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温度预报失误分析

2018-09-10魏海宁邢刚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5期

魏海宁 邢刚

摘要 针对2018 年7 月20 日本溪地区一次温度预报出现的明显偏差的情况,从高低空环流形势和地面形势等方面对天气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对预报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温度预报;失误;气象过程;原因分析;辽宁本溪

中图分类号:P4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5-046-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5.01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同时对气象精细化预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温度是气象预报的直观表征之一,更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不仅是气象预报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气象预报的难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进入盛夏,本溪地区气温节节攀高,温度预报更是被人们关注。2018年7月20—22日,本溪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了连续的气温较高的天气,本溪市区、本溪县、桓仁县的日最高气温出现了明显的非正常的温差,同时气温的日变化也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这些均造成了预报员的判断失误,使得该次温度预报出现了明显的偏差。文中总结了2018年7月21—22日本溪市区、本溪县、桓仁县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度变化特征,分析了预报失误的原因,以期为以后类似过程的预报积累经验。

1 天气过程概述

2018年7月20—22日,本溪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地面吹西南风,风力3~4级,并且地面处于低压前部控制。7月20日本溪地区气温实况:市区最低气温23.9℃,最高气温31.8℃;本溪县最低气温23.5℃,最高气温30.4℃;桓仁县最低气温20.5℃,最高氣温30.3℃。7月20日的气温实况作为7月21、22日温度预报的基础温度。

2 天气过程分析

2.1 地面形势分析

7月21日05:00(图1a),本溪市处于低压前部,高压后部,市区晴朗无云,本溪县、桓仁县少云,市区、本溪县吹偏东风,风力2 m/s,桓仁县吹偏北风,风力2 m/s;21日08:00(图1b),本溪市处于高压控制,市区晴朗无云,本溪县、桓仁县少云,全地区都吹偏南风,风力4 m/s;22日05:00(图1c),本溪市处于高压控制,市区、桓仁县晴朗,本溪县云量稍多,市区吹偏东风,风力2 m/s,本溪县吹偏南风,风力2 m/s,桓仁县吹偏北风,风力2 m/s;22日08:00(图1d),本溪市处于高压控制,市区、桓仁县晴朗,本溪县云量稍多。市区、本溪县、桓仁县均吹偏南风,风力2 m/s。

从图2可以看出,21日14:00,本溪市处于地面高压控制,地面吹偏南风,风力6 m/s,天空少云。

从图3可以看出,22日14:00地面高压,市区、本溪县上空云量较多,桓仁无云晴朗。风力较小,为4 m/s。

2.3 高形势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7月21—22日本溪市均处于低压底部,高压内部控制,高空风以偏南风为主。

3 气温预报误差分析

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该次温度预报结果对比各家数值预报,以欧洲中心2 m气温预报最为准确。今后遇到类似天气类型的气温预报可以多参考欧洲2 m的气温预报。

4 小结

2018年7月20日夜间本溪市区上空无云,吹偏东风,风力小,均对气温正常幅度的变化没有影响,本溪市气温正常下降,最低气温变化如期,预报准确。本溪县上空少云,吹偏南风,风力小,对气温正常下降无影响,气温变化如期。桓仁县上空少云,夜间吹偏风北,风力小,但北风有利于气温下降,桓仁20日夜间低温比预期更低。21日白天本溪全地区吹偏南风,上空少云,不影响高温攀升,但本溪县高温并没有如期升温,考虑本溪县受丹东附近海上高压控制,同时偏南风比周边地区稍大,风力6 m/s,影响本溪县高温上升。21日夜间市区正常幅度降温,最低气温变化如期,本溪县由于白天日最高气温较低,最低气温降幅变化正常,但正常气温比预期稍低,桓仁县夜间晴朗无云,风力小,更有利于降温,所以夜间桓仁县低温更低。

21日白天本溪县高温与周围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考虑受海上高压控制,并受由海上吹来的冷空气影响,影响日最高气温上升,由该次温度预报错误分析可知,海上高压和海上风对本溪地区气温上升影响较大,不可忽视,今后遇到类似天气形势将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同时本溪地区夜间吹偏北风,将更有利于夜间气温的下降。晴朗少云的天气有利于气温的升降。云量较少并不影响气温的升降。

参考文献

[1] 贾金明,朱腾冉,王惠芳,等.濮阳市0 cm 地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09(3):330-335.

[2] 孙云,王丽荣,匡顺四,等.石家庄春季一次气温预报失误原因探讨[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S1):19-23.

[3] 连志鸾,王丽荣.石家庄高温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流程[J].气象,2003,29(10):17-21.

[4] 连志鸾,尤凤春.石家庄高温闷热天气气候特征与预报方法[J].气象,2005,31(6):55-60.

[5] 张翠华,张文煜,卞韬,等.2012.河北省石家庄地面温度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12,30(1):27-33.

责任编辑: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