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知识产权领域可复制推广经验助力做好重庆自贸试验区这篇大文章

2018-09-10曾睿

重庆与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试验区知识产权重庆

4月1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一周年。这一年来,自贸区在提升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完善开放口岸、通关便利化、金融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被外界所熟知和认可的同时,在国际贸易竞争重要因素的知识产权领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4月1日,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一周年,这一年来,在提升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完善开放口岸、通关便利化、金融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接下来,借他山之石,本文对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重要因素的知识产权领域创做一些探索,希望有所突破,创建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助力继续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篇大文章,推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知识产权问题是自贸试验区的另一种“特色”

知识产权也称“知识所属权”,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已经与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时时处处都充满了知识产权,其在商业应用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2013年设立于上海浦东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自贸区,也是包括重庆自贸试验区在内的“后来者”学习借鉴的重要样本,它在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带来了十年发展红利的同时,各种知识产权纠纷也如影随行,层出不穷。

据浦东区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4年来,浦东法院受理和审结涉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分别为7809件和7680件,年平均数量超过1900件。仅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即受理3739件,审结3848件,数量上增长明显。在知识产权纠纷类型方面也创下了多个“中国首例”:如全国首例电竞游戏赛事直播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全国首例涉网购助手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全国首例判决的同人作品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全国首例将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认定为类电影作品进行整体保护的案件、全国首例涉电商平台不正当竞争诉前禁令案、全国首例涉自贸试验区商业秘密刑事诉讼案、全国首例涉自贸试验区商标行政诉讼案、全国首例涉自贸试验区不正当竞争行政诉讼案等。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高经济标的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也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出现。仅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浦东法院受理标的额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案件有8件,超过1000万元的有4件。在《鬼吹灯》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系列案中,诉讼标的金额累计达6500多万元。涉訴知名企业有迪士尼公司、养乐多公司、捷豹路虎公司、暴雪公司、天猫公司、腾讯公司、银联公司、中粮集团等,知名品牌有MICHAEL KORS、NEW BALANCE、UBER、曼秀雷敦、雀巢、贵州茅台、多乐士、雨润等。

对此,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专家陈小东归纳为:涉外情况多,涉及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情况多,涉及电子商务企业多,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假冒侵权问题突出,涉及新技术、新模式、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件多。不吝于另一种自贸试验区的“特色”。

重庆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工作顺利推进

早在2017年11月,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就和重庆自贸试验区办公室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重庆将设立重庆白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网上服务专区,并制定自贸试验区各片区重点发展产业专利布局规划。在2—3年内,为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快速健康发展,重庆将在加快推进重庆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引进、创造、运用、交易、保护、管理和服务,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服务改革试点,探索建设知识产权“类案智审平台”,设立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网上服务专区。

2018年3月5日,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处处长蒋其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市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重庆自贸试验区的知识产权工作,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提升区域内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重庆自贸试验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在重庆市知识产权局2018年的工作计划中,名列首位的就是“推进重庆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各项工作都在顺利推进之中。为更加好地推动重庆自贸试验区和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知识产权局还将以加强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交流合作为重点,在打通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通道的同时,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实务能力的高端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服务人才。

据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向本刊提供的资料显示,2017年,重庆全市专利申请量达64648件,全市全年专利授权量34780件。2017年,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29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31件。全年有46家重庆企业成功变“知本”为资本,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8.15亿元,同比增长138.2%。在重庆高新区开展的知识价值信用价值综合授信贷款试点,为68家企业发放贷款1.3亿元。同时,2017年全市专利行政执法案件较上一年大幅增长,全年案件总量达到700件,同比增长23 6%。其中,专利纠纷办案400件(全部是专利侵权纠纷),同比增长36.0%;查处假冒专利案件300件,同比增长33.3%。

对知识产权问题,很多企业“未设防”

不难看出,知识产权对于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而言并不能用单纯的“对”与“错”、“好”与“坏”来评价,如果思想不重视,极易惹上侵权法律纠纷,还会接到金额巨大的索赔要求。反之,思想重视,懂得运营,知识产权也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然而,现实似乎并不这样乐观。

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的廖怀学律师告诉记者,重庆自贸试验区内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都是处于“未设防”状态。廖律师的上一个工作岗位是腾讯北京总部的专职法律顾问,他那时候的工作内容就是专门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知识产权问题,对于商标、图片、著作权等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的处理具有丰富经验。他在浏览了10余家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诞生的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页面后,不无担心地告诉记者:虽然无法认定是否侵权,但是至少能发现在多个不同的网站的产品介绍的图片和文字几乎一模一样,而且精度有高有低,真正完全能够把产品细节都能放大看清楚的却很少,如果都是经过正规程序得到授权,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他指着一家以母婴用品为主的跨境电商页面对说,该页面上至少10多张产品画面和相关产品宣介问题“高度可疑”,如果被追究,最少会涉及数万到十数万不等的经济赔偿。如果还涉嫌没有取得产品销售许可,那么被追究的赔偿金额还会翻上几倍。

