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身建设的四个维度
2018-09-10陈瑶阎丽丽
陈瑶 阎丽丽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走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新时代的率先垂范者和生动践行者,肩负着“四大使命”:要为全党谋新篇,要为人民谋幸福,要为民族谋复兴,要为人类谋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新时代的“四大使命”,必须从四个维度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历史维度,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二是文化维度,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者;三是理论维度,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践行者;四是实践维度,做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者。只有这样,才能交出讓自己满意、让人民点赞、为时代增辉、为人类造福的“赶考”路上的优秀答卷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8)04-0036-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既要延续优秀传统又要具备全新思维和发展理念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各种机遇与复杂挑战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是这个时代的示范者和践行者,这就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更多更重更迫切更深远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作为。纵观国际形势和国内态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勇于肩负起“四大使命”:要为全党谋新篇;要为人民谋幸福;要为民族谋复兴;要为人类谋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新时代的“四大使命”,首先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从历史、文化、理论、实践四个维度塑造自我,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践行者、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者。
一、历史维度:不忘初心,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风雨交加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黑暗中的明灯,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造就了中国革命的燎原态势。马克思主义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最有力的武器,这一理论武器被中国共产党人所掌握和运用,中国革命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红船精神”不能忘,不能忘的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是通过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而诞生的,是马克思主义孕育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能忘的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思想源头来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的思想源泉,是我们党的行动纲领,也是我们党的实践指南。回到历史的起点,我们最不能忘记的就是那厚重思想的无限力量,是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力量,也正是这一力量不断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奋斗前行。
因此,中国共产党谋新篇,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偏向、不走弯、不打折。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明灯,指引着红船的正确行驶方向,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强党强国的根本所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实践法宝,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引领,就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更谈不上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份初心始终不能忘。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风云如何变幻,都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去质疑、抨击和抹黑。同样,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始终不渝地坚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之本、发展之源。因为一旦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将会失去思想的灵魂,迷失发展的方向,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因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性问题和原则性立场,我们必须始终牢固坚持、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任何时代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一点动摇、丝毫松懈。我们不仅要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我们不仅要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而且要践行和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谋新篇,就是要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真理必须在发展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彰显出真理的光芒,真正显现出理论的价值。新时代的新特点、新使命和新的作用空前呼唤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新动力。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新坐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选择、重点的确立、具体任务的厘定提供依据和参照。[1]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中国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在指导中国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完善。同时,我们也要具备国际视野,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深邃和宽阔的眼界不断审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实践,立足于时代发展,契合好时代精神,把握好时代方向,以生动的实践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新高度,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放射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我们党更需要马克思主义为之提供无穷的思想滋养和不竭的发展动力,为之保驾护航,把握前进的方向。我们更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不能忘。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执政党的鲜明特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伊始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也成就了我们党,成为我们党的生命之源。理想一天没有实现,奋斗的脚步一天也不能停歇。可以说,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断激励我们党继续前行。无论在战争时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在多少次风云变幻、艰难困苦之中,我们党依然巍然挺立,抱着必胜的信心,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守着初心,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新的时代赋予我们共产党人新的使命,新的时代离我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目标更近一步,我们更没有理由松懈或放弃我们的理想信念建设。我们党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战略任务,一以贯之并加以贯彻落实,始终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和思想张力,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高度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行为示范者,在决胜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鲜明特质。
二、文化维度:扎根沃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者
如果说“红船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那么中华民族的初心在哪里?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实现,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共产党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深深扎根中国这片土地,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充分发挥好中国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历史发展、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纵深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声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既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和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传承好、发展好、弘扬好、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不断延续,再次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诚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和兴衰,总是以文化的兴盛和衰败作为风向标,同样,一个政党的强大和兴盛,总是以文化自醒为条件,以文化自信为显示,以文化自强为标志的。新时代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于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18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积淀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和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土壤。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必有其固有的根基所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点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2]1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质资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有力推动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勇于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立足新时代,纵深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坚持把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扬弃和新时代的转型提升、协同创新有机融合起来,着力于“马学”“中学”的互化融合和协同创新,不断孕育、生成和完善新思想,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的理论张力和发展软实力。二是要在全球视野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要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阐释传播,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讲好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故事”,唱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好声音”。三是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建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发展生态。既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教育思想和实践路径,也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不断融入传统元素、传统话语和传统资源,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新高度,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三、理论维度:实干奋斗,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践行者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同时,新思想指导新时代新发展。伟大的思想,总是在伟大的时代应运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个伟大时代的思想结晶,属于全体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升华和时代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自始至终贯穿着坚定的信仰追求、历史担当的意识、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科学的思想方法,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无限光辉,将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和新的理论厚度。
