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勍:如果学霸成为父亲
2018-09-10夏勃吴颖
夏勃 吴颖
在采访夏就之前,我被他一连串的学习经历吓了一跳: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
去采访的路上我有点儿担心,这样一位学霸父亲,还是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出身的理工男,会是一位投入养育的好爸爸吗?他的养育分享会不会太过于理性呢?
谁知道,见面还没有几分钟,夏就就开始眉飞色舞地给我一口气讲了好几个和儿子在生活中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例子,每个例子都能总结出很有智慧的养育经验。
生活中一直“在线”的爸爸
在妻子的眼里,夏就是位特别有“招儿”的爸爸,在儿子那儿她搞不定的很多事,老公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
洗澡
“我儿子今年5岁多,特别不爱洗澡,一洗澡就闹,甚至上他妈妈、姥姥都快搞不定了,我就开始负责带他洗澡。我觉得这也是父亲带男孩的优势,可以很自然地完成这件事。洗澡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儿子并不是讨厌洗澡,而是害怕洗头,便和他玩开了游戏:让他先拎着喷头从我头顶上冲水,然后数数,看我能坚持多长时间;然后是我来冲他,让他低下头,告诉他怎么用嘴呼吸,从坚持1秒钟开始,到3秒钟,到5秒钟,慢慢增加时长,让他也学着自己数数。小家伙喜欢挑战,不想输给我,慢慢可以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等水从头顶上冲下来他不再害怕之后,我又换了玩法,说这次咱们用水直接冲脸,看看能不能坚持住,这次我告诉他如何憋气,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游戏又换成了龙吐水,就是张开嘴,让水进到嘴里然后吐,还可以吐到各个角度……在这么洗澡的一个场景里,我带他玩了很多游戏,包括在最初几次我们还一起在浴室里玩变形金刚,给变形金刚淋水,等等,后来儿子不但洗澡完全没有问题了,学游泳也非常快,而且非常灵活,水性极好,一口气憋住就能扎猛子下去潜水呢!”
在这个例子里,夏就想说的并不是父亲都要带孩子洗澡,而是更想说,其实父亲的粗糙有时候是男性在养育中的绝对优势。比如他在带儿子洗澡的过程中,并环是像妈妈那样关心孩子洗干净了没有、别冻着.了这样细腻的事,而是只关心怎样让儿子高兴、开心,怎样让这件事变得有意思,所以他就很自然地和儿子玩起游戏,并且发明出很多让父子俩都开心的游戏。在开心的过程中,也把一道养育难题给解决了。
宅男
“我儿子有时候比较宅,周末经常就想宅在家里不愿意出去。大家都说咱们出去玩吧,天气多好呀,咱们出去換换空气,还可以踢踢球什么的,我儿子就是不为所动。当然这个时候,也有办法让他出去,比如全家人要坚决地出门,他也不可能一个人留在家里。但是我不是那种强制型家长,也觉得这样让孩子出去,他也会一直带着情绪。
突然间我灵机一动,跟儿子说:‘走,咱们去公园倒立去!看看那样看水、湖、树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咱们还可以抓小鱼,刚下过雨还有蜗牛、蚯蚓,咱们都倒立后看看它们什么样,肯定很好玩!儿子听完我的话之后,很快地穿上鞋,跟我出去了。其实到了公园之后,他就玩得很开心,可能有时候就是‘拧过来的那一下,会有一些障碍和困难,这时候就要想要如何吸弓孩子、引导孩子了。
夏就解释说,他这“招儿”之所以如此奏效,完全是因为他发现最近儿子正沉迷在“翻过来看世界”的乐趣中。有一次,儿子偶然在沙发上窝过来窝过去时,发现倒着看简直就是找到了一个新世界,那阵子就经常要求爸爸把他倒抱过来,告诉爸爸他觉得这样就是天花板在脚下,而大家好像都在天上飞,特别神奇。所以夏就说,其实所谓父亲有高招儿,有育儿智慧,就是父亲必须要跟孩子在一起!而且这种在一起不是形式上的,更不能是一边陪孩子一边看手机,而是必须关注孩子、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知道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要对很多细节了如指掌,在遇到问题时,善于利用孩子的兴趣与问题进行关联,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急不躁,才能给孩子以好的引导。
看来,“搞定”孩子这事,最重要的是要求爸爸们在生活中必须“在线”,与孩子真正在一起!
