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09-10邱茜
邱茜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阶段教育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目前我国教育也处在了一个关键期,即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各项目体育比赛中,心理素质的好坏与取得的成绩息息相关。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因情绪产生的不利因素,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通过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从科学视角,进一步探究体育教学的规律可循性以及体育心理学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素质化
笔者以为,教育发展方向及其体系的重新建構,核心一环还是在于“人”,即人性化教学、素质化办学,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综合素质,通俗点来理解,就是指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相对而言,体育教学工作可能是当下最薄弱一环,并且集中体现在了学生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上。
一、心理学与体育教学的内在联系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即指对人体所呈现出的各种不同心理现象、活动规律等进行研究。联系到学校教育领域来看,在体育教学管理中,通过体育心理学的运用,以期能够掌握和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特性和活动规律,继而深度性评价学生的心理因素。通过此,方能采取更加针对性对策,制定更加切实的教学推进目标。
既往国内外心理学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一些体育学习、教学训练、身体锻炼等,并为体育教师开展组织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对于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还需要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视角来综合解读。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之下,体育教学更多表现为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对于项目技术的表现,老师也比较习惯于发号施令。简单来说,学习哪些项目,老师说的算。该怎么学,进度如何控制,同样也是老师来一刀切式的下决定,忽略了学生们的心理思想。最终,“学生主体,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终归还是停留在一句空号。
二、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不断发展。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把握体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减少学生情绪方面的不利因素,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两不误,同时也提升了教学质量。
(一)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产生无奈、恐惧、焦躁等不积极的情绪,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这些情况的产生就会使学生不自信,这样就不会发挥出他们的正常水平,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心态素质就会受到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找到原因,并抵制学生不良情绪的发生,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种轻松愉快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学生注意力,完成教学要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而合理运用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达到此目的,同时也顺利的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端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告知他们学习体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度,使他们自觉地进行体育学习。
(三)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促进他们的学习开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技能与学习态度做出总结,并及时反馈与学生,使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迅速的调整与改正。老师要把下节课的内容简要告之学生,使学生能够结合上节课和下节课的内容,便于下节课的开展。
(四)掌握学生的运动负荷,保持身心健康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运动负荷,这样会使学生的肌肉产生一定的紧张状态。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必须进行放松练习,缓解肌肉疲劳,比如走圈、舞蹈等。这不仅是体育教学异于基础学科的一个地方,而且应该作为体育教师的教学重点。
三、结论
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就在于强身健体,切不可为了所谓的成绩和指标任务,而忽略这一点,否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就如同虚设。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心理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规律与个性特征同,帮助他们提升自己技能;体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坚实性和可靠性依靠体育教学心理研究保障。目前,体育心理学在我国的研究中还不完善,所以,心理学体系的建设是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指导体育教学的良好开展,发挥体育心理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陆.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
[2]王燕.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1(09).
[3]俞竹丽.体育心理学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12).
[4]桂雨晨.增强体育意识,提升体育素质——评《体育心理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