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效益增值对策探讨
2018-09-10王雪
王雪
[摘要]本文从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内部审计履职的定位和方向入手,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效益增值审计,结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效益增值实践中的困难与挑战,探究风险管理下效益增值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效益增值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从早期的查错纠弊发展到如
今的价值增值,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得到了银行管理层和经营层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现有条件下,由于受理念、人员、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效益增值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还存在一些阻碍效益增值的困难与问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效益增值实践的问题分析
(一)增值效益衡量难,不能够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增值效益中除了经济效益容易衡量外,管理效益不易衡量和评价,而内部审计更多的是为组织改善管理、改进流程、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增值,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监督有力、服务不足的局面。
近年来,在确认类项目开展的同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计划中加大了咨询类项目的占比,各审计分部(局)也纷纷开展区域自选的咨询项目。这类项目通过内外部调研、访谈了解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吸取先进经验,进而为集团高层和区域经营管理者提出管理建议,不下发审计确认书,仅出具审计报告。咨询类审计报告跳出“为找问题而找问题,为发确认书而发确认书”的怪圈,站在客观的角度,挖掘底层心声,寻找“部门墙”“制度墙”等发展壁垒。这类报告得到董事层的高度重视,获得重要批示。然而,区域咨询报告却因为制度、体制及质量等方面的原因,未受到区域经营管理者的重视,更不能有效转化成生产力,区域咨询报告成为内部审计分部(局)的“自说自唱”。
(二)成果运用效果差,未能真正转化成管理效益
商业银行的审计成果不断丰富,从审计确认书、审计报告再到风险提示,从董事层、管理层到操作层,运用范围不断扩大,运用程度不断加深。然而,仍存在运用方式随意,运用内容片面,运用结果不受重视的现象,影响了管理效益的发挥。
一方面,有的审计人员成果运用观念淡薄,审计工作仅停留在查找问题、下达审计确认书、出具审计报告层面,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转化并不关心,审计人员的考核也未将发现问题与整改跟踪联系在一起,在审计工作中将精力用在发现问题上的多,致力于整改督促彻底解决问题的少。
另一方面,审计成果内容存在被分割和片面化的现象。现代审计为利益相关者服务,但最终有高度、有深度的审计报告是高度提炼的结果,对于董事层而言是合适的,对于被审计机构的管理层、操作层却有点遥不可及。被审计机构的管理层、操作层常常获得经过分割化、片面化的风险提示等成果信息,指导意义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被审计机构往往只重视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是否对自身工作造成影响,而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和管理建议重视不够,有的只是就审计指出的问题进行表面整改,事后仍然“我行我素”。对于暂时无法整改的问题,也没有深究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导致屡查屡犯的现象。
(三)项目质量不高,顶层设计传导落实不力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多采用“总-分”式垂直管理组织模式,内部审计总部(局)依据对全行战略执行和风险的把控,负责审计工作、计划的顶层设计,各区域分部(局)参与计划和开展区域项目研究。然而,仍存在顶层设计“高大上”,基层传导落实不力的现象,造成项目质量不高,效益增值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基层审计人员主动创造性差,机械性参与多。基层审计人员往往仅参与了审计项目全流程工作的现场实施环节,项目方案、工作底稿设计及报告汇总环节参与不多。对于项目的顶层设计理解不深,更多的是被动参与现场审计,下发审计确认书,完成审计任务,项目主动创造性不够,发现问题仍然停留在业务的合规性及员工操作风险等方面,无法达到项目顶层设计发现深层次原因的目的。
另一方面,审计项目数量多,基层审计人员力不从心。更多关注的是审计任务是否完成,审计时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审计重点很难突出;审计人员新业务、新产品知识更新慢,依然依靠过去的知识积累和审计经验,业务熟悉度不及业务人员,加上现场审计时间限制,使得问题发现浅尝辄止,问题披露不够深入;审计人员问题归纳和分析能力不够强,提出的审计意见和管理建议较为空洞,多是正确但无用的套话。
(四)数据人才欠缺,深度挖掘分析受到限制
商业银行率先树立“数据先行”意识,不断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面对交叉传染、共生关联和愈加复杂、隐蔽的银行业风险,深度挖掘和前瞻研判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满意的效果。
一方面,雖然商业银行已经构建了强大的审计信息化系统,但从信息化审计到数据化审计,不是简单的数据技术升级和应用范围扩大,而是要在信息化审计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从“单项提取”到“多项串联”再到“融会贯通”的优化,进而推动审计质态发生根本性转变。
