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白尾海雕种群与分布状况

2018-09-10田家龙黄海娇张明明梁宇翔

林业科技 2018年5期

田家龙 黄海娇 张明明 梁宇翔

摘要: 通过对我国白尾海雕分布区域和种群现状的研究,查清我国白尾海雕资源状况、分布区域、栖息地现状、种群受威胁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由此可知:东北地区是白尾海雕的重要繁殖区域,我国关于白尾海雕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应加强白尾海雕基础研究、种群动态及野外监测研究,故在此可开展繁殖生态学以及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 白尾海雕; 种群状况; 分布区域; 种群动态

中图分类号: S 959. 7 + 24, Q958. 15 + 5 文献标识码: C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是国家I级保护鸟类,在CITES中被列入附录I,该鸟种群数量稀少,分布广,处于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级,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在消灭农林害鼠害虫、保护林木和农田、净化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 4 ]。白尾海雕是观赏价值较大的鸟类之一,其羽毛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是工业及装饰用品的重要原料。白尾海雕常栖息于沿海、河口、江河附近广大沼泽地区及岛屿,繁殖期喜欢在有高大树林的水域或森林地区中有开阔湖泊及河流的地带活动[ 5 ]。本文以调查白尾海雕分布区域和种群现状为主,以期为开展繁殖生态学及行为学奠定基础。

1 白尾海雕世界的分布概况

白尾海雕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格陵兰岛,在朝鲜、日本、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等区域越冬,于北欧及亚州大陆繁殖。在本世纪60~70年代期间,白尾海雕在欧洲多处地方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灭绝了,但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及恢复自然资源等有效措施,白尾海雕在欧洲的数量呈缓慢回升态势。

1975年,白尾海雕被成功引入苏格兰的拉姆岛(Isle of Rum),在整个外赫布里底群岛(Outer Hebrides)和韦斯特罗斯(Wester Ross)海岸繁殖。2007年夏季,白尾海雕开始被引入爱尔兰共和国,其种源来自于挪威,投放于爱尔兰西南部的凯里郡(County Kerry)基拉尼国家公园(Killarney National Park),截至目前,全欧洲最大的白尾海雕族群位于挪威海岸。

在欧洲中北部地区,通过对白尾海雕DNA的检测研究显示: 白尾海雕仍有可觀的数量保持着遗传多样性, 这预示着它们的近亲交配衰退风险很低,同时也表明了白尾海雕的数量在欧洲已成功复原。

2 白尾海雕在我国的分布区域与种群状况

2. 1 分布区域

白尾海雕在我国分布区域,北起我国最北端北极村(53°22″N)沿黑龙江流域向东南进入乌苏里江、鸭绿江流域,一直向南跨过黄河、长江沿着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分布到广东省珠江流域(23°20″N),沿着珠江、长江、黄河分别向西进入雅鲁藏布江流域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向西北分布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再向北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整个分布区南北跨越30个纬度带,东西横跨40个经度带(95°30″~135°20″E)。其分布区域南北呈带状分布,北起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东部被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我国东南部沿海贯穿在一起,整个区域沿水域呈条带状分布。分布的行政区域有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白尾海雕属全球性近危物种(Collaretal.1994),多见于我国华中及华东河流、湖泊周围及沿海区域。主要繁殖区域为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湖周围及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长江下游一带尚有少量繁殖个体。白尾海雕在迁徙时遍布于我国沿海各省,在长江以南地区越冬。常见越冬地在贵州草海的西北部及江西鄱阳湖,营巢在海岸的峭壁上或高大的树上。

2. 2 我国白尾海雕种群数量

白尾海雕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部分省份,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数量稀少,而在西北地区甘肃省、宁夏自治区以及北部的新疆自治区分布数量相对较多。据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统计(表1)显示:我国白尾海雕种群数量为4 800只,其中越冬种群数量为1 300只左右。目前,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普查工作已经开始,外业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因此本文以第一次调查结果作为分析依据。