连接AI与教育的人
从国内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夏就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之后出国留学,拿到了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媒体与信息工程理学硕士,本已申请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及乔治.华盛顿大学两所著名院校的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博士入学资格的他,却犹豫了起来。本来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向披靡的他忽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所钻研的事情,似乎都只能解决一些小的问题,而解决的这些问题对人的整个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大。于是他想,如果能将计算机、人工智能与某个行业结合起来,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夏就选择的行业就是教育业。
受曾在北京某著名高校中工作多年的母亲的影响,夏就一直认为教育行业是一个改变人的行业,它能够真正改变人的思想,而这种改变对社会的帮助是最大的,而能将教育与科技真正结合起来的人又特别少,所以夏就决定去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教育学博士。学成之后,他将自己所擅长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进行了中国学前教育体系的研发,侧重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通过数据和技术让这套教育体系变得可以落地和进行教育效果评测。事实上,到今天为止,这套教育体系从他自己的实验幼儿园出发,帮助全国很多家幼儿园提升了教学质量,成为提升中国孩子探究学习素养的一种非常好的工具和方法。
其实在有了孩子之后,夏就就在这套教育创新+互联网的学前教育体系中增加了感性和反思的部分,让整个框架变得更具人性化,对家庭和父母赋予了更多理解。夏就说他的这套教育和测评体系其实最想解决的,重点不是告诉父母孩子哪儿强哪儿弱,而恰恰是想告诉父母:你的孩子很正常。因为孩子的发展都有一个正常区间,也许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在很多地方表现得确实不一样,但实际都在正常范围内。
夏就是一位非常严谨且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者。回国后,他被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Siegler(西格勒)创新学习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西格勒(RobertSiegler)教授聘为该创新学习研究中心副主任,这一份不取薪酬的工作只为让他的学前教育体系搭建得更加科学和完善,那些想借他之名进行松散合作,投资后大肆敛财的人,都被他拒之门外。只有认可这套教育体系理念,真正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去执行的园所和企业,他才选择与之合作。
思考创新的教育者
在中国长大,又在西方接受了多年教育的夏就,总结说中西方教育最大的本质不同是:西方更强调向外自由探究,东方则是强调向内探究,自律自省。他说其实这并没有谁对谁错,也无须辩论谁高谁低,只是如果中国孩子能够在善于向内自我探究、自律自省的优势之上,再有自由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应该更好。他非常尊崇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会昌先生在很多年前就提出的一个观点:自主性和自控力是儿童发展中的两颗种子,它们能让孩子成长为理想的状态。夏就的教育体系框架,以及他自己养育J儿子的重点,也都是围绕这两颗种子进行的思考。他提出应该把孩子培养成终身的学习者,养成10个“元习惯”,包括:专注倾听、多元接纳、仔细观察、乐享阅读、善于提问、自主规控、自信展示、乐群合作、关爱感恩,健康生活。
其中,夏就特别提到了“善于提问”“仔细观察”。
想创亲新,就离要“问问”
夏就说他的母亲在高校主持工作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爱提问题,老师们都觉得她的问题太多了。可以想见,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无数问题的这位母亲,在生活中就更是如此,因此夏就自己也是一个爱问问题且问题很多的人。他觉得问题是真正引起好奇心和興趣的反应,而且,所有的创新都是被问题引发的。在这个特别需要创新的时代,谁能提出有创意的问题,谁就走在了创新群体的更前面。夏就给儿子取的小名是“问问”,他笑称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特别希望儿子也是一个问题多多,善于提问的人。
但是,夏就也提醒到,其实提问不一定要用“句号”来回答,可以没有答案,就是一个问题。问题也没有绝对的对错,而且也不需要去找出谁对谁错。
画叶脉的男孩,寻找创新的契机
至于“仔细观察”,夏就说那是他自己从小就有的一项很大的特质,也是被父母反复赞许过的。他一直记得五六岁时一次上写生课的经历,那次大家一起在户外画画,所有人都画完了,就他没画完,是因为他发现夏天树上的每片树叶都有完全不同的叶脉,于是就把每条叶脉都画得非常仔细,结果别的小朋友画的树是一片绿,而他的画里每一片树叶都与众不同。当时他还记得那位老师和自己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观察能力很强,能观察到很多细节。这个特质一直被夏就保持到现在,他总是能够发现一些细小的差别。是的,从善于观察儿子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做出引导,到他找到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契机,都离不开这种仔细观察的能力。在他看来,这种能力不仅是认知世界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对创新也有很大帮助,因为所有的创新其实都是基于观察到了一个小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被大多数人忽略,只有那些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区分出其中不同,并从中找到创新的机会。
夏就认为更应该重视对中国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自主性更强些。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中国父母能保持发挥一贯的规矩强调,对孩子有所管束等传统的养育习惯,再与创新培养结合起来,应该是很好的养育模式。
Q作为教育学博士、学霸型爸爸,在和帮自己带孩子的老人之间有了冲突怎么办?
A要有慈善家的心态,外交家沟通、斡旋的能力,还得有企业家的执行速度,才能把家里的教育环境协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