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设减脂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2018-09-10王明明

体育风尚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可行性

王明明

摘要: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上最为特殊且受到较高关注的群体,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都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外卖快餐的兴起、互联网成瘾等因素却加重了人们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情况的担忧,尤其以大学生肥胖现象尤为突出。关于提升大学生体质、改革高校体育课程的呼声渐起,本文通过从研究高校体育课程现状出发,探究高校开设减脂课的可行性,以期能为丰富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出些许指导。

关键词:高校体育;减脂课程;可行性

一、背景概述

纵观几十年来高校体育课程的演变,无论是从教学指导理念、教学方法,还是从培养目标、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与以往相比,提出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1]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组合大多采用的是“必修课+选修课”的方式,开设的课程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体育内容领域,以三大球类运动为主,辅修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弱对抗性项目。这些课程内容大致上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重合,且课程的安排仅仅是简单的堆加,对具体年龄段的学生针对性不够强,同时学生的自主选择面窄,进而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偏弱。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各类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单调、传统的体育锻炼不再是以前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第一选择,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发展。

与之相对应的,进入21世纪健身房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市场层面上极大推动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壮大,凸显着现代公民在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后,对健康生活、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据2017年《百度知道大数据》统计显示,全国21-30岁年龄段的人数在健身关注人群数据中占比达到61.7%,而在近些年所流行的“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下,42.5%的健身关注者,健身是为了“减肥”。不难看出,高校学生在年龄段和参与运动动机这两个维度上较能契合上述统计数据中健身运动减脂的群体。基于健身行业的日益火爆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日渐式微这正反两面的现象所带来的巨大反差,让我萌发了探究在高校开设减脂课程的可能性的想法,希望通过探究高校开设减脂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能为丰富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出些许参考建议。

二、运动减脂相关概念

(一)运动减脂的机理

正常人之所以能保持相对恒定的体重,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合成与分解代谢相对平衡的结果,肥胖者的这种调节机能发生障碍,代谢发生了紊乱,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多余的糖类、脂肪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2]

减脂,字面理解即为身体脂肪含量的减少。人们通过日常饮食来摄取热量,通过日常活动来消耗热量,当日常摄入热量不等于消耗的热量时,人的身体能量收支平衡则会被打破。若消耗热量大于摄入热量,造成热量亏空,而体内储存的脂肪就会氧化消耗来填补这部分亏空的热量,长此以往,体内的脂肪储存含量就会逐渐减少,最终达到减脂效果。

(二)运动减脂的健身功能

高校开设减脂课的初步目标,就是帮助肥胖大学生群体树立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培养大家对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宝贵精神,而这些同学相对来说运动经验不足,身体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有限,因为在运动项目和难度的选择上遵从中低强度原则。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负荷的运动干预对肥胖青年群体减脂效果明显,经常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可以促进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对新陈代谢的调节作用,加快脂肪代谢速率,减少脂肪沉积。

因此,适当的运动负荷训练能达到相应的减脂效果,对特定高校学生(肥胖人群或者旨在获得更好身材的人群)来说,减脂课相较普通体育课程,更突出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选择,更放大体育锻炼本身的实际效用,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养成健康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高校开设减脂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学生群体对减脂课程的兴趣态度分析

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的设置初衷并不是为了达到特定教育目标,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增强体质、保持精力和调节生活。这样的课程属性就决定了高校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单一的学习反应的交替,更不能简单理解成学生体力的单一付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性,让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这是保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泸州两所高校——西南医科大学和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调查”的问卷调研活动,重点探究高校学生参与减脂课程的兴趣程度以及选择怎样的体育课程开展方式这两方面,以求入手分析在高校开设减脂课程的可行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8%的女同学和79.3%的男同学对减脂课程的开设持积极态度,对减脂课程的授课内容和锻炼效果比较感兴趣,这说明在高校开设减脂课程能得到大多同学的青睐。

(二)减脂课教学方式选择及教学效果的保证

笔者曾在健身房做过一段时间的兼职健身教练,对健身房锻炼者的运动心理有过一定了解,很大比例的消费者属于冲动消费类型,市场化的购买行为、人的惰性心理都能导致许多消费者的锻炼习惯不能得到很好的延续。在现行制度下,高校的减脂课程还只能通过设置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因而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灵活机动的选择来保证教学效果。

设置选课门槛。只有在各项身体指标(如身高、体重、脉搏、血压、肺活量、血脂等基本信息)達到能参与运动的标准,且BMI (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百分数达到“肥胖”标准,才能报选减脂课程,提升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

教学方式创新。相较其他选修课程通过上课点到和期末测试评分的考核形式,减脂课程的教学则是在课堂时间教授健康科学的减脂锻炼方法,课余时间学生自主锻炼的方式来进行。设定科学的减脂效果评定标准,给予学生本门课程的结课成绩。

课程督学机制设置。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群的黏性社交功能及各类健身app的运动纪录、打卡等功能,也能加以利用来设置减脂课程的教学督导,为学生日常减脂运动提供必要帮助。建立微信群的方式,既可以通过高校现有营养学、人体生理学的教学资源,为选修减脂课程的学生的日常饮食提供相应指导,也可以促进学生团体之间的互相激励来促进运动减脂效果的达成。

四、结束语

为了达到减脂的目的,塑造良好的健美体态,不是一蹴而就的锻炼就可以,需要学生的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和汗水。参与者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因此,坚持减脂运动不仅是帮助学生的摆脱亚健康的肥胖状态,更是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坚韧不拔、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优秀意志,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自信地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综上所述,减脂课程依其所具有的多样的体育文化特征,以及对于身体锻炼和心理锻炼的巨大价值,对促进体育课程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校开设减脂课程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R].

[2]余卫平.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47-149.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可行性
“以佛解庄”的源流、影响及可行性考辨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