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合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9-10沈科萍刘建忠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百合研究

沈科萍 刘建忠

摘要:加强构建和完善百合标准体系,对百合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在梳理我国百合标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百合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百合标准体系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百合 标准体系 研究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lily standard system is a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lily industr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ily industry standard system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ly standard system.

Key words: lily, standard system, research

2017年6月底,国务院办公廳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计划表明现阶段我们必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加强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普及应知应会,提高能力水平,初步实现全民营养健康科学化、标准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医疗开发的深入,百合的食用、保健、药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百合的消费也迅速增加,带动了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医疗开发上,以百合为原料开发的中药有20大门类200多个品种;在食品保健方面,开发了百合系列食品;百合菜更是盛行,需求量以25%的幅度递增,美国及北欧一些国家也开始从我国购进百合,产业发展迅速[1]。

百合是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的总称,全世界约有90多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蛋白质、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2],可供药用或食用,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药食兼用”珍贵植物资源[3],作为中药材可广泛用于抗疲劳、抗衰老、润肺、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等方面,作为蔬菜也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

一个行业要想发展得又好又快,必须从标准化做起。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更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组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条件。因此,梳理和研究我国百合标准现状,提出标准化研究的新思路和方向,构建百合标准体系,对于发展我国百合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我国百合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现行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五级。根据深圳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库统计显示,我国百合标准在1995年前处于空白阶段,1995年后随着百合产业的快速发展,百合标准逐步建立,标志着百合产业进入标准化轨道。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互为补充的标准体系,行业管理不断加强,标准内容不断拓展,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进一步凸显。截至2018年5月,共发布百合相关标准74项,现行有效标准70项,其中食用和药用百合相关标准42项,现行有效39项;其余标准为百合鲜切花的标准。我国百合的相关标准情况见表1。

从标准层次上看,食用和药用百合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仅有1项关于百合花的标准;行业标准8项,占20.51%(其中农业标准3项、林业标准1项、商检标准4项);地方标准31项,占79.49%。

从标准内容上看,种球生产标准4项,占10.26%;品种及检疫鉴定标准7项,占17.95%;鳞片培养标准2项,占5.13%;地理标志产品2项,占5.13%;生产及栽培技术标准14项,占35.90%;百合记载标准1项,占2.56% ;产品质量标准9项,占23.08%。

从地方标准发布区域看,北京市发布1项,占3.23%;河北省发布1项,占3.23%;河南省发布1项,占3.23%;辽宁省发布1项,占3.23%;江苏省发布2项,占6.45%;安徽省发布4项,占12.90%;江西省发布6项,占19.35%;山东省发布1项,占3.23%;湖南省6项,占19.35%;广西发布2项,占6.45%%;甘肃省发布发布6项,占19.35%。

从标准发布年限上看,最早的标准出现在1995年(已作废),是甘肃省的地方标准DB 62/T 411—1995《兰州百合干质量标准》;1996年江西省制定了第一个百合栽培技术规程标准,DB 36/T 229—1996《百合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图1显示,地方标准的编写数量集中在2004年、2012年和2013年;行业标准从2012年才开始起步,并逐步增多。标准的数量一直有所增加,但标准结构层次明显不足。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百合产业的迅猛发展,百合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百合产业技术标准体系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标准体系尚未健全、标准结构层次不平衡、标准实施存在缺陷、标准严重缺失、标准研究力度不够等,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从而制约着百合产业的高速发展。

2.1 标准体系尚未健全

百合全面的营养和药理作用促使人们进行广泛的产品开发,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开发出百合干、百合糖、百合饮料、百合罐头、百合粉、百合粥等各种产品[4]。目前,我国现行百合相关标准存在严重的脱节,交叉重叠现象突出,或重复、或矛盾、或空白。如DB 62/T 855—2002《无公害蔬菜 百合生产技术》、DB 62/T 984—2002《金昌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百合》与DB 62/T 810—2002《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百合》等生产技术规程的内容基本一致,需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标准体系,形成更加严谨和科学的顶层设计,从百合产业发展需求出发,设计和构建生产技术、产后处理、加工贮藏管理、质量检测以及产品销售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做好规划,为后续标准的制定做好引导。

2.2 标准结构层次不平衡

在标准结构上,生产栽培技术标准14项,占总标准的35.90%,该类标准多且内容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标准9项,占总标准的23.08%;加工工艺标准和基础或通用标准较少且基本上都是地方标准。部分标准针对性不强,操作性不好,推广应用难度大。

