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种植过程中管理技术问题的探讨
2018-09-10陈荣祥王茜
陈荣祥 王茜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的发展历程较长,且在粮食作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玉米能提供人类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不仅在农业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玉米秸秆在燃料化工、医学领域也有新的发现。简要介绍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相关管理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其绿色化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重点。从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看来,其技术性较差,大多以家庭为单位,难以做到规模化、科学化生产。本文简要介绍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相关技术,以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玉米种植的科学化,延长玉米行业的产业链,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1 田间管理
1.1 播种期管理
播种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土壤和玉米品种的选择上。玉米整地的选择在播种前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能忽略玉米整地的质量。耕深、耙碎、达到上虚下实、保墒良好,是对玉米整地的总体要求。在选择农用机械时,主要选用大、中或小型拖拉机配套的铧式犁;以秋季最为适宜,尽量避免在春季动土。若春季动土,一方面会使得土地熟化时间减短,对后期玉米植株发芽和生长不利。另一方面,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多大风、多雨水,使得土壤条件改变,严重影响玉米播种的出苗质量。
种子质量的好坏是影响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要因素。对玉米种子进行播种之前,首先要对优良种子进行严格的发芽试验,通过对发芽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将发芽率低于包装所标识的玉米种子进行及时退换,避免在后续过程中出现大规模发芽率较低的情况。从目前情况分析,大多数的种子是通过机械操作实现对优良种子的筛选,但是采用这种方式筛选后的种子并不能保证种子质量得到完全保障[1]。因此,在播种之前,最可靠的方式是对种子进行一次人工筛选,除去各种可能对种子发芽率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另外,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基础上,要为玉米种子的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避免因播种时机的选择不当而发生玉米生长期推迟等情况。
1.2 苗期管理
玉米由出苗到拔节的时期被称为苗期。在苗期的管理上,重点在于保持土壤肥力、促进玉米根系的良好生长,为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玉米幼苗长出3~5片叶时,应及时查看田间玉米幼苗的情况,对于缺苗的地方做好补苗工作。在补苗过程中,尤其要选择根系发达、苗茎粗壮的幼苗,这样才能更好地弥补玉米后期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1.3 穗期管理
穗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此时属于玉米茎叶生长旺盛的时期。在穗期,玉米的生长速度加快,为出穗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要注意的是,在這一时期,玉米茎叶十分脆弱,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要做好保护工作,做好天气预报以及工作预案,减少玉米由于穗期管理不善而出现的损失。
1.4 花期管理
花期玉米主要转入授粉与灌浆的阶段,这一阶段是玉米成熟的关键时期。要提高玉米产量,可借助人工去雄的方法。这就需要严格控制玉米的去雄时间,在雄蕊抽出合适长度时,再进行人工抽雄。
2 施肥管理
土壤本身所含营养物质无法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需人工加入科学合理的化肥,帮助作物的生长。一次性免追施肥和底肥加追肥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施肥方法,且必须做到种子与化肥隔离,避免两者同床。在机械化作业的前提下,保证种子与化肥之间的间距,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技术能力,使得机械作业能够保持合理科学的间距控制,减少操作失误,严格防控操作不当等行为的发生。同时,在农家肥的使用上,必须严格防止田间发酵烧苗将病虫害带入田间,防止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在玉米穗期及花期的施肥上,更是要结合玉米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施肥决策。
3 病虫害管理
在播种后期对病虫害的防治上做到提前预防,对小面积病虫害的出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对症下药,防止大面积疫情的出现,避免对玉米生产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对杂草的处理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除草剂,控制药剂的使用,降低对玉米植株的损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综上所述,研究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主要集中在整地质量、优良品种、玉米田间管理、施肥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玉米种植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高产、稳产。因此,做好玉米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使得玉米种植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促进玉米增产增质,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户增收。
参考文献:
[ 1 ] 孟庆连.试论黑龙江省玉米持续高产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