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018-09-10景呈祥
景呈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种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对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将现代化技术用于农业种植,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农业种植;应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6-0006-02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志码: A
1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是农业种植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通过建立计算机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在操作中,只需密切关注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运用计算机发出相关指令,完成农业种植的有效监测和实际效果。
要做好数据库技术的设计,就必须收集广泛而全面的农业信息资源,将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实现农业信息平台的共享。通过信息平台,大大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户可以通过农业信息资源平台进行查询等服务[1]。例如,农户可以实现在线与农业专家的对话,寻求有效的方法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在线平台的沟通,减少现实中的各种资金消耗与资源浪费,较为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户的困扰。
数据库技术最大的一个应用在于能够进行模拟试验,依据现实的农业种植,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各种编程处理,将农业种植的各项流程纳入计算机系统中,实行现实模拟以及数据跟踪等。数据库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农作物种植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传感技术的应用
无线传感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量,有利于实现农业种植的精细化管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大棚种植是一种实现更多、更快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大棚种植中,温度、土壤湿度、土壤肥力以及光照等都极大地影响了棚内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在传统的棚内种植时,这些因素的监测主要通过人力完成,不足之处在于人工监测的不准确性以及人力、财力的大量消耗,更为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棚内环境的变化,反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将收集到的图像通过处理之后,准确地呈现在计算机上,操作者能够根据各种信息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农作物更好的生长发育。
3 光技术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的重要保证在于光合作用的有效进行,如果没有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农作物就难以实现生长。光技术广泛运用于大棚内,通过各种手段为农作物提供合适的光照强度,对不同的农作物提供不同的光照强度,实现光源的科学运用。另一方面,光技术的合理运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虫害防治有积极作用。
4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在无菌环境下,培养种子发芽使其成长为植物的过程被称为组织培养技术。由于在无菌环境中,种子幼苗阶段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需要运用组织培养技术,这样能够减少农作物的受侵害程度,加快种子的生长速度。同时,组织培养技术在培养新品种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新品种进行小范围培育,培育成功后再进行广泛推广,能够减少农作物的受损失程度,有利于农作物创新培养的发展,从而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种植建议。
5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改造后的农作物合成基因,通过科技手段植入其他农作物体内,使其具有本身所不具备的某项特长,从而促使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发育,实现高产。这一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以及抗冻能力等。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项技术的适用性还处于研究阶段,其安全性还有待商榷。
6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应当做到提前预防,能够对小面积病虫害的出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对症下药,防止大面积疫情的出现,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手段,合理进行病虫害防治[2]。在化学防治的过程中,要尽量满足无公害的要求,在确保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药物制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 结束语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现代化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农作物生产中的各项指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种植出更高产、更优质的农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目前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科学化、智能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不断创新,运用各种方式大力提高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研制新技术,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完善农业结构,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 1 ] 宋艳,程改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种植环境监控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5(08):101-103.
[ 2 ] 毛树春.我国棉花种植技术的现代化问题——兼论“十二五”棉花栽培相关研究[J].2015(08):2-6.
(收稿日期: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