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中方位介词隐喻映合现象分析

2018-09-10陈亮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隐喻

陈亮

摘 要:隐喻是我们观察世界、体验世界的重要方法,是我们认识新概念、表达新思想、创造新意义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中处处充满了隐喻性思维,隐喻性表达在语言中几乎处处可见。本文通过从多个角度对隐喻认知说的详细论述,提出空间方位概念域可以隐喻性的映合至大部分其他基本概念域。依据对“AT-ON-IN”所构成的“点面体语义微系统”举例叙述,对当代隐喻认知理论作以实例上补充,相信对于英语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方位介词;隐喻;映合

从上世纪初到现在,语言学者们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角度对隐喻做出来大量深入的研究,认为隐喻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途径,是认识新概念、表达新思想、创造新意义的主要方法。人类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性思维,语言中几乎处处可见隐喻性表达。甚至有学者认为,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Cohen在反驳隐喻语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的语义观,指出隐喻的意义本质上属于句子,是语义异常或语义破格,只要用语义理论而无需用语用理论就可以描写隐喻义。根据他提出的“语义取消特征(Theory of Semantic Feature-cancellation)”的观点,通过取消在字面意义上违反语义规则的特征,可以直接获得隐喻的意义。例如,通过取消“监狱”的最主要特征“关押犯人的地方”,保留其“束缚”的特征,就可以获得这个句子 “That company is a prison.” 隐喻的意义。

但是上面所提方法的语义特征排序又难以确定。即便可以确定下来,又该取消那些特征和保留哪些特征呢?比如“He is a tiger.”除了最主要的语义要素“生活在森林中的肉食动物”之外,老虎它还具有性凶猛、体健壮、力气大、善捕猎、样憨厚等其他特征,如何排序或选择这些特征真的是一个难题,或者说脱离语境之后该取消那个特征,都是难以确定的。

本论文针对这样一个困惑,通过对隐喻认知说的多方面论述,提出空间方位概念域可以隐喻性的映合至大部分其他基本概念域。依据对“AT-ON-IN”所构成的“点面体语义微系统”举例叙述,对当代隐喻认知理论作以实例上补充,相信对英语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隐喻认知说(Cognition View),是划分传统隐喻理论和当代隐喻理论的分水岭。传统隐喻理论主要描写语句本身(词义、句义)和语言使用(说话者的话语意义),而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可通过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合作用到另一个概念域,使得语句具有隐喻性,从而可以获得隐喻义。该理论不仅解释了语言现象,而且还解释了人们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行为的依据等人类心智的本质性特征。

严世清在“隐喻理论史探”一文中曾经指出,隐喻不是游离于语言之外的一种装饰品,而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关键所在。而隐喻认知说,自然离不开Richards.他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当人们使用隐喻时,就把表示两个不同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

隐喻不仅是一个言语现象,更重要的是,我们人类的思维本身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这样就把隐喻的地位上升到了人类的认识的高度,借此来解释人类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和行为的依据。在后来的研究中,这堪称是语言研究和认知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Danesi提出了“隐喻能力”的概念,该理论指出用隐喻的方式说话是人们讲本族语能力的一种基本特征,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

语言中的隐喻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我们的身体的经验,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直接来自于身体的经验。例如,没有经历过结婚或蹲过监狱的人同样能够理解“Marriage is a jail.其中的隐喻的意义。可以,对隐喻的理解仅仅凭借身体经验是不够的,与社会文化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This is another Watergate.这样一个句子,完全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正确理解这个隐喻的确切意义。

隐喻的概念主要分为三类:结构性隐喻概念(Structural Metaphors)、方位性隐喻概念(Orientational Metaphors)和实体性隐喻概念(Entity & Substance Metaphors)。其中,简单的方位性概念是可以被直接理解的,并且這些表示方位性的概念域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其他概念域,例如时间,动作,价格,抽象概念等等。

目前为止,认知语言学派对介词的研究成就超过了任何一个语言学派对之的研究。而认知语言学家对各语言中介词所做出的精细而又系统的分析,是对语言研究的一大贡献。英语中的三个核心经典动词“AT – ON - IN”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点面体微系统。他们三个原本是表示空间具体方位的,当他们一起转用来表示时间、动作等抽象概念是,也大致遵循着“点面体”的系统对应映合规律。他们所形成的“点面体”语义结构形成了一个跨概念域隐喻微系统,对其进行分析是对当代隐喻认知理论的一个实例补充,同时对英语教学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At表示地点时指较小的地点,或将某处视为一点。

On表示地点时,指在某物体的上面,因而可以视为表示“面”的一维概念。

In表示地点时指处于某三维空间中,因而可以视为表示“体”的三维概念。

这一概念微系统在被隐喻性的用到时间概念域的时候,也大致遵循着“点面体”的规律。

At表示时间时指极短的一瞬间,时间的一点。

On表示时间时,指比at更长的时间,如指某日或某日某段时间

In表示时间时是指时间长度,在某段时间里。

当这三个借此隐喻性的转用于动作或抽象概念时,在很多情况之下也存在于“点面体”的内在思维规律。

1、At的基本意义:点

1)at表示“短暂动作”概念

at在指动作或抽象概念时,多表示“一时间短暂的动作,一下子的动作”,例如:at the thought of,at the request of,at one stroke,at first…

