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环十景”托起渝北乡村振兴的明天

2018-09-10胡先福

重庆与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一景渝北区三环

胡先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那么,乡村振兴该如何理解,又该怎么干呢?渝北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实施农旅融合,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三项改革(即“三变”),戮力推动“三环十景”建设,大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即“三增”),让全区乡村旅游休闲有玩头、文化有说头、产业有奔头、发展有势头、农民增收有靠头,推动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

谋篇布局高屋建瓴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基础,是重点,产业振兴还需要和乡村的青山绿水融合发展,建立起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新乡村。

为此,渝北区高屋建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发展理念,对乡村振兴战略路径予以大手笔谋划:渝北区委、区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100亿元集中打造“三环十景”,由此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区乡村旅游实现全域全季全方位游,实现“三变”促“三增”。

“三环十景”,将如何兴产业、富农民、美农村呢?据渝北区农委负责人介绍,“三环十景”将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旅游农业,注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方式的传承,深入挖掘观光农业特色和农村生活风貌,丰富农业文化内涵,拓展农业产业的旅游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商业等深度融合发展,由此构建起渝北区乡村旅游全域全季全方位目的地体系,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

“三环十景”环环相扣

按照“三环十景”的发展布局,渝北区将先期在每个镇打造一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将各示范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为游客打造“吃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便捷、游之舒心、购之丰富、娱之尽兴”的多元化复合型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环十景”主要包括:

第一环,龙王洞山环线(木耳-兴隆-放牛坪-南天门-白云山-木耳)。这是一条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为主题的最美乡村景观线。

本环线依托古寨文化、农耕文化、农业园区拓展区、“巴渝乡愁”、兴隆万亩杨梅基地、放牛坪万亩梨园、华蓥山森林公园等特色优势资源而打造。其中,重点布局斗碗寨景区、“巴渝乡愁”景区、放牛坪梨园景区三大景区。

第二环,御临湖环线(古路-高嘴-统景-天险洞)。这是一条以果蔬采摘、民俗体验、养生避暑为主题的最佳养生度假线。

本环线依托统景4A级温泉风景区、白岩风景区、张白路万亩高山绿色蔬菜产业带、明月山药王谷、统景十万亩梨橙和歪嘴李基地、大湾“花漾渔村”、桂禾·花仙谷、古路布朗李基地、草坪万亩红枫等特色自然资源和产业基地,融入本地区独特的民俗民风而打造。其中,重点布局仙桃李景区、花漾渔村景区、统景“泉橙花”景区和白岩樱花林景区四大景区。

第三环线,明月山环线(玉峰山一龙兴一石船一洛碛)。这是一条以民俗体验、美食休闲为主题的最美文化演绎线。

本环线依托玉峰山森林公园、万亩风情葡萄谷、铜锣山矿山公园、龙兴古镇、两江影视城、御临“花果山”、张关水溶洞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拓展养生饮食文化而打造。其中,重点布局玉峰山森林公园景区、明月山花果长廊和张关水溶洞景区三大景区。

精雕细琢“六个一景”

“三环十景”无疑是渝北区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重大举措。然而,“三环十景”的打造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年,渝北区将在此大框架下,工作重心要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转变,先行推进“一院一景、一村一景、一路一景、一库一景、一河一景、一园一景”建设,精雕细琢这“六个一景”,以切实的举措让渝北乡村逐步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一时美到持久美、外在美到内在美、环境美到人文美、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转型升级。

“一院一景”,统一农房风貌。将“三环十景”乡村旅游线路周边农房首先纳入每年10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行动中,在改造和建设中注重保留本镇特色的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村庄风貌。

“一村一景”,乡村变公园。以打造景区的理念建设农村,努力打造“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塑造“处处皆景可游”的全域乡村旅游新环境。

“一路一景”,道路皆景致。围绕“三环十景”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优先解决交通干道、城区到乡村旅游点、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道路建设,实现“三环十景”景景通旅游大巴,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品”。

“一库一景”,水库成景点。加强水库生态保护带绿化,着力打造观音洞水库林带、苟溪桥水库林带、两岔水库林带三个亮点,做好近水岸防护林带建设,打造森林景观,实现“一库一景”。

“一河一景”,河流即景点。根据该区“两江三河”的地理特点,在境内后河、御临河、朝阳河流域两岸常年水位线以上打造5~50米宽的防護林带,形成库岸绿色长廊;防护林带后至第一层山脊范围内发展经济林产业带,巩固水果基地建设成果,打造“一河一景”。

“一园一景”,农业园区变精品景区。依托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特色中药材、生态休闲渔业等优势主导产业,总体规划建设50个“一园一景”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着力建设一批“花园式果园”“花园式菜园”。2018年将确保建成10个“花园式”农业标准化产业示范园。

探索建设运营乡村旅游新模式

围绕“三环十景”,渝北区还将建设一批行之便捷的乡村路、推出一批吃有特色的乡村味、兴办一批住有选择的乡村乐,推动乡村旅游全面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特别是,要打造并丰富一批娱之尽兴的“乡村节”,吸引游客前来游乐观光休闲。在这方面,渝北区将突出乡村记忆、感受乡村技艺,发展农耕体验游、民俗体验游、乡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业态,传承乡村地域特色文化,紧扣农耕体验、民俗体验,突出趣味性、健身性、参与性、观赏性,举办各具特色的乡村赛事活动,强化以节促游、以节富民,办好樱桃节、李花节、杨梅节、梨花节等赏花采果节庆活动,着力打造10个乡村节庆活动品牌,提升渝北乡村旅游对外知名度。

在建设并营运这些乡村旅游项目上,渝北区又大胆突破并有新的尝试,今年在全区择优选择10个村开展集体经济发展及产权改革,探索采取“5+5”模式,其中木耳镇金刚村、古路镇乌牛村等5个列为重点村,大盛镇天险洞村、统景镇印盒村等5个列为推进村,通过能人带动型、产业支撑型、集体经营型、持股分红型等模式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加快试点村集体清产核资和集体资源资产确权确股,探索在每个试点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公司+村集体+农户”或者“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产业带头人+农户”模式,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农房等入股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深入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大力培养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带领所有农户共同致富。

无疑,“三环十景”将推动渝北区广大乡村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美丽青山变为乡村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预计到2020年,渝北区实现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6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20亿元,成为承接重庆主城和辐射周边地区,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铸就渝北区乡村振兴靓丽新名片。

猜你喜欢

一景渝北区三环
渝北区老科协组织专家培训桃李树栽植技术
银三环(千里达)
英国“三环外交”战略是什么?
罗定罗镜镇重建“东南一景”桥
久违
我是一个“女汉子”
云朵糖(大家拍世界)
重庆市渝北区建设航空小镇初探
小时候最无聊的12件傻事,你干过多少?
小时候最无聊的12件傻事,你干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