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培养与评价

2018-09-10李凯

高教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李凯

摘 要:创业胜任力是个体在创业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核心能力,文章从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特征,并从创新创业意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三大维度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现状,提出通过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健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措施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6-0029-03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is the core competence demonstrated by individuals in 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from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i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ie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etenci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reating 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tmosphere in campu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在中国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与发展中,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突出,出现了就业困难的社会现象。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应届毕业生数量达到了756万人,同时受经济环境影响,社会上的就业岗位数量也在减少,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政府有关部门为应对这一问題,已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在近几年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创业教育以及学生的就业思想逐渐出现了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进行自主创业,但是自主创业人员所占的比例却非常少,在美国教育环境中,大学生创业人数占整体人数的比例为20%,但我国只有0.3%,而出现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素质欠缺,缺乏勇于创新,开拓创业的意识和激情,不能胜任和应对创业带来的各种复杂任务。因此,本文借助胜任力的理论内容,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特征

胜任力的相关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David·McClelland)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这一概念属于人力资本理论中的一部分。从素质结构来看,胜任力不但包含了个体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包含个体的特质及能力,能够影响到个体的实际工作表现;从功能方面来看,通过胜任力可以将个体的工作绩效进行有效评价与区分。本文从创新创业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维度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的胜任力。

(一)创新创业知识

创新创业知识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撑,是必要的知识储备,需要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培训和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技能训练来习得,关系到创业者未来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进行创业活动所需要了解的法律法规、行业知识、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社会经验,如营销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财务管理学、商业计划写作的知识与技能、成本预算与风险预测等方面的知识等。通过对这些知识充分的了解与把握可以有效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创新创业素质

创新创业素质是开展创新创业行为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指的是创业者创业过程中自身特质的体现,不但涉及到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同时还涉及到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主要包括敢于打破常规、勇于突破困境、开拓新领域的的意愿和主动性,追求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创新创业的愿望与热情,坚定的信念、积极进取的态度、敢于冒险的愿望,以及识别创新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和敏感性。随着创业经验的不断增多,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逐渐的完善与提高,这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对创业活动的效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创业能力不但表现在智力方面,同时还表现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它会直接影响创业项目后续的经营管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核心能力包括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把控力、战略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能力会影响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创业实践能力是创新创业能力习得和应用的保障,可以通过模拟实践和社会项目实践来进行,如沙盘模拟操作,创新创业竞赛等,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从学生实践情况中及时发现培养中的欠缺和存在的问题,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通过创业知识、素质和技能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才能促进创业胜任力的提高,这对创业活动的推进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评价

(一)创新创业素质的评价

在创业活动实施过程中,创新创业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方面的内容不但涉及到创业者的创业出发点,同时还涉及到创业者的创业理念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对创业结果的影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创新创业素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衡量的是大学生是否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创业机会,并且利用自身的能力有效把握这一创业机会,从而判断大学生是否具有创业的潜质、思想意識,并对其主要心理特征进行全面把握,可以通过制定核心指标,开发测评量表来对创新创业素质进行评价。

(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评价

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让大学生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解、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这对创业活动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环境中,通过对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与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评价主要评估学生是否接受过系统化的理论培训和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前的必要知识储备,可以通过课程考核的形式来进行。

(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评价

对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主要衡量学生的创业思想与知识能否在有效的环境中进行全面实践,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与纠正,这对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及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针对学生对创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测评,可以通过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如沙盘演练、创业计划竞赛、实践项目操作等,以此来测评学生的创新研发、项目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统筹管理能力等。

三、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明显改善但社会经验缺乏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大约有60.3%的人觉得自身所掌握的行业以及专业知识较全面,58.4%的人觉得自己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全面。由此可见,在创业知识方面,高等教育的实施情况比较全面,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全面。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创业教育形式还停留在“理论大于实践”的层面,过多的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很少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创业案例。大学生在社会经验方面比较欠缺,这对创业胜任力的提高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创业的成功率。

