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展陈设计对参观者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2018-09-10胡杰明刘智祎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5期
关键词:参观者行为情绪

胡杰明 刘智祎

摘 要 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展覽的传播效益则取决于参观者的观展反应。归纳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影响参观者情绪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后,笔者建议在实践中适当满足参观者的观展动机,以提升其积极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 展陈设计 参观者 情绪 行为

0 引言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在传播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与观众进行交流的最直接的手段。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本质是通过吸引与感染观众来获取其主观认同,合理的展陈设计能够使展品信息得到有效传播,并提高观众对展品信息的接受率。

作为“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1],参观者是博物馆的主要服务对象。观众因素对博物馆展品信息的解读及展陈形式的策划、设计与实施起着关键作用。观众的参观动力来自自身的兴趣和对空间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基于个体经验、博物馆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跨时间、多感官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当下,参观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欣赏展品,而是在博物馆中自主学习交流、追寻身心愉悦。博物馆与观众之间通过展陈设计进行着双向的信息传递。

1 博物馆空间中的参观者情绪及行为

1.1 博物馆体验与情绪的关系

数字化时代是理性甚至冷漠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反而加深了人们对情感的渴求。“体验经济”概念的提出,即“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下的一种情绪或者情感上的感受”[2],促使我们试图带给受众温暖和愉快的体验,注重情感的释放。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认知态度”[3],被认为是一种活跃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具有以下特征:(1)情绪与情感相似,但产生较之于更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2)情绪常伴随某种情境,多为短暂、易变的;(3)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反映在外部表情和行为方面,并可以此进行测量;(4)情绪具有倾向性,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内在体验是情绪的原始和社会适应的凭借和依据,也是反映个体与外界间的利害关系,从而驱动个体行动的根源”。[4]因此,情绪与体验相互影响,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

参观者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感官体验,其学习、娱乐等行为是在不断行进的过程中伴随的一系列参与和探索。在特定的展陈环境和氛围中,身心将受到周围一切事物的影响,所以这种体验是不确定的、难以维持的。通常来说,观众的总体参观时间多在1 ~ 3 h,在某一展区或展品面前,接触并产生互动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无法建立长久的感情联系。所以,参观者在当下所产生的情绪是即时性的,可为博物馆展陈设计提供线索。

1.2 参观者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研究表明情绪能影响并加深人对事物的认知,进而刺激相关行为。当外界事物通过五官感受传递给参观者,一方面由于刺激产生了本能层次上的正负性情绪变化和行为,另一方面凭借经验和感知,理解来自观展过程中外界环境和事件的刺激,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及具有倾向性的情绪状态。例如,兴奋和好奇促使观众思考展品的内涵,并与其产生互动;恐惧和厌烦促使观众望而却步或避而不见,并改变其对博物馆的评价。

情绪也影响参观者的知觉层面,如注意力、记忆等。日常生活中,最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那些带有情绪感受的场景。人们所产生的情绪记忆(不管正性还是负性)相较于非情绪记忆,包含了更多的细节,如地点、时间等。[5]博物馆与其他公共场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教育属性。所以,展陈设计若能调动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便可加深观众对展品信息的理解,乃至提升学习效益。

情绪同时也对群体行为具有感染作用。个体通过捕捉他人的情绪来感知所处的环境,而个体的情绪也会影响到他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博物馆是一个公共空间,参观群体中以两人及以上居多。无论群体内部还是外部,参观者常无意识地受到周围人的感染,同时也影响着周围人。例如亲子团体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若某一展品的设计引发儿童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极大的观展兴趣,家长也容易受其影响产生相应的积极情绪,并围绕展品进行对话或辅助操作等行为。

2 博物馆展陈设计对参观者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情绪受到外界环境和主观体验的影响。如图1所示,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观众的体验效果与博物馆创造出的特定环境、个体的人生经历、认知特点以及同行人员密切相关。其中,外部环境主要指博物馆空间中各展陈要素:空间尺度与造型、光线与色彩、展陈设施等,这些都刺激了参观者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从而引发正负性情绪与观展行为。

