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终端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

2018-09-10孙旭涛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移动终端农村

孙旭涛

【摘 要】目前,信息化已经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建立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衡量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广大农村而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化移动终端,已经在公共文化的现代化、信息化、集成化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朝着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移动终端;农村;公共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5-0024-02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强力推进,城镇化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面貌、公共文化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21世纪后,人类悄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发展,众多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许多疲软问题,例如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劳动力流失、信息化文化水平较低[1]。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和微信等社会化软件逐渐在农村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不断向多元化、信息化发展,在各个方面影响着农村公共文化向健康的道路发展,使得农村公共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成为可能。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名词,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是对我国广大农村传统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以及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社会服务功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文化服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功能;承担着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承担着文明传承和确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的功能;承担着提供文化场所、阵地和产品;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文化活动与实践,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育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通过文化产品的创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创力等[2]。

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

2.1 移动终端在农民业余文化中的组成

根据财政部教科文司组织的全国农村文化调查结果显示,1995—2007年电子信息移动终端在农村家庭的文化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2017年农民家庭在电子移动终端的年平均文化消费支出仅为1 421.77元,约占全年所有的文化支出(12 311.46元)的11.54%,而这一比例在所有开支项目中的排名为倒数第一[2]。截至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农民最大的文化娱乐项目从单纯看电视转变为微信朋友圈、公众号、APP等移动终端的阅读,约占总量的31.35%,其他文化娱乐项目依次为观看娱乐电视为22.35%、打牌为17.15%、下棋为9.5%。从这一調查结果发现,目前农民的业余文化跟经济发展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其娱乐形式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总体以电视、打牌等传统文化形式居多,受制于农民的文化水平及移动终端的发展水平,新型的文化移动终端在农村普及率与之前相比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总体普及率相对亦然偏低。

通过对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3],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传统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正逐渐丧失统治地位,农民对信息文化终端的欢迎度在逐渐上升。受制于文化形式的经济性及移动终端的便利性和可获取性,电视是目前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文化移动终端,人均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约2.26 h,同时约90.5%的农民家中拥有一台或多台电视机。近年来,随着国家广播电视及网络“村村通”工程的深入普及与发展,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电视在农民中普及率约为74.0%,并逐年增高。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农村中占有率逐年增高,特别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微信朋友圈及群组的信息阅读量、信息传播速度都呈现井喷之势。

2.2 移动终端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信息革命开始,世界各地越来越重视信息化问题,一场规模空前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正不断被世界各国政党所提及推广。与此同时,随着农业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电子产品终端不断小型化和集成化,深入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民主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党的十九大提出,未来新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方向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信息化,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阶段的表现。移动终端的出现将会加速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速度,极大地促进农业现代化进度。

农村信息诞生的标志性事件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应用计算机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其发展至今大致经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上文所提的20世纪60年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终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大型计算机计算的各种大数据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生产开发的过程;第三阶段为20世纪末,有线电话、电视机等信息移动终端逐渐在农村普及,农民对网络等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第四阶段为2010年至今,新型智能化移动智能电话(手机)、个人笔记本电脑、网络光纤等广泛出现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网络直播、通信互联、物联网、互联网等大数据移动终端开始服务农村公共文化。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这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以至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农村信息化的帮助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在世界农业发展中形成显著优势。

回顾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农业公共文化建设信息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信息化过程大致经历如下几个步骤。

(1)“三网”(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为主体的信息化开始在农村推广普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发展。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农村网络宽带占有率达55.8%,同时我国农村手机等移动终端持有数量达2.3亿人;农村电视广播的综合覆盖率达到80%。

(2)文化部在全国农村建设了众多文化信息化输出终端,通过建立电子阅览室,运营计算机网络终端进行远程联网教学、报送农业农村各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开展各种“三下乡”活动,采用电影的投放等娱乐移动终端设备在农业定期定点播放电影、科教、培训等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公共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同时各级农村政府也积极建立健全运营互联网网站终端,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覆盖绝大多数部、省、地、县四级政府的农村、农业网站群,各地农民利用网络终端系统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互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活动,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3)随着人工智能化的发展,以轻型化、智能化的智能手机为代表,农村公共文化信息化建设朝着更加智能、轻便及信息更具有时效性方向发展。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构建起的各种网络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公共文化的宣传方式,使得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的输入型转变为输出型,不仅增强农民对本地民风民俗的自豪感,也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3 移动终端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3.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农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助推动力。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主要是移动终端,目前移动终端与农村文化建设、传播、创新等各个环节有效融合,极大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例如,利用滴水灌溉等终端技术,每年可以为我国农村生产节约35%的劳动成本;3G、物联网、互联网等移动终端在农村畜牧水产、大棚种植、土特产养殖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使农民实现自产自销,经济收入倍增;以网络直播形式的新媒体网络终端,使得农村特色文化开始转变为经济收入,例如苏州古镇周庄、湖南凤凰古城等传统特色农村再也不怕“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旅游经济得到极大发展。

3.2 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首先,移动终端的普及降低了农民的学习成本,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方式,使其有更多机会与外界接触。信息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农民可以运用移动终端快捷、便利地获得自身所需要的文化信息资源,不断加深自身文化知识储备,拓展了自身科技文化水平,增强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使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移动终端的出现使农村民风民俗文化得到良好传播,促进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传统文化“走出去”和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公共文化。最后,移动终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促进文化传播在时间、空间和方式上实现无限拓展。

4 结语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動终端不可避免地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从各个方面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同时促进了农村朝着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传荣,石坚.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困局及影响[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1):78-85.

[2]付春.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基本思路[J].农村经济,2010(4):105-109.

[3]张成林.信息化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研究——主要以J镇农村社区为考察个案[D].苏州:苏州大学,2012.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移动终端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