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令人爱戴的布衣元帅
2018-09-10春奇张洪文
春奇 张洪文
贺龙元帅毕生奋斗,功垂史册,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他骁勇过人,坦诚豪爽,在群众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凭“3样活教材”讲一堂生动党课
1940年,抗日的烽火已熊熊燃烧了3个年头,持久战拖得日寇气急败坏,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为战胜困难,抗日根据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课教育。
一天,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亲自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贺龙事先没有准备讲稿,也没有写提纲,只安排通信员准备了3样活教材: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黑布鞋,一碗清水,水里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贺龙微笑着走进课堂。他开宗明义地讲:“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只有緊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为群众所拥护。党群关系问题可是我们党应该时时注意的一个大问题呵。今天这堂党课,我就专讲密切党群关系问题。”
贺龙意味深长地指着桌上的那碗小米,讲道:“我们的军队要打仗,不吃饭行不行啊?这粮食哪来的?还不都是老百姓种的吗?打胜仗就是要依靠群众哟!”缓了一口气,他又接着说:“大家想一想,这碗小米可来之不易啊,要耕、耙、种,还要选苗、锄草、割、捆,从地里背回来。还得打、晒,最后碾成米……要是忘了老百姓的血汗,我们一天也不能生存。”
贺龙又拿起那双新鞋说:“这鞋子也来之不易呵。这鞋底我数了数,有16层布,一针一线地纳。老百姓生活那样苦,吃黑豆穿破衣,哪来的东西,哪来的工夫做鞋哟!可别瞧不起这双鞋,没有它行军就走不动,打仗就冲不上。”他又端起碗,问台下的一个同志:“这碗里有水和鱼,你讲讲是什么意思?”那位同志沉思了一下回答道:“鱼和水说明了党和群众鱼水深情。”贺龙高兴得连连点头说:“讲得对!讲得对!”接着,他把碗里的那条鱼捞起来,放在桌子上。开始,小鱼还能蹦起来,过了一会儿就不动了。贺龙指着小鱼说:“大家看见了吗?我们和群众就好比这鱼和水的关系。没有水,鱼就活不下去,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就难以生存。”
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
1952年的一天,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给贺龙打电话,告诉他政务院决定组建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并说:“团中央和全国体育总会建议请你当主任。我和总理商量了,也感到由你来当最合适。”贺龙问道:“毛主席的意见呢?”邓小平说:“毛主席也赞成。”贺龙说:“好。毛主席叫我干,中央叫我干,我就干!”
当时,我国的体育运动水平极低,全国没有一支健全的体育运动队,也没有一处像样的体育场馆,体育人才更是缺乏。要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把体育运动搞上去,任务艰巨。对此,贺龙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说:“旧中国本来就是个烂摊子,体育事业更是如此。搞体育工作,不能享现成福,而是要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他第一次会见体委机关干部时,就勉励大家要正视现实,克服困难,把体育当作毕生事业,不要小看体育工作,不要有低人一等的思想。他充满信心地对大家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也会大大地发展起来。”
在国家体委初创时期,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屈指可数,一些优秀的人才流落海外。贺龙不拘一格招揽人才。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气魄和胆略,力排众议,大胆地选用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很快地将新中国的体育队伍建立了起来。
1964年春,贺龙同国家体委的几位领导人研究工作时,谈到了“三大球”,他神情严肃地说:“我不晓得你们安心不安心?‘三大球为什么上不去?解放到现在已经15年了,再搞不起来,难道要搞50年?必须赶快下功夫啊!我快70岁了,我希望在见马克思之前能看到‘三大球翻身。”贺龙稍停一下,语调铿锵地说:“‘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
后来,曾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荣高棠回忆说:“贺老总为了把‘三大球搞上去,组织观摩解放军大练兵运动,学习‘郭兴福教学法,还请来世界女子排球冠军日本队的教练大松博文来帮助我们进行严格训练。采取这些措施曾使‘三大球颇有起色。如果不是此后不久就受到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贺老总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贺龙不仅做大事,还做“细”事,包括体育训练。他到体育训练馆去看人家打网球,之后就找教练,说你们该找找缺陷。“这个很简单,你们统计一下,选手左手打了多少球,右手打了多少球,进网了多少,沿网了多少,发球多少,扣杀多少。统计一下就知道哪是弱项。”所以后来就有了赛场边拿本记、画格子的记录员了。
贺龙还是个心理辅导的好教练。第26届世乒赛,庄则栋一开始打球状态不佳,没打好,贺龙就请荣高棠副主任传话给庄则栋。“贺老总来看你比赛了,他说‘你不是小老虎,是纸老虎啊!”庄则栋接受批评,调整状态。第二场再打,就成真“老虎”了。
教育子女:吃饭不能掉饭粒
贺龙这位农民出身的布衣元帅,深知粮食来之不易,一直倡导节俭。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时期,条件十分艰苦,贺龙与广大红军指战员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道节俭过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条件稍有好转,贺龙仍然要求孩子们保持节俭家风。每次吃饭时,碗里不许剩饭粒,桌上不许掉饭粒,吃完饭后还得自己把碗筷洗干净。贺龙身体力行,孩子们也耳濡目染地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全然没有铺张浪费的行为。贺龙给子女定下一条规矩,要求子女与普通群众一样,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孩子们在上学读书期间,贺龙又立下一条规矩,不允许以父亲的名义向学校、组织要求特殊的照顾和待遇,如果有这种行为发生,全家都应鄙视。
贺龙长子贺鹏飞上初中时,有一次踢足球导致腿部骨折。可是一周后,贺龙就在街上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每天接送打着石膏的贺鹏飞上学,而不允许坐他的专车。贺龙的一些老战友认为他不近人情,贺鹏飞却习以为常,全然没有因为是元帅的儿子而觉得不自在。1963年9月,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落榜,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出面帮忙,贺龙却告诉贺鹏飞,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后来贺鹏飞在清华附中复读一年,才如愿以偿考入清华大学。
2015年初夏时节,贺龙的二女儿贺晓明回到家乡谈及家风,深有感触地说:“父辈的言传身教,悄无声息地影响了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