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泊尔,受伤后的微笑

2018-09-10雷彦鹏

家族企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楼尼泊尔国家

雷彦鹏

如果你喜欢某个地方,会如何表达你的那种喜欢?20世纪,英国著名旅行家鲍威尔说:“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对尼泊尔和加德满都谷地的这座“露天博物馆”,他爱得够深沉。

这个国家足够神奇与神秘,宗教氛围极其浓厚,被称为“众神之境”,首都加德满都也号称“庙比房多,神比人多”。当然,尼泊尔也有对神奇与神秘说不的时候。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据不完全统计,地震至少造成8786人死亡,22303人受伤,很多具有极高价值的文化古迹随地震而去,数万座建筑物受到损毁,其中有将近8000所学校。

震后第一所学校

在此次强震中,位于尼泊尔辛胡巴佐克州的贾拉帕德韦( Jalapadevi)国家重点公立学校受灾严重:两栋教学楼完全倒塌,另一栋教学楼也严重受损——但也只能继续使用。筹备、设计、建造……历时近三年,由英孚教育全球助学计划援建的贾拉帕德韦国家重点公立学校在受过创伤的原址上落成。2018年1月29日,在新教学楼前,竣工暨交接仪式如期举行。

尼泊尔前政府总理尼帕尔、英孚教育创始人伯提-霍特( Bertil Hult)先生的代表戴薇娜-霍特、英孚教育中國区首席执行官杜仁( JacobToren)等出席了仪式。为了纪念学校的落成,尼泊尔当地政府还将学校的移交日,即1月29日,定为新的公共假日。这个国家一年有大小节日300多个,国家法定节假日就超过了50个,现在,尼泊尔又多了一个公共假日。

新校舍包括一栋3层主教学楼和一栋2层综合楼,主教学楼最大可容纳780人同时上课,而综合楼则包含厨房、可容纳2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图书室、教师办公室、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等。

贾拉帕德韦公立学校是尼泊尔政府1962年开设的重点州公立学校,虽然新的教学楼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但它却是震后重建的第一所大型学校,而且还矗立在偏远的山区。

一份特殊的礼物

有“雪山王国”之誉的尼泊尔,遗世独立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似乎和你亲近,又似乎永远触摸不到。人们总喜欢用“神秘”“幸福”“静谧”“贫穷”“净土”等词汇去形容和描述这个内陆山国。当站上这片土地之时,才发觉这些词的真切。悠闲的生活,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城堡,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在这里碰撞交融,使这个国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地震之前,“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庙宇比住宅多。震后三年,庙宇已没有那么常见,但在加德满都的宗教、文化和生活中心——杜巴广场,地震的伤痕与人和神和谐共处:断壁残垣大部分已被清理,尚在修复的建筑旁边砖瓦成堆,还有一些古老建筑用木头支撑着。砖块铺就的地面之上,随处可见拜神、喂鸽子、诵经之人,还有人坐在台阶上发呆。他们安之若素。

既极致又随意的慢生活,让这个国家拥有了一种独有的专注与淡定,外来人可以感受到这里的贫穷与落后,但他们从尼泊尔人的脸上绝对看不出来。他们随处而居,路上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站着的人,聊天,晒太阳,又似乎注视着哪里,面带微笑,好像这个世界发生什么都与他们产生不了多大关系。无法坦承这里拥有现代意义上的幸福,但岁月静好。

尼泊尔被联合国列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80%的务农人口,医疗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缺少汽油燃气,停电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的确很穷。首都加德满都的马路坑坑洼洼,空中尘土飞扬,大小路口看不到红绿灯的存在,交警站在中间指着喊着,淘汰的破旧车辆不光超载,外面也挂着人,摩托车大军随处穿梭……不过,随意之中最靓丽的风景,是学生和穿在他们身上的校服。

尼泊尔实行学龄前教育和10年义务教育,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国家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学校教育。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各自都有统一的校服,西装领结短裙,时尚漂亮。学生走在路上,追逐嬉闹,变幻成一道风景线。