2. 3 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白尾海雕繁殖状况

我国白尾海雕虽然分布广泛,但在很多区域都属于偶见鸟类,有的区域甚至几年才能发现其活动信息。繁殖地只有我国东北部以及甘肃、宁夏两省,而在内蒙古海拉尔一带很久没有发现其繁殖巢,分布个体也很难见,数量十分稀少。由于经费所限,本文只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繁殖地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2)表明:目前白尾海雕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繁殖巢, 在调查过程中共发现白尾海雕繁殖巢6处,其中3巢近几年未利用,2巢沿用,1巢偶用;6巢中2巢分部在黑龙江流域中下游区域,1巢在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巢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另1巢在乌苏里江对岸岸边,1巢在黑瞎子岛上,6巢均建在高大的树上。

2. 4 种群动态变化情况

在本世纪70年代前,我国白尾海雕种群比较稳定,分布区比较广泛。70年代初,随着林区开发,三江平原开垦,食物资源逐渐较少,栖息环境破坏,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很多分布区已经很难看到白尾海雕的活动踪迹。直到21世纪初才有所改变,其分布区逐渐恢复,种群数量呈明显上升态势,在东北地区,陆续发现白尾海雕的繁殖巢,目前存在稳定的繁殖种群,在迁徙季节发现频率也明显增多,栖息地逐渐恢复扩大,近些年来种群动态呈稳步增长态势。

3 保护管理建议与措施

3. 1 合理规划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白尾海雕失去部分赖以生存的适宜生境,被迫选择边缘地带,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最后一片繁殖地也可能消失。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控制开发力度,减少人为影响,尽可能保护好现有白尾海雕的种群及其生境。在区域围垦时,事先做好规划,适当留出一定面积沼泽湿地、树木和水域,这对农业发展及白尾海雕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围堤造田行为,使区域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

3. 2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护

保护生物学研究表明,保护区是拯救和保存濒于灭绝生物物种的重要场所,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储源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适宜白尾海雕繁殖栖息地将会越来越少,已有的繁殖地破碎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实施保护。对尚未开发的沼泽地合理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从根本上杜绝乱开滥用湿地资源行为。

在我国东北地区白尾海雕的主要分布地,有关部门已建立了洪河、兴凯湖、三江等以保护湿地珍禽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恢复现存白尾海雕个体及其栖息、繁殖生境。地方工农业等经济开发要与白尾海雕的保护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为物种保护保留足够湿地。对已发现的白尾海雕巢穴,要不惜人力、物力加以管护,确保其繁殖成功。在白尾海雕迁徙季节,要加强主要停歇地的巡护。在白尾海雕的繁殖区,对缺少适于营巢树木与巢材的区域,可以采取人工筑巢招引方式,对增加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是切实可行措施。

3. 3 加大白尾海雕科学研究力度

有关白尾海雕种群与繁殖生态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看来还比较薄弱,目前还存在许多尚未涉及的领域。要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白尾海雕分布、数量、繁殖、迁徙等科学考察工作,尤其在我省三江平原、嫩江下游地区,应开展长期监测工作,以掌握其种群动态、繁殖、迁徙规律,为白尾海雕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要深入开展白尾海雕人工招引繁殖试验。目前,在興凯湖、三江自然保护区小范围内招引试验已取得一定进展,应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为这一濒危物种拯救提供切实可行的生物学措施。定期组织我国猛禽研究科研人员和观测人员,同时调动多方力量联合攻关,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将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白尾海雕保护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便更好地保护现有白尾海雕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作模. 中国的海雕[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出版社, 1990.

[2] 马建章. 黑龙江省鸟类志[M].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3] 郑作新. 中国鸟类分布名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6.

[4] 李湘涛. 中国猛禽[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5] 钟兆全. 闽北天然米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森林工程, 2015, 31(3): 31 - 34.

第1作者简介: 田家龙(1966-), 研究员, 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8 - 05 - 29

(责任编辑: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