的谆谆教诲。

“为人师表,说到就要做到。”张翎飞一直在用行动践行诺言。

隔洋塘是宁海县唯一的海岛村,原先四面环海,后因大塘港填海,一面与象山县接壤。

2002年,随着学生人数减少,隔洋塘村小学被列入撤并名单,并入最近的宁海县岳井小学。这么一来,上下学就得摆渡,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成了家长最担心的事。

为此,岳井小学承诺:“由学校教师护送摆渡学生安全到家。”作为隔洋塘人,张翎飞主动揽起了护送的任务,成了一名“海岛护苗使者”。

跨海上学的孩子多的时候有四十几人,少的时候二十几人。3年前,按照新规定,渡轮每次载客不得超过20人,于是每周须护航两趟。第一批学生由张老师护送过去时,剩下的学生由另一名老师在码头照顾等候。

15年风雨,孩子换了一拨又一拨,张老师—直坚守着当初许下的诺言,从未缺席。张翎飞女儿张怡回忆,2012年10月爷爷去世,父亲请假在家办理丧事,那天是周五,他照旧前往码头把孩子们接回村里,送完孩子后再赶回家继续忙家里的事。

去年,张翎飞获评“最美宁波人”。在颁奖环节,主办方安排张翎飞第一批护送的学生代表张明珠为他颁奖。“张老师送了我6年,接送我的次数比我父母还多。能成为他的学生,我感到很幸福。”张明珠说,张老师不仅给了她像父亲一样的呵护,还用行动为她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那就是“一诺千金”。

在成为“护苗使者”之前,张翎飞已经在海岛从教18年。

1984年,他接过父亲的班,到隔洋塘村小学工作,后随学校并入岳井小学,一生从事基层教育工作33年。期间,和张翎飞同批并入岳井小学的老师,后来全都调离了偏僻的海岛,只有张老师一人扎根基层。这么多年,调动的机会也有,可是他不想违背对父母的承诺。

在执行最后一次护送任务前,张翎飞由于身体不适刚在县里的医院做完检查,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他便赶回了乡下。两天后,诊断结果为癌症,家人没敢把实情告诉他。他還是像往常一样到学校上班,校长得知后,把他的课排给其他老师了。

“我们后来去医院和家里看望,每次他总是问同样的三个问题:学生护送怎么办?住校孩子生活怎么办?他的课怎么办?”岳井小学校长叶兆明说。

如今,斯人已逝。可以让张翎飞欣慰的是,学校里的同事组成摆渡人团队,接过了“接力棒”。“只要还有一名隔洋塘村的学生,我们就会护送到底,让孩子们安心,让家长们放心。”叶兆明说。

猜你喜欢

宁海县塘村海岛
新兴悦塘村智慧光伏项目开工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在海岛度假
半世纪前的广州下乡知青回“娘家”
四年,一个山村的转变
宁波市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