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市场建设思路和若干重点问题研究

2018-09-10王岳

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摘要: 在全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下,基于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现状和林区转型发展需求,探讨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市场建设有关问题。研究设计了黑龙江林区林业碳汇市场建设思路和目标,分析了组织领导、技术规范、风险控制、交易示范、智力支持等若干重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黑龙江林区; 林业碳汇; 碳汇市场建设; 碳汇交易

中图分类号: S 718. 55, F 326. 20 文献标识码: A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危机,而森林和林业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1 - 3 ]。2012年,我国将林业碳汇项目纳入了“三省四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林业碳汇交易成为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重要发展机遇。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林区所在地,发展林业碳汇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而且也可为林区转型发展开辟新的路径。2017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黑龙江省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继续深入研究林业碳汇市场建设问题,明确提出未来发展思路和目标,实现更多实质性碳交易,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1 林业碳汇市场概况

林业碳汇交易是指在一定交易体系下进行的林业碳汇有偿转让。在2017年底启动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下,林业碳汇交易主要是以造林、森林经营等林业项目为依托,按照国家认可的制度、规则和技术方法,经过审核、监测、计量和签发等过程,获得“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林业碳汇减排量,并在碳汇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易,以此来抵消买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4 ]。林业碳汇市场是由林业碳汇交易的主体、客体、媒介等多个市场要素构成,并按照一定交易规则达成交易的过程[ 5 ]。其中,交易主体包括碳汇供给方、碳汇需求方、政府管理部门、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单位和个人,交易客体指产权明晰、开发合理、核准签发的林业碳汇产品,交易媒介指进行林业碳汇产品交易的场所和平台。

2011年之前,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主要有两种,一是遵循《京都议定书》规则的“京都市场”(CDM市场),二是展现企业社会责任的“非京都市场”(VERS市场)[ 6 ]。无论在CDM市场还是VERS市场中,林业碳汇项目都具有一定独立性,即由林业碳汇项目的主体、客体和交易平台共同形成整个市场交易体系。2011年全国碳交易试点启动之后,林业碳汇交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中明确提出,林业碳汇项目是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16个专业领域之一,林业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遵照一定的使用办法来进行碳抵消[ 7 ]。2017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碳交易、碳抵消、林业碳汇等多项因素将实现深度融合,并在市场化机制的促进下,形成“全地区供给、全行业交易、全社会受益”的林业碳汇市场。这对于拥有丰富林业碳汇资源且具有迫切转型需求的黑龙江林区而言,是一项重大的利好政策,也为林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

2 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现状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其森林面积和森林总蓄积均居全国首位。据2017年统计,仅森工重点国有林区一处,森林总面积就达到了806.37万hm2,森林总蓄积达到7.87亿m3,丰富资源形成了巨大的碳储库。在我国决定开启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前,黑龙江省的林业碳汇项目主要是在非京都框架下的自愿减排项目(VERS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进行组织与管理,最典型的交易案例是2013年伊春汤旺河林业局的6 000 t森林碳汇交易。汤旺河林业局项目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提供支持的全国第一批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重要目标的森林经营增汇减排试点项目,也是黑龙江省首个森林经营增汇减排试点项目。但是,在汤旺河林业局项目之后,黑龙江省再未达成其他的林业碳汇交易,林业碳汇交易进程发展缓慢。

2015年之后,黑龙江省林业主管部门开始按照CCER项目开发流程来组织碳汇项目。目前,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黑龙江省林业碳汇项目有4项,分别为“翠峦林业局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林口县碳汇造林项目”、“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和“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其中三项是造林项目,一项是森林经营项目,且均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对于黑龙江省开展大面积林业碳汇交易有示范作用。这4个项目的开发总面积达到了20.14万hm2,碳减排总量达到了114.39万t/年,计入期产生的减排量将超过3 700万t。

2017年底,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预计未来交易总规模将超过 5 000亿元人民币,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平台。在这个背景下,掌握巨量森林资源的黑龙江省,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林业碳汇产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黑龙江林业的主体管理系统之一,黑龙江省应进一步明确思路、规划目标、筹谋方案,主动与全国发展动态接轨,积极构建起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达成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林业碳汇交易,形成东北地区林业碳汇产品交易中心。

3 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市场建设思路

根据林业碳汇交易发展趋势、黑龙江省林业发展定位和已经出台的有关政策,研究设计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市场的建设思路,具体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总体部署,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为建设主体,以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为建设基础,以建成东北地区林业碳汇产品交易中心为目标,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协同推进、广泛参与、统一标准、公平公开”的基本原则,有步骤地制定交易政策、构建交易平台、完善交易机制、吸纳交易主体,建立起立足黑龙江林区、覆盖黑吉辽三省、影响全国市场的林业碳汇市场。

在明确总体建设思路的基础上,分四个阶段逐步推进建设工作,在8年内完成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市场建设目标,具体步骤为:(1)2018年初至2019年底,在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初期,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工作机构,出台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管理办法;(2)2020年初至2021年底,按照国家发布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规则,结合黑龙江省资源特点,在森工林区、大兴安岭地区、地方林业管辖区选择8个典型林业局设置碳汇交易试点,每个试点开发1个林业碳汇项目,全省完成试点面积10万亩以上,在伊春市建设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中心。(3)2022年之前,建立起完善的林业碳汇项目管理体制和市场交易机制,在国家发改委备案6个林业碳汇CCER项目,完成4个以上的碳汇项目交易,建成伊春市林业碳汇交易所并投入运营;(4)2025年之前,建成与全国碳市场相对接的林业碳汇市场,在林区内部营造起有利于林业碳汇交易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扩大我国林业碳汇的交易范围和交易规模,为更好发挥森林应对气候变化作用提供市场支持。