另一方面,全球信息量目前以超过59%的年增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信息量将增长到35兆亿字节,其中15%为结构化数据,85%为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内部审计的数据分析技术更多的是以结构化数据为主,而隐藏巨大价值信息的非结构化数据仍存在巨大挖掘空间,限制了对风险的前瞻研判和防控。
二、审计效益增值要向风险要效益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效益增值体现在看整体、识大局、谋长远上,不仅要成为银行高速发展时的“侦察兵”和“纪律员”,更要成为银行经营低迷时的“助推器”和“参谋员”。面对风险集聚、交织、裂变及监管愈加严格的外部环境冲击,面对业务萎缩、利润趋减的内生增长需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实现风险管理与效益增长的协调并进。
坚持风险导向,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这是继去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银监会“八道金牌”监管令后国家高层再次强调防范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坚持风险导向,形成全盘风险防控格局。紧跟商业银行集团战略走向,开展全集团项目审计,把控全行性风险;坚定实施非现场持续审计策略,优化审计监测系统,实时动态把控日常性风险;完善区域服务机制,开展区域深度研究,做到守土有责,防控区域风险;紧抓业务“热点、难点、新点”,开展“短、平、快”专项分析,及时把控突变、传染、创新风险,形成银行集团全盘风险防控格局。
三、审计效益增值要向管理要效益
完善考核机制,推动审计成果运用。增加审计人员审计发现与落实整改挂钩考核,完善审计人员全流程责任意识;增加审计人员审计发现和管理建议被总审计报告采纳考核,增强审计人员荣誉感和贡献度;强化审计部门督促整改权利,对不整改、整改效果差的被审计单位,审计部门有监督权和通报权,并反映在被审计单位经营考评中;开展审计项目结束后的被审计单位自查活动,并将自查报告报审计部门,从而有效推动审计成果运用。
细化各级需求,促进管理效益落地。对于董事层,提炼审计发现,深究问题背后制度、流程、系统设计的原因,客观、简练、高度概括地呈交审计报告;对于被审计机构,描述审计发现,探究问题存在的操作、执行等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下发审计意见书;对于未被审计的单位,总结审计发现,剔除特色因素,找出共性特征,下发风险提示函,通过细化各级需求,促进管理效益落地。
四、审计效益增值要向质量要效益
优化组织模式,推动顶层设计落地。首先,优化项目流程,总行审计计划制定后,由审计分部(局)开展审前调研,递交调研报告,提出审计项目的思路和建议,增加项目融入度,避免仅参加现场审计及审前才熟悉项目资料的尴尬;其次,实施“核心+卫星”项目组织策略,在总行层面组织“核心队伍”对全行数据进行非现场集中挖掘和分析,设计统一风险矩阵,在分行层面派出审计分部(局)“卫星队伍”现场实施,从而推动顶层设计的落地;最后,完善审计人员日常培训进修及深入业务条线的交流沟通,增强业务素质,从而提高项目质量。
把握项目数量,加强审计项目统筹。一方面,在“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下,审慎履行审计职责,在满足监管要求、风险防控及全覆盖要求的基础上把握项目数量,避免过度审计给经营带来困扰,也避免摊子铺得太大最终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增加低效工作量;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统筹,改进单项目进场、单专业审计组成员的传统模式,探索多项目共同进场、多专业审计组成员的新模式,减少进场频次,碰撞新的思想火花。
五、审计效益增值要向数据要效益
加强数据融会贯通,提高价值挖掘能力。现阶段,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数据建模和分析应用多以业务和专业条线划分,没有建立起业务间、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挖掘机制。单个业务数据、专业数据模型的价值有限,只有将数据信息整合、串联起来,才能在海量数据中获得洞察力,从而为银行业务组合、部门联动提供好的建议。内部审计既要做商业银行的“显微镜”,发现问题寻找病理,更要做商业银行的“广角镜”,寻找隐藏的跨业务、跨专业间的数据信息流动,攫取价值。
完善数据人才培养,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内部审计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据化革命,传统意义上依赖经验的审计渐行渐远,更富活力与效率的数据化审计渐行渐近。面对数据化浪潮,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主动出击,广泛学习。一方面加大數据分析、建模人才的引进,扩充数据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加快青年审计员工的数据技能培养,给以压力,予以激励,形成“砥砺奋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西安分局,邮政编码:710075,电子邮箱:wangxue103@126.com)
主要参考文献
李佩珈.把握好不确定性中的结构性机遇——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业银行, 2017(2)
邱高松.治理视角下高效内部审计的创新定位和实现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 2017(2)
尚福林.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要充分认识五大趋势[J].中国银行业, 2015(2)
伍海滨,罗昕.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提升企业价值的路径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 2016(12)
张强.新常态新理念背景下完善审计制度的现实逻辑辨识[J].中国内部审计,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