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强农

2018-09-10夏青

农经 2018年7期
关键词:杂交小麦科技

夏青

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科技是重要支撑,没有强大的农业科技,就没有强大的现代农业。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提高至57.5%,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仍然存在着创新体系不完善,学科发展不平衡,重大标志性成果不多等问题。我国农业科技仅19%处于国际领先,17%处于并行,64%处于跟跑。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任重而道远。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这是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的一段重要论述。

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呢?以现代农业最发达的美国为例,其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高达60%以上。美国的遗传工程、生物技术、计算机技術、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

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己由2012年的53. 5%提高到2017年的57. 5%。科技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布局了“1+8+3”重大项目构筑先发优势;推动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46个;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迈上新台阶,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推进,支持中西部23个省份选派科技人员66525人,培训各类科技创业人员9743人;星创天地累计培训创业人才227万人,孵化企业10335个,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0475个,建立线上网络平台890个,成为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此前表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将进入世界前列。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国杂交水稻之所以享誉世界,就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水稻专家们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从而牢牢掌握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

日前,袁隆平院士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次测产结果超出他的预期。500公斤/亩是理想,没想到能达到,这说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遥遥领先,海水稻技术初露锋芒。

在我国杂交水稻取得新成就之时,我国杂交小麦研发也跃居世界领先水平,率先创立“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可增产20%以上,节水30%-50%。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杂交小麦就备受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跨国公司及国外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巨资开展杂交小麦研发。长期以来,由于不育系难以繁殖和恢复困难、杂交种生产不稳定和化学药剂污染等问题难以解决,小麦至今尚未实现杂交种大面积应用,己成为世界性科学难题。

从1992年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和材料,历时20余年坚持自主创新,创制出了一批增产20%以上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很好解决了困扰国际小麦界长达60多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昌平介绍说,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具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整体研发水平和应用速度领跑国际杂交小麦领域。近年来,陆续审定了京麦6号、京麦7号、京麦8号、京麦9号、京麦11、京麦179、京麦21等一批丰产稳产性好、抗旱节水能力突出的节水高效杂交小麦品种。例如,第二代超高产型新品种京麦9号,在河北唐山最高亩产达到739公斤/亩,创造了高产纪录;抗盐碱杂交小麦品种京麦6号,在京津冀环渤海盐碱地多点实收平均亩产达500公斤以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发团队还积极探索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在国际上率先研发了杂交小麦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真正实现了杂交小麦的大面积应用。

实践证实,杂交小麦在丰产、节水、抗旱、耐瘠薄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与常规小麦相比,可增产20%以上,节水30%-50%,用种量减少30%以上,有望加速推动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的升级换代。2017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推广杂交小麦20余万亩。到2020年,力争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农业科技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已经全速发动起来,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不断提高。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投入13.4亿元,加强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条件能力建设;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9.4亿元,专项用于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在农技推广方面,中央投入58.5亿元基本建设资金,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6亿元,支持全国2500多个农业县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技推广效能。

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获突破性进展,取得大量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我国在农作物遗传发育与抗性机理、动物免疫调控、重要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土壤质量演替规律等方面创新了一批基础前沿成果。针对小麦条锈病,|陈万权|团队构建了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每年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农业科技攻克了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我国玉米、水稻、小麦三大谷物单产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48斤、34斤、66斤。

为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2015年启动运行,建立起国家级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机构,促成科技成果产权交易191项,交易额超过2.5亿元,示范推广了小麦“一喷三防”、奶牛饲料高效利用、深海网箱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

在农产品上,我国选育了京红京粉蛋鸡、大恒肉鸡、华农温氏一号猪配套系等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畜禽牧草新品种,畜禽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重逐年提升,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60%左右。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技术不断创新,小麦机械化问题基本解决,水稻种植和玉米收获的机械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大宗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研水平开始弯道超车领跑国际同行,像超级稻、禽流感疫苗等重大技术开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农业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种业是农业领域科技含量高的基础环节。农业农村部以种业权益改革和良种联合攻关为突破口,紧紧扭住“硬骨头”攻坚克难,以激励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主要目的,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和制度框架,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清障搭台。

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是科研体制改革的关键。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三部委从2014年开始,在4家中央科研单位实施了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核心是科研人员个人将从其成果中获得直接回报,而且比例将不低于40%。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之间也建立了大协作机制。据蜂体系授粉岗位科学家邵有全介绍,蜂体系专家开展了跨体系专家的合作,与苹果体系专家在山西运城试验站的配合下建设了苹果蜜蜂授粉示范基地,60万亩苹果全部實现蜜蜂授粉;在梨树专家的配合下制定了快速嫁接开花技术,让果农将蜜蜂搬进果树园,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近年来,体系专家研制和推广的农业新设备被企业采用326项,形成了一批农业装备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成果。近6年来,由体系参与研发和推广的品种进入农业部主推品种占所涉领域近一半,参与研发和推广的品种与技术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占所涉领域的67%。

农业科技要姓农、为农、强农。农业科技坚持产业化导向,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2014年以来,以解决行业、产业和区域性重大问题为导向,整合优势科技资源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应运而生。按照“有任务、有目标、有团队、有资金、有考核”的要求,构建了50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参与联盟建设的单位和企业上千家。

棉花产业创新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的一个,2016年11月由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牵头,联合国内208家棉花产业上下游的科研、生产和棉纺企业而建立。棉花所所长李付广说,联盟按照棉花“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一条龙模式,将分散脱节的产业链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目前,己在国内三大棉区谋划建设一批优质棉科技示范园,生产达到“澳棉”标准的优质棉,满足纺织企业中高端用棉需求。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产业兴。“十三五”确立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将进一步加快调整科技创新方向、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壮大农业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速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杂交小麦科技
浅析小麦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小麦,你好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科技助我来看云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