更可怕还是思想上的“不在乎”。

重庆自贸试验区西永片区的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很直接地告诉记者,“我们的图片以网上‘偷的为主”,当记者问他是否担心这样会带来很大的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时,他的回答更加“痛快”——“肯定不会,互联网的精神提倡免费分享”。相对于他的“直白”,另一家地处重庆自贸试验区寸滩片区的重庆本土电子商务平台负责人的看法或许更加接近他们的真实想法:风险都明白,但是现在处于放水养鱼的阶段,先把生意做起来,(知识产权纠纷)遇到了再说吧。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如果作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的负责人对知识产权的认识都是这样“无所谓”“不在乎”,当某一天真的要与准备有素的对手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甚至赔偿时,何来胜算?长此以往,带来的必然是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知识产权“授权应用”意识还需深入普及

2018年1月8日,規格与层次已是全球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第16届香港国际授权展及亚洲授权业会议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海绵宝宝、蒙奇奇、米菲、熊本部长、A仔、麦兜、多啦A梦、巧虎、熊大、熊二等一大批“虚拟明星”来到现场,为投资者们带来新的商业机遇。香港贸易发展局作为展会的主办方,其在全球各地的代表处都在组织当地企业前往香港进行观展和参展。

香港贸发局重庆代表处告诉记者,知识产权授权应用在亚洲增长速度很快,除日本以外,中国内地已经是亚洲最大的授权商品市场,且增长率高于全球增长率的4倍。中国内地的授权市场已由北上广、珠三角地区逐渐向内地延伸,重庆周边省市已多次组织数百人的代表团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重庆在知识产权授权应用领域起步较晚,除几大商业地产企业在活动中引入授权外,其他企业通过授权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还稍显不足,同时对授权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形象授权使用”的层面上,还没有深入到知识产权的整合及运用方面,但这也正好也是授权业在重庆发展的商机。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开始意识到知识产权授权的重要,参加第16届香港国际授权展及亚洲授权业会议的重庆企业已有近50家。

香港贸发局重庆代表处还告诉记者:四川羌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女士,曾经一直以羌绣工艺来制作唐卡并出售获取收入,因制作周期长,作品产量低,收入难以大幅提升。后来,她通过香港国际授权展与某国际奢侈品牌达成合作,该国际奢侈品牌愿意向其支付设计费和授权使用费。借此机会,四川羌绣由单纯的艺术品销售模式转化为出售设计及授权的新商业模式,在四川羌族地区形成了新的产业链。随后,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摄影/曾睿通过连续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羌绣先后与植村秀、LV、星巴克等国际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授权合作模式也从买断设计图样拓展到与合作方共同开发产品、销售价格提成等,同时还拥有了羌绣的自有品牌。四川羌绣利用知识产权授权应用,在一步步实现国际化的同时,也有了持续性的稳定经济回报。羌绣的成功模式,正是重庆的夏布、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的很好借鉴。

不难看出。重庆企业普遍对于知识产权的授权应用缺少必要的了解渠道和联系平台,如何从单纯的知识产权保护到用好知识产权授权盈利,还需各方面的支持和推动。

建议设立商业化涉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重庆西南商标事务所经手过“诗仙太白”等多个本土知名品牌的知识产权事务,在重庆知识产权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事务所所长袁野对上述现状颇有同感。他认为,一方面是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多数企业层面的“放任”心态,或者叫“事后”心态,即“出了事再说”,总认为“不是多大个事”。不仅对侵权风险不够重视,更没有去设想过怎样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资产,怎样让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资产作为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实现保值、增值乃至防范被侵权。

加拿大华人律师张传馨告诉记者,在西方法律体系里面对于知识产权问题特别重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很多中国企业在遭遇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时仍然处于不利的局面。对于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而言,由于会涉及大量的国际交易,所以这方面的风险会尤其突出。不仅要了解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还要对相关的国际知识产权法规要有了解才行。

重庆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蒲勇健认为,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对知识产权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目前自贸试验区内多数企业虽然有一定的国际贸易经验,但是对于国际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则还是普遍缺乏了解,让某一家或者某几家企业去独立完善是有一定困难的。可以谋划一种类似于“公共保税仓”那样的,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专业的、普及性的、商业化的涉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的公共性平台。按照他的构想,这样的平台更加灵活,更加与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相融合。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是同时服务于多家企业,单一企业的经济压力自然就小得多,进入这一平台对自身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汇总管理的企业也就会越来越多,必然会逐步提升自贸实验区整体的知识产权水平。

猜你喜欢

试验区知识产权重庆
重庆客APP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