因此,中国共产党谋新篇,就是要纵深推进和持续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之深入人心、推动工作、指导实践。伟大的理论,只有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发展动力,才能拓展理论创造的无限张力。党的十九大的重要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时代不断发展,思想也需要不断创新。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和实践问题,以全新的视野、开阔的眼界、深远的战略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思想的统一决定行动的高度。新思想的伟大旗帜,指引着中国巨轮“复兴号”的航向。新思想的伟大召唤,激励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朝着胜利的方向奋发前进。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关键在于统一思想,要把全党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高扬新思想,这既是全党鲜明的政治要求,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需要,是真正实现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思想法宝和根本遵循。当前,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做好新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理论阐释工作。要以鲜活的话语体系、生动的语言符号传播新思想,让新思想逐步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及时转化为他们内在的价值观念,并外化为他们具体生动的实践行动。要采取不同层面的新思想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形成学习的常态化、生活化。二是以实践为导向,全面做到新思想的润物无声、深入人心。新思想如何被广泛认同,情感上的认同是前提基础。在做好面上学习宣传的同时,还要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上下大工夫、花大力气。只有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落到实处,深入贯彻落实新思想彰显的人民立场和人民宗旨,新思想才能真正抓住人民群众的感情,走入人民的内心深处,成为其生活中的太阳。“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中国共产党自诞生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3]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执政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所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宣传、发动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劈波斩浪、保驾护航。三是以发展为目标,全面彰显新思想的活力和张力。新思想是指导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我们党必须以新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各项奋斗目标,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要在伟大的征程中不断检验和论证新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思想,使之不断充实和完善。理论创新无止境,事业发展不停歇。只有坚持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的总结和创新,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协同推进,新思想才会历久弥新,才能永远散发出生命的活力、理论的魅力和发展的定力。
四、实践维度:重新上路,做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者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强,才能国富民强,才能定国安邦,才能影响世界。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面向全体党员和党组织,管全黨、治全党,不搞特殊,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全面渗透。全面从严治党,严是关键,就是要形成“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高压态势和长鸣警钟。全面从严治党,治是核心,治理的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敢于向一切腐败行为亮剑,敢于向一切腐败的人亮剑。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勇气,也面临着重重的压力和困难,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决心和魄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党内正气在明显上升,党风在逐步好转,社会风气在不断上扬。党中央所作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抉择,赢得了党心和民心,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只有从严从紧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纵深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才能集中显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才能生动彰显出来。
因此,为中国共产党谋新篇,就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化机制。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关键在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能否在新时代得以不断增强提升,关键在党在新时代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是否经得起严峻考验和多重挑战。全面从严治党,从严只是手段,治党只是目的,其终极意蕴是不断优化和提升党的领导,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人民性、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党是领导一切的”两个理论维度,深刻阐明了党的核心领导地位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属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切实维护中央的绝对权威。讲政治应该是新时代讲党性的首要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就是全党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在新时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坚持党要管党,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保证我们党真正成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核心领导力量,才能充分发挥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的作用。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讲政治、讲党性,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全面从严治党,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从严治党。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和时刻警醒的政治方向。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时代反思,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自我整治的政治魄力、自我修复的政治能力,着力解决我们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展难题和内在瓶颈,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执政能力,能够经受起“四大考验”,努力克服“四种危险”,从而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尽管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做好打持久战、拉锯战的心理准备。腐败的温床不能滋生,腐败的苗头必须扼杀,绝不能让腐败出现反弹,绝不能让反腐败半途而废,必须从严从紧,一刻也不能懈怠。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目标,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4]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老百姓对反腐败工作呈现新的期盼,这就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整装待发,重新上路。
全面从严治党,最后是要秉承整体性思维,以发展的战略眼光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要主动出击,多方联动,构建全员格局。一是由先前的抓“关键少数”“老虎苍蝇一起打”向全局、全员、全方位渗透覆盖,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岗位、落到每一个党员。我们的党是一个整体,一个党员出问题,必将影响、损害党的形象和地位,必将疏离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每一个党员既是责任主体,更是监督主体。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全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发号令,更是每一个党员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提升政治定力的新征程。内外兼修,是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显示度的有效路径。在高压的反腐生态下,我们党员如果依然放松对自身的政治要求,就是对党不忠诚、对自己不负责任。二是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我们党执政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我们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给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这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群众意见较大,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甚至引发了群体事件,影响十分恶劣。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必须注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源头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选派政治性强、原则性强、执行力强的青年干部到基层去,由原先的锻炼逐步形成常态,和群众打成一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改变原有的政治生态,夯实基层的执政基础,激活基层的发展活力,凝聚基层的群众力量。同时,要切实做好振兴乡村计划成为现实,让美丽的乡村留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才、留得住人心。乡村振兴绝不是简单的扶贫工作,而是整体性的发展和提升,是乡村发展理念的革新、乡村文化思维的创新、乡村政治秩序的创造以及乡村社会生态的再构,让乡村成为我们党坚不可摧的执政基石,成为我们党取之不尽的发展源泉,成为我们党新时代谋新篇的试验田、示范区和辐射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彰显了儒家的广阔胸怀和理想抱负,古圣先贤这种为世界确立文化价值、为人民确保生活幸福、传承文明创造成果、开辟永久和平社会愿景的政治理想和家国天下情怀深深地影响并融入到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精髓之中,也深深地影响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党理念和执政方略。近百年的风雨兼程,一路艰苦奋斗,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唱凯歌,一路意气风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鲜明的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管党,党要治党,在时代发展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在传承中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章,切实把党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斷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金龙.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机遇[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6):8-13.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
[4] 权良柱.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7(7):7-9.
责任编校 张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