2.1 空间尺度与造型对参观者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博物馆展陈空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结构形态,展品与空间之间具有一定的尺度、位置关系。参观者置身于博物馆中,展厅的不同尺度比例会在其心理层面引起不同的反应:狭窄的空间容易使人产生局促不安的情绪,宽敞的空间则能扩大活动的范围。同时受到生活经验和审美偏好的影响,观众对每种造型形态都寄予了不同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情绪的变化。如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空间分割采取了支离破碎的不规则形状,所有的墙体界面、人行通道、透光窗户都带有角度,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博物馆是相对陌生的环境,参观者在边走边停中获得展品信息,迷路或走回头路将给展览主题的表达带来很多阻碍,加重观众的心理负担。这就需要我们将展示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缓解方位混乱的问题。以行为尺度和认知过程为参照标准,创造出服务于参观者活动的线路,设置灵活多变的空间,强调体验过程的流畅,使展览更具层次感和趣味性。

2.2 光线与色彩对参观者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6]以单一的视觉体验为例,博物馆中的光通过眼球给人以刺激,使参观者感知物体,得到直接的外观感受。光不仅能提升室内亮度,而且能营造特殊氛围。从色温来看,低色温接近日光或火光这种自然光源的色调,给人以温馨舒适之感,而高色温则刺激观众的紧张情绪,令人更为专注。从照度来看,过于昏暗或明亮的环境都不适合,应当避免在给展品打灯时,光源不足或刺眼,造成视觉疲劳。

作为视觉符号的载体之一,色彩刺激常會引发参观者的联想,从而带动相关的情绪反应。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往往通过以往的视觉经验来判断,比如绿色由于波长特点,更符合人体的视觉适应,且具有黄色和蓝色的综合特征,使之冷暖平衡,是一种能稳定情绪的颜色。博物馆在布置展陈空间时,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帮助观众区分空间关系、理清展陈逻辑。此外,我们还要把握色彩设计的统一性,避免杂乱无章带来的消极情绪。

2.3 展陈设施对参观者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观众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展陈设施,比如展柜、图文板、视频投影、虚拟现实等。这些展陈设施在空间中组合形成相互关系。作为展品以及信息、能量这一类“虚物质”的载体,它们自身又呈现出不同的大小、形态、色彩等属性。若说明牌上的文字过小,在观众自身视力较弱的情况下,就需要“走近—停留—观察”,以此种状态长时间观看,必然会心生倦怠而放弃信息阅读。同时每个展品都具有各自的意义,脱离时空概念的展陈设计只能传达片面的信息,容易造成单调枯燥的情绪感受。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集文字、图形、音乐、视频等于一体的综合产物。利用多样化的展陈设施进行造景,可使展品的历史情境及自然原理得以再现,并增强博物馆空间的趣味性,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3 结语

近年来,博物馆在功能属性上更具外向性,通过各类传播途径不断深入到社群之中,并努力使展览活动趋向“平民视角”。作为非正式学习场所,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评价标准在于是否吸引观众、能否实现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从参观者的需求出发,关注展陈设计对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博物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展陈设计得以更好地实现。而情绪的主观体验与外部反应存在一定的联系,诸如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流泪)、语调变化(如同行者就展品进行对话)和身体动作(如孩子高兴时手舞足蹈、对感兴趣的展品拍照留念)等因素都可以被观察和记录。设计者应当重视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的情绪和行为变化,通过对展品的选择以及对空间尺度与造型、光线与色彩、展陈设施等刺激因素的分析,明确观众产生特定情绪的原因,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品质。

参考文献

[1]史吉祥.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基本点——对博物馆观众定义的新探讨[J].东南文化,2009(6):95-99.

[2]尼尔森.可用性工程[M].刘正捷,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7-23.

[3]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216.

[4]孟昭兰.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个体情绪发展的理论探讨[J].应用心理学,2000(2):48-52.

[5]Christine Comblain, Arnaud D'Argembeau, Martial Van der Linden. Phenomenal characteristics of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for emotional and neutral events in older and younger adults[J]. Experimental Aging Research, 2005(2): 173-189.

[6]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51.

猜你喜欢

参观者行为情绪
最美的蝌蚪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关上手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