4 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市场建设重点问题

4. 1 组织领导问题

2012年以来,碳交易市场建设虽被列为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工作的重点任务,但从目前情况看,黑龙江省尚未对林业碳汇市场建设进行明确安排。林业碳汇市场建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业务性和技术性,涉及范围广,推进难度大,要在短期内建成并投入运营,必须在林业系统内部形成长期、稳定、有效的组织领导。因此,黑龙江林区应成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门主管机构和林业碳汇市场建设领导小组,与省政府职能部门相对接,统筹组织林业碳汇市场建设工作;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林业碳汇市场建设方案的设计、协调和落实。在建立工作组织机构的同时,应加强组织领导,统一任务目标,协调各部门配合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确保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市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规范开展并取得实效。

4. 2 技术规范问题

技术规范是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的基础,但目前黑龙江省对于碳汇交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各种技术规范没有准确把握,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林业碳汇交易的技术规范机制。因此,黑龙江省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技术规范的研究与理解,深入分析国家已经出台的造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组织专家在全国创新性开展天然林经营项目方法学的研究,尽快开发天然林碳汇项目,将本地森林碳汇量最大程度地转变为可交易的森林资产。建立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确保森林碳汇的测量、报告和核查工作(MRV)顺利实施。搭建林业碳汇项目申报和管理平台,统一规范项目申报流程和申报材料,保证透明度和准确性,确保林业碳汇项目的规范、有序和高效发展。加强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管理办法、温室气体排放量基础指标测算、交易监管体系等重要内容的研究,建立起系统化、标准化的技术规范机制。

4. 3 风险控制问题

林业碳汇项目在登记核实和交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政策风险,因此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首先,黑龙江省应尽快建立起林业保险制度,發展森林碳汇保险市场,积极开发强制性与自愿性相互结合的自然灾害赔付险种,有效对冲森林火灾、病虫鼠害、霜冻、风灾等林业碳汇项目容易遭遇的风险。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林业碳汇市场主管单位应采取招投标方式,优选第三方服务机构并签订质量保障合同,提高碳汇项目监测和PDD编制质量,增加项目备案成功率,同时避免因项目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足而导致的风险。另外,对于林业碳汇交易双方而言,应预先明确项目过程中的风险责任,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做出限定。按照常理,事前交易的风险由林业碳汇需求方承担,事后交易的风险由林业碳汇供给方承担,并参照合同中相关规定选择赔偿或补救措施。

4. 4 交易示范问题

“先设试点、适时铺开”是我国实施重点工程建设的有效方式,由于黑龙江林区缺乏碳汇交易的实际经验,应先在典型地区进行碳汇交易示范,再择机在更大范围内予以推进。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初期,选择具有工作基础的林业局,选择面积规模大、林木权属清晰、森林资源集中连片的地区,优先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适宜开展碳汇交易的试点单位。在全国碳市场启动3到4年之后,全面推广林区试点经验,在全林区范围内设立碳交易机构,从以点带面,再到全面拓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林业碳汇,进而形成全省统一的林业碳汇交易市场。

4. 5 智力支持问题

林业碳汇市场建设是一项专业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充分而有力的智力支持。就目前情况而言,黑龙江省内从事碳交易、林业碳汇研究的专家并不多,尤其缺少业务精通、配置完备的人才团队,难以形成稳定有效的智力支持机制。因此,黑龙江省应在林业碳汇项目评审专家库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林业碳汇专家工作团队,并邀请省内外有关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方法学研究、第三方审定核证、政策制定等领域专家担任顾问,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组织专家举办林业碳汇技术培训班,通过政策讲解、技术指导、案例分析等,为林区基层单位培养一批了解政策、熟练业务的林业碳汇专业技术队伍,与其他层面的专家技术人员一道,成为林业碳汇市场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果, 陈瑶. 我国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及其风险防范研究[J]. 林业经济, 2017, 39(9): 88 - 93.

[2] 王岩, 王岳. 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我国林业碳汇市场现状、 问题及对策[J]. 北方农业学报, 2017, 45(5): 78 - 82.

[3] 梅园, 綦久竑, 马骏. 发展林业碳汇交易市场[J]. 中国金融, 2016(23): 65 - 66.

[4] 韩旭超, 赵进. 关于中国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3): 83 - 86.

[5] 任继勤, 夏景阳, 郑惠潆, 孙茂龙, 李媛. 公示的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比较研究[J]. 森林工程, 2015, 31(6): 55 - 58.

[6] 何桂梅, 张玉梅, 陈操操. 关于推进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发展的思考[J]. 林业经济, 2015, 37(7): 86 - 93.

[7] 赵猛, 潘武林, 刘静. 中国未来林业碳汇市场价格机制设计浅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31): 79 - 81.

第1作者简介: 王岳(1962-), 男, 编审, 从事森林保护、 林业碳汇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8 - 03 - 18

(责任编辑: 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