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社区在民族旅游发展中的窘境与出路

2018-09-10宋河有

度假旅游 2018年4期

宋河有

摘要:民族旅游社区化和民族社区旅游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客观现实与趋势。通过社区居民参与就业、社区文化在旅游场域渗透、社区生活与旅游接待活动融合,少数民族社区正在逐步融入民族旅游发展。但是少数民族社区除了拥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外,严重缺乏旅游开发与建设资金和旅游经营与管理人才,以至于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窘境。解决资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民族社区居民在旅游投资建设中的投资比重,使其在旅游决策拥有主导权。解决人才问题需要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少数民族社区;民族旅游;旅游投资;旅游人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4-0009-02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少数民族社区成为民族旅游实践中备受关注的对象。民族社区是民族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民族社区居民是民族旅游地的天然主人。然而在现实的民族旅游发展实践中,民族社区却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而处于“边缘化”状态。即便是在很多相对成熟的民族旅游地,民族社区居民也往往并不是民族旅游发展中的真正决策者与主导者。随着社区生活空间、文化空间在一步步走向旅游化,民族社区居民自己却无法成为民族旅游发展的真正主导者。面对这样的窘境,少数民族社区在民族旅游业发展中的出路在哪里?他们怎样才能真正成为本地民族旅游发展的主宰者,能够自己制定旅游决策,自己主导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这是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当地政府以及旅游策划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推动民族旅游业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1 民族旅游业发展趋势:民族旅游社区化与民族社区旅游化

自1985年美国学者墨菲(Peter E. Murphy)出版《旅游:社区方法》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逐步关注旅游与社区的关系,并且旅游地的社区化發展倾向逐渐成为了旅游开发实践的趋势。在民族旅游地,社区化发展倾向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民族旅游发展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由初级开发水平向高层次开发水平转变的过程中,民族旅游活动从旅游景区逐步向民族社区蔓延和转移,旅游活动参与者和活动内容也由脱离民族社区逐步转向与民族社区相融合。这是民族旅游发展的一种走向和态势,这也使得民族旅游活动更有利于凸显民族文化的真实性。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村寨旅游项目就是集景区与民族社区于一体的民族旅游社区化发展结果。

在民族旅游走向社区化发展的同时,少数民族社区也同样对民族旅游有所响应,逐步呈现出了旅游化发展趋势。民族社区旅游化是指在旅游经济宏观环境诱导下,民族社区逐步参与和融入到民族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居民从参与旅游就业到参与旅游项目设计和开展民族社区旅游活动,逐步发展转变为旅游地东道主甚至主导者角色,旅游业也逐步从边缘产业演变为社区重要产业,甚至成为主导产业。

2 少数民族社区融入民族旅游发展的途径

从以往旅游实践中可看出,少数民族社区融入旅游发展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族社区居民的融入,包括直接在景区就业或依附景区就业;二是民族社区文化的融入,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旅游场域的渗透或展现;三是民族社区生活的融入,即民族旅游活动从社区外空间移向社区空间,致使旅游接待活动与社区生活有一定重合。

在民族旅游开发初级阶段,民族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就业主要是在外来投资商开发建设的景区内就业或依托这些景区进行自主创业,而民族社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被运用到了社区外的旅游场域进行旅游化包装和舞台化展演,而此时民族社区日常生活几乎是和旅游活动相隔离的。

随着民族旅游开发水平的提升,民族社区居民开始通过与外来旅游开发商合作进行旅游建设或运营,但在整个过程中常常处于附属地位,没有真正的决策权。此时,民族社区的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精华一起被运用到了旅游接待过程中。也有一些社区生活情境与旅游接待相融合,成为了能为游客提供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真实性的文化旅游产品。

民族旅游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民族社区居民积极尝试自主组织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建设和运营,他们更加注重社区增权,并力争成为民族旅游发展的真正主导者。当代社区文化和传统文化以本土社区居民为传承载体,逐步实现完全融合于旅游场域之中。在众多的民族旅游村寨、旅游社区中,民族社区生活则与旅游接待活动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融合。