2)at表示“点性概念”的数字

某一个准确的数字,在数轴上被标为一点,因而是点性概念,与at表示点性意义是相吻合的,两者自然就可以共现。例如,at a cost of,at a height of,at right angles to each other…。由于这类概念经常需要与具体的数值共现,就使得这类概念本身就带有“点性意义”,有时候即使不用数字,却可以表示一个大致的确定值,具有点性特征,还要用at来表示。例如,at any rate,at all costs,at high pressure,at full speed…

3)at 接动作概念是表示能量的汇集

at转用来表示“动作概念”时往往接在那些表示动作急促、有力、迅猛等含义的动词之后,隐喻性的暗指将动作能量汇集于一点,有“聚焦”的功能,从而产生了动作迅速有力,语气较强的效果,这就与动词所表示的意义相吻合。例如,shoot at,shout at,catch at the rope,stare at,laugh at…

4)一些表示动作性的形容词后接at,往往可以指因某事(可以视为一点)而引起的反映,例如:be shocked at,be delighted at,be furious at,be depressed at…

2、on的基本意义:面

1)on 的隐喻义概说

on在表示地点时含有“接触面、对面”等含义,在隐喻性用法中,往往也可以体会出与“面”、“上”等有关的概念。例如:on all sides,on deposit,on schedule,on the whole,on paper,on record…

2)on与身体部位的概念

on 与身体部位的概念连用时往往也含有“面”、“上”等隐喻性的含义,如:on ones shoulder,on ones head,on the brain,on foot,on ones knees,on ones toes…

3)on隐喻为“论,关于”

On与某些抽象概念共现时,会有“论,关于”等含义,这也与“面”的意义有关,此时含有“面面俱到的说”之意,讲解详尽才可谓是“论”。例如:on Contradiction 《矛盾论》,on Practice 《实践论》,on Love 《说爱》,on Reading 《论阅读》…

4)on与表示动作概念

当on与表示动作概念的词语连用时,其原来含有的“面”之意则可以用来隐喻性的意为“工作面”,含有“将某事置于自己身上或肩上”的意思。例如:on visit,on business,on duty,on a leave,on a tour,on a mission…

3、in的基本意义:体

1)in表示动作,抽象概念

in表示方位时原意为“在……里面”,后面接表示动作、抽象概念或情感等概念时,就将其原意隐喻性的表示为被某种状态、情景、或心境所包围,意为处于……状态/情景/心境等之中。例子如下:in love,in danger,in solitude,in despair,in silence,in pain,in a mood of,in a mess…

2)in 表示穿衣

穿衣的概念是指人被衣服所包围,在衣服之中,这实际上就是in表示方位性的一种顺其自然的用法。例如:in plain clothes,in shorts,in tight trousers,in a gym suit,in a work shirt,in ones summer dress…

甚至在表示对所穿衣服的质地或颜色的强调时,可以省去后面表示衣服的名词,直接说成:in silk,in cotton,in tweed,in blue,in green,in bright colors…

在日常生活中,空间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人类在空间范围内形成的结构关系、思维模式、自然而然的会被带入到其他的概念域,不仅在英语中是这样,在其他语言中也是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汉语中就有很多“上下前后”方位性词语,具有跨概念域的隐喻性转移用法。例如,上辈子、下旬、前线、后卫等等。

英语中“AT-ON-IN”所构成的“点面体语义微系统”可以三位一体的一起从表示空间方位概念隐喻性的大致转入到时间概念域,也可以转入到表示动作抽象思维等概念域,而且在映合的过程中,英语文化中的思维基本上都是遵循着“点面体”沟辙进行的,做了对应性的隐喻映合。

1) 方位性概念的基本原则,即隐喻是以有形的、具体的、熟悉的、物质的等概念为出发点不断扩展人类思想,方位性概念是人类所获得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产生隐喻性映合是最重要的基礎;

2) 不变原则,即所映合的结构应与目标域的原有内部结构相一致。AT,ON,IN所构成的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系统大致对称的辐射到了时间、动作、抽象思维概念域。

3) 隐喻性思维原则,即主张人类是使用这种隐喻性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的,隐于市将混沌的世界的知识进行有序组织的方式,“AT-ON-IN”语义微系统帮助人们清理了很多概念。

4) 隐喻的主要特征:“AT-ON-IN”语义微系统在跨概念域映合中体现出英语的很多特征。如:系统性、经验性、理据性、开放性、不可穷尽性。

在过去的语言学习中,许多学生并没有能认识到隐喻在思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映合规律认识不足,往往认为这类现象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加以分析,常常将他们推入到“习惯用法”之中,死记硬背,结果是记而不牢,背而不熟,用而不活。今天,我们如果能够掌握这种隐喻认知理论,将隐喻能力置于与语法能力、交际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英语学习中就能更进一步的从认知角度加深理解语言现象,解释语义内在联系,寻得逻辑推理依据,探出隐喻映合规律,摸出表达的心理基础,进而可以达到加强记忆、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ohen.Andrew.(ed.)Metaphor and Thought[M].Cambridge:CUP.1979

[2]严世清.“隐喻理论史探”[J].《外国语》1995(5):112-115

[3]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New York:OUP.1936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爱的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浅谈语法隐喻的隐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