(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高等教育学校逐渐强化了对创业知识的教育,这使得创业教育的普及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完善。2015年,清华大学利用学校网络平台,上传一些精品创业课程,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注册即可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很多创业类的精品课程也在高等教育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根据《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5)》相关内容可以发现,在我国当前教育环境中,高等教育在进行创业相关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工作时,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这主要是受到高等教育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没有对创业教育进行全面重视并采取对应的调整,因此创业教育主要局限在课堂教学方面,实践操作则出现了严重欠缺。同时,一些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评价时仍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这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与高校之间联合组织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比赛,这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创业比赛过程中,涌现出非常多表现出色的优秀创业团体及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但是,当前环境中创业方面的政策不但缺乏系统性,同时在适用性以及实用性方面都还存在很多问题。与此同时,创业平台的系统性也存在不足,在大学生创业支持方面政府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指导与支持。因为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对自我的认知不够全面,也不了解适合开展哪些创业项目,如果单纯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业活动的实施,那么创业效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除此之外,政府方面还要进行职能的转变,逐渐由领导功能向服务功能改变,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顺利进行与发展。

(四)家长及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仍需提高

在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没有勇气实施创业活动,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热情较低,家庭和社会支持力度也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气氛。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社会上的创业氛围日益浓厚,高校的创业活动不断增加,很多大学生家长也逐渐对子女的创业进行支持与资金投入,一些知名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支持与投资,但大多是观望状态,具体的支持还很有限。创业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综合实践体,大学生创业既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和精神方面的鼓励,也需要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支持和指导,家长和社会应提高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多理解,多鼓励,多支持,尽可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四、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培养

(一)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在高等教学环境中,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创业思想与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首先,对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进行重新构建与完善,这样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丰富,促进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其次,鼓励大学生成立各种创业社团。大学生在这类社团中可以和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一起沟通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和经验;再次,组织并实施创业教育课外活动。学校相关负责人可以组织大学生对优秀企业进行参观与学习,也可以开设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员或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创业内容、政策的宣讲,这样可以让大学生更加真实的了解创业活动。最后,对舆论宣传进行重点强化。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创业成果进行宣传,同时还可以对创业政策的内容进行介绍,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1. 完善创新创业胜任力培养课程体系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是否能够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对高校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构建与完善。由于教学课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进行创业胜任力的提高时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完善,对课程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与设计,同时还要重视课程的系统性以及综合性。其次,对创业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与丰富。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时,需要将创业所需的应用技能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同时还要对创业心理方面的内容进行重视,课程内容不但需要强化专业性,同时还要对管理学、金融学以及商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拓展,这样才能使课程内容更加全面丰富。最后,对课程结构进行综合性的规划与设计。从创业胜任力课程内容方面来看,不但包含通识知识,同时还包含专业课程以及融入式课程。因此课程的内容具有全面而丰富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课程结构的规划与设计时,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安排,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2. 丰富创新创业竞争实训环节

将专业知识与创业技能实践进行充分融合,不但能够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有效强化,同时还能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创业胜任力。在进行创业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创新意识进行强化,改变传统的以比赛为主,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充分借助比赛的形式进行创业能力的实际应用。在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包括创业类竞赛、创业论坛以及创业访谈等。借助创业竞赛可以让学生对创业活动进行全面的理解与体验,使其创业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提高,从而提高其创业胜任力。通过参与创业论坛与创业访谈,可以让大学生对他人的创业活动进行积极的学习,不但有利于创业经验的积累,也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创业胜任力。综上可见,高校需要对学校的创业实践平台资源进行全面优化与整合,使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进行创业实践。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提高创新创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当前高等教育环境中,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因此需要利用非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协助。但是这些非专业的人员在参与教学活动之间需要针对创业教学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培训,并进行相关的实践练习。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教学要求,从不同层级、不同目标在适当的时机下对创业课程代课教师进行培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样可以使代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对兼职教学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这样可以充分吸引成功创业人员以及企业家的参与,使其能够将自身的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

2. 举办面向全体教师的创业教育专题培训

在进行大学生胜任力的培养与提高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某些课程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全体教学老师的协调与配合,这样才能在教学环境中强化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与应用,不但在理论内容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同时还要强化实践以及心理方面的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因此,学校需要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创业教育的专题培训,使教师对创业胜任力的相关要求进行全面的把握,这样不但可以丰富教學内容,同时还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善,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众所周知,教学课堂只能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创业相关的很多能力与素质必须经过实践操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高校需要对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样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样性的实践平台。首先,学校不但可以进行创业比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同时也可以进行创业基金的设立,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活动并能够取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次,学校应与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业主动交流沟通,为学生创业活动搭建更好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利用平台进行创业实践,使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4-120.

[2]胡桃.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1-94.

[3]高博文.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J].教育研究,2002(3):64-65.

[4]彭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结构及培养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6):179-180.

[5]王万山.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2(2):115-116.

猜你喜欢

大学生
杨毅帆:返乡大学生的创业足迹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