3 少数民族社区融入民族旅游发展的现实窘境

尽管民族旅游社区化和民族社区旅游化都是客观发展趋势,民族社区在民族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从总体上看,在各个民族旅游地,民族社区仍然普遍处于“边缘化”状态,常常是“在我的地盘,我无法做主,我没能力做主,我也不敢做主!”我们知道,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除了政府扶持外,还需要几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旅游资源,这是基础和核心吸引要素;二是要有钱财,这是旅游开发建设的前提;三是要有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人才,这是旅游发展获利的保障。

很显然,民族旅游地并不缺乏旅游资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空间,甚至民族社区本身就是特色旅游资源,这使得民族社区在参与旅游发展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民族社区在参与旅游开发时常常是“要钱没钱、要人(才)没人(才)”。缺乏资金是广大民族社区普遍面临的客观现实。虽然国家不断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并对一些民族社区实施资助扶持,但这对广袤无垠的民族地区而言恐怕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少数民族社区的长久发展问题。在旅游开发中,资金投入规模往往决定投资者在旅游决策与运营中的地位。而民族社区居民由于缺乏大规模资金用于旅游开发,所以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社区虽然逐步融入了民族旅游发展中,但却始终无法成为真正的决策者。发展民族旅游还有一个更关键的要素,就是人才问题。如果民族社区有高水平的旅游人才,也有可能实现“少花钱、多办事”,进而振兴民族旅游业。然而现实是,少数民族社区居民普遍受教育水平有限,精英类居民人数有限,整体上缺乏具有高水平旅游发展思维的本地人才。所以即便是民族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人数规模巨大,但在旅游发展决策方面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由于缺乏自主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资金和专业人才,民族社区常常在旅游发展中失权,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大多数居民常沦落为旅游业中的打工一族,即便是有少数精英居民自主进行旅游创业,也常常由于投资能力有限,无法与外来投资商的大型投资项目相匹敌。

4 少数民族社区在民族旅游发展中走出窘境的出路

悲观论者认为,既然少数民族社区缺乏钱财和人才,那就只能慢慢发展,没有捷径。笔者认为,只要当地政府、民族社区居民自身以及旅游策划者一致努力,完全有希望使民族社区从“边缘化”状态走向“中心化”主导地位,不仅能实现民族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更能充分展现地域民族特色,使民族旅游业真正成为民族社区自己主导的民族产业。民族社区作为真实的民族文化空间,它承载和传承着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真实的现代文化。民族社区居民在挖掘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解决资金和旅游人才问题是振兴民族旅游业的关键问题。

解决旅游投资问题,关键是提高民族社区居民在旅游投资建设中的投资比重,使其在旅游决策拥有主导权。以往政府、企业和社区民众联合投资的方式仍然可以采用,但需要确保民族社区居民的投资比例占据优势,以此实现社区在旅游决策中增权。在股份制旅游企业中,当地居民可通过投入土地、某项资源、财产等旅游要素的形式获得相应股份。如果本地居民有能力自主进行投资建设,则可以通过旅游合作社、旅游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形式自发组织联合投资经营。只要措施得当,旅游投资问题并不难解决。

其实在旅游开发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投资规模,而是旅游创意。只要有好的创意,就算是投资不多,也同样可以实现高额回报。在追求真实性和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旅游需求逐步旺盛的情境下,有创意、能充分体现原生态文化的民族旅游产品正变得越来越有生命力。所以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最关键难题还是旅游人才问题。如果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只有参与人数,只有普通劳动力资源,那只能是停留在为别人打工的情境。解决人才问题的第一条出路就是引进旅游专业人才。虽然每年有大量旅游类专业大学生毕业,但他们普遍不愿到经济相对落后、位置相对偏僻的民族社区去就业创业。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制定积极的人才吸引政策,一方面吸引外地人才前来就业创业,另一方面重点号召和吸引民族社区本土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建设自己的家乡。解决人才问题的第二条出路就是推动民族社区居民自我成长,实行自救。这需要当地政府、基层行政单位、一些民间协会和社区精英发挥积极作用,自发组织旅游培训学习,提高其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水平。古人云:求人不如求己。民族社区居民自身的旅游开发与运营能力提升才是真正實现社区增权的法宝。

参考文献:

[1] 余丹.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社区居民“边缘化”[J].社会科学家,2008(8):91-93.

[2] 刘俊,楼枫烨.旅游开发背景下世居少数民族社区边缘化——海南三亚六盘黎族安置区案例[J].旅游学刊,2010(9):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