尼泊尔很重视教育。尼泊尔国家副总统普恩在新教学楼奠基仪式上,高度赞赏英孚教育深入地震损毁最严重的地区开展援建的行为,他表示: “英孚教育的英文名称Education First,这也代表着英孚教育对本国人民的期望。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强大的源动力,我希望贾拉帕德韦学校坚持教育为先的理念,并传播给其它的学校,永远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

竣工仪式前夕,尼泊尔国家副总统普恩和时任政府总理德乌帕分别会见了英孚代表杜仁和戴薇娜霍特。德乌帕授予英孚教育“震后重建杰出贡献奖”,并表示,尼泊尔将以贾拉帕德韦学校竣工为契机,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加以推动,促进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竣工和交接仪式当天上午,当地村民自发来到新落成的学校,敲锣打鼓,微笑着给客人挨个儿戴上哈达、花环,红色缇卡点于眉间,双手合十,稍稍弯腰,说一句“Namaste”。新学校的落成,最开心的还是学生。在仪式上,为表达感谢,学生们跳起了极具当地特色的舞蹈。

由于当地地理位置偏僻,资源技术有限,重建面临着种种困难,进展也异常缓慢,很多当地村民仍然住在临时搭建的避难所。当这所震后重建的第一所大型学校矗立在辛胡巴佐克州时,这也成为了当地村民们的希望。

地震三周年之时,这片受过伤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经受过伤痛的人们,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礼物。

没有什么不可能

本来,这所新学校的工期是一年,但是,马希望和他的团队却用了近三年。

“我们最早计划用一年完成这个项目,因为三层楼的学校,在中国三五个月可能就建好了。结果,一年过去了我们还没动工。我到上海向老板汇报工作时,他非常吃惊,当时我也很着急……”在成为英孚教育尼泊尔项目组负责人之前,马希望是英孚教育成人英语培训区域总经理,他自己也没想到,在尼泊尔一待就是三年。

由于学校处于地震高发区域,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放心安全的新校舍,英孚教育特地聘请了来自东京建筑事务所的专家前来设计新校区,这家事务所拥有多年抗震建筑设计。凭借丰富的经验并实地勘察尼泊尔特殊的地质环境后,事务所给出了一整套完善的学校设计方案。竣工的校舍达到了日本抗震标准七级以上,远高于尼泊尔政府灾后重建委员会所要求的标准。

“我们用日本先进的技术保证建筑的安全,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让当地人能够喜欢这所学校,这是一个特别难的事情。我们开会讨论图纸时,都需要尼泊尔的设计公司、日本的设计公司、中国的管理团队同时在,所以我开玩笑说是‘三方会议,翻译就需要两个。另外,全世界最好的抗震技术在日本,但尼泊尔又是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这两个国家差距太大了,不管是从观念上还是理念上,要把二者融在一起,是这个项目里面最难的事情。”

在地震发生之后,英孚教育的创始人伯提·霍特决定要修建这所学校,而现在,这个决定已经变成了现实。

英孚教育全球助学计划尼泊尔学校项目是英孚教育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志项目。英孚教育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杜仁说道,英孚教育作为家族企业,已经拥有52年的历史,不管是家族还是企业,都有一个核心的文化: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说这件事情不行,那我们会告诉他:我们的文化底蕴就是没有什么不可能。”杜仁说。

如今,这位77岁的瑞典老人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除了小儿子Max一心追逐自己的导演梦之外,其他三个儿子都选择在英孚教育工作,并且共同接过了父亲的班。目前,长子Philip与次子Alex是英孚教育全球联席主席,共同负责监管英孚教育16条产品线的战略计划和运营;三子Eddie是负责北美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家族企业的传承,传承的到底是什么?作为教育机构,英孚教育传承的是“教育,让世界无界”的理念。

猜你喜欢

教学楼尼泊尔国家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看好了!
5S管理技术在教学楼中的创新及应用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高校教学楼空间设计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的印象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