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造林规划设计中树种及密度的选择问题
2018-09-10马文学
马文学
摘 要:造林种植效率低下,使得林业发展缓慢,导致林业经济效益受到损害,不仅各项资源存在浪费现象,同时阻碍了林业的未来发展,加之造林时没有科学的种植计划,导致种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此类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找出主导因素,对于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种植效率,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造林;树种;密度选择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5-0042-01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志码: A
1 造林树种的选择
在种植初期,树种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种植质量,本着“因地适宜”原则,选取适合种植环境的树种极其重要,可避免资源浪费。对于树种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种质量要佳。劣质树种后续生长状况不容乐观,在培育过程中极易出现病变,甚至传染疾病,造成恶劣影响。②快速生长不仅给培育人员带来便捷,而且能够加快经济收益速度,保证利益方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③具有经济效益。即使生长再快,若没有经济价值也无济于事。只有树种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让林业的未来发展得到一定的经济保障。④将珍贵树种与廉价树种综合利用,能够减少种植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结合地理状况进行合理播撒,慎重规划密度分布,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合理利用已有资源,最大程度创造效益。
2 我国各地区适宜树种
2.1 大兴安岭丘陵地带
该地区属高海拔地带,阳光照射南多北少,雨水含量南少北多,因此,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需要在此地区种植抗旱性强的树种。
2.2 平原地带
该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因此防护林必不可少。树种也应具备较快的生长速度以及树干坚固等特点,重点在于能够抵挡风沙等恶劣天气,起到保护环境作用。
2.3 南部丘陵地带
此地带极度贫瘠,缺少水分及养料,因此树种必须选择抵抗恶劣条件能力强的类型。根系粗壮,能够深入土地,才能保证其顺利生长。
3 造林密度的选择
除了树种的选择以外,造林密度的选择与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也密切相关。造林密度应结合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为基础,对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在造林密度的选择中,应重点遵循以下原则:①种植目的划分,若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则以树冠最大发育程度为标准,根据树种各自特性,选取相匹配的种植密度,让树冠能够最大程度受到阳光照射;若以储备木材资源为目的,则根据树种特点,选取相匹配的种植密度,让林木得到快速生长即可。②根据地理环境选择种植密度,若在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的区域采取小密度种植,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降低收益。若在严重缺水、资源贫瘠的地区进行大密度种植,则树种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导致生长速度降低甚至树种因缺水、缺养料而死亡。③根据树种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种植密度,例如对阳光照射需求较低的树种需进行大密度种植,因为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树木相互遮挡的情况,因此若对阳光照射需求较高,在后期培育过程中,树木存活率会急剧降低,导致森林质量降低,经济效益减少。因此应对阳光需求高的树种进行小密度种植,保证每一颗树种都能够健康成长。④造林密度需要将区域经济条件作为前提,若在经济薄弱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树木无法得到充足的资源供应,导致生长缓慢,存活率低,树木质量下降;若在经济发达地区小密度种植,则无法将经济效益最大化[1]。综上所述,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应选取较小的种植密度,保证种植树种都能在现有条件内得到充足的资源供给,从而健康茁壮成长。
4 结语
在林业生态建设阶段,需要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这对于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从而与经济利益有密切联系。在种植阶段,需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进行事先勘察,以“適地适树”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树种以及密度,利用科学手段促进培育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任明兴,袁宗珍.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分析[J].种子科技,2016,34(09):88,91.
(收稿日期: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