2.3 标准实施存在缺陷

由于百合种植农户受传统种植意识和文化水平的制约,标准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零散的百合种植户在百合种植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的难度大。其次,百合标准化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水平不高,力量严重不足,对推广实施百合标准化工作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缺少系统的培训和直接的工作指导,制约着百合及产品标准化的深入普及和推广,也直接影响着百合及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4 标准缺失问题严重

近年来,百合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范围不断扩大,百合种球跨区域调运频繁,作为产业基础的种球至今尚未制定种球调运检疫规程、统一的种球质量标准,种球管理混乱,严重制约了百合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全国没有统一的产地环境标准,而适地、适种是发展优质农产品的基本原则。另外,百合终端产品的产品标准目前属于空白。

2.5 标准研究力度不够

百合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經费少且不持续,难以建立高水平的标准化人员队伍,缺乏核心团队,有碍持续、系统深入地开展百合标准制修订与研究工作。标准储备性研究不够,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存在缺乏研究基础和数据支撑的现象比较明显;尤其对发达国家和重要国际组织标准研究不深入、不系统,借鉴和采用较少。以上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百合标准及其制修订工作的进程和质量。

3 我国百合标准体系建设建议

3.1 建设完善标准体系

以“优化百合产业结构、保障百合质量安全、促进百合产业化经营、增强百合市场竞争力和推进百合产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基础,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原则建设完善的标准体系,健全百合产业生产环节技术和管理标准,建立富有特色的百合农业综合标准体系。标准层次的确定是标准体系框架研究的首要因素[5]。建议将百合产业的标准体系框架按照从种球生产到最终消费的农产品以及加工产品产业链的环节横向展开,协调好各标准之间的关系,将每一项标准都安排在适当的层次上,搭建一个完整的百合产业标准体系。百合产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精密的系统工程,现阶段百合产业内标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标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数量和质量,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标准缺失和滞后情况,适用性和时效性的分析。通过全面的分析,提出工作建议和改进措施,搭建科学合理的百合产业标准体系框架。

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要加强百合产业标准体系调研,了解科研的最新动态,掌握配套生产技术及生产条件,洞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急需补充、修改的标准,使百合产业在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加大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建立健全统一、权威和完善的标准体系,对维护百合产业市场秩序,提高百合产业效益,增强百合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建立标准制修订快速通道

由于百合产业标准不在政府重点支持的范畴内,每年立项项目比较少,建议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建立百合标准制修订快速通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制修订,将那些不需要国家财政出资,企业或协会愿意牵头制定的标准也列入制修订计划,解决国家财政在标准制修订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百合产业标准制修订进程。

3.3 标准研制与实施推广

推进百合产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理念谋划的过程,也是农民、科研人员和生产企业的一个认知过程。当前应理清标准编制工作的思路和方向,确定主要范围和重点领域,有效指导标准的制定。建议加大对百合产业标准化建设的投入,用于百合产业标准的宣贯。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善和提高现有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要针对农业部门、林业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各自特点,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对基层推广技术人员、标准化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开展“送标准下乡,送技术下乡”活动,通过广播宣传,通过扶持、奖励等政策,提高生产企业、科研人员参与标准化的积极性。深入农村将栽培技术标准化有关读本送到农民手中,指导农民掌握规范的种植标准,切实提高农民理解、掌握和使用标准化等的能力。

3.4 加大监管及宣贯力度

百合加工技术企业,要严格执行百合产品的相关技术标准。依据国家的食品质量监管标准,结合地方法规,制定更加完善的百合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不仅要制定标准,更要执行标准,以此来规范和约束百合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淘汰不合格产品,促使百合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

3.5 完善标准评价反馈机制

标准是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实现百合及产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最佳秩序和效益。同时,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积极明显的作用[6]。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百合产业技术体系、各推广技术部门、政府农业网络平台,必须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加大百合及产品标准的宣贯及实施反馈力度。广泛征集和收集百合及产品标准反馈意见,及时整理分析评估反馈意见和标准实施的效果,定期开展技术指标的制修订,从而保证百合及产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潘建华,唐昌贻,韦葱媛. 遂昌县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4):316-316.

丁贵平,袁建兴,李利东,等. 药食同源的百合[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9):5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尹平孙. 百合的贮藏与加工[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 9(10):46.

朱旭,王希卓,孙洁,等.中国马铃薯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 (01):41-44.

王玮,房金岑,王君,等.我国养殖机械设施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 .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1,1(1):51-52.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百合研究
百合:润肺止咳宜炒宜炖
百合,你买对了吗
吃百合,不得“百合病”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