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家里,我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2018-09-10晴天妈妈

父母必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玩具游戏家长

我是一名咨询师,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如今一个孩子就已经让妈妈们崩溃,3个孩子,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居然还有空写书,这个人是不是假妈妈啊?

我并不是天生孩子迷,天性八字带“玩”,琴棋书画诗酒歌是我的头号玩具,20岁走过了15个国家,学了好几门外语,我的生活曾经都是诗与远方……然而,23岁怀孕生子,我这个玩心极其重的大孩子在内心小人儿打了无数次架以后,决定接受“妈妈”这个新角色。我心里还在偷着乐:“我是咨询师,我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我肯定是一个超级棒的妈妈!”然而这一决定不要紧,3个宝宝接踵而至,每天没完没了的屎尿屁和停不下来的哭闹争抢,那时的我每天都过得抓心挠肺。这种一地鸡毛的无力感还不是最让人绝望的,最崩溃的是我发现孩子真的是不带说明书的小魔王,喜怒无常,软硬不吃……学了那么多育儿理论,参加了那么多培训,看了那么多专业书籍,我还是会因为孩子的哭闹和情绪问题被折腾得精疲力尽。

有一次因为抢一个布偶,大女儿一把就将小宝宝从沙发上推下来,险些磕坏脑袋,我一边冲着女儿大吼,一边开始哭泣。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无力、无助。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亲子沟通的方法,也开始重新思考养育的意义。很幸运,我重新找到与孩子们建立联结的那条纽带:一起玩耍。在这里,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些关于我的陪玩心得。

当好“脚手架”,轻松让孩子“玩得更好”

没有父母的干预,孩子也可以在自己的舒适区玩得很愉悦,父母适时地当一下却手架,给孩子设定一个稍微难一点点的升级版任务,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助推一把,也会收获小惊喜。比如一直喜欢堆积木的孩子,引导他堆一个更高的,或者换一个造型,或者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组合……如果孩子有畏难情绪,父母可以拆解一下任务,引导孩子“再试试看”,“我们一起尝试”,或者“是否有别的方法”,而不是硬逼迫着孩子去挑战自己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让孩子在熟悉的游戏中获得更丰富的进阶体验,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飞跃。

我意外发现女儿特别喜欢玩拼图,从6个、9个、20个逐级上升,每次遇到新的任务无法完成的时候,她都会有些沮丧。我就会和她一起努力,“这样可以吗?”“我们来试试这样行不行?”适度地引导、鼓励、助推,孩子就会开启升级的大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就是玩耍升级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真实到想象,孩子的思维和能力都在螺旋式飞速发展。孩子慢慢会把自己喜爱的游戏融合、重组,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

坦诚,是最有效的亲子连接

我会在特别不舒服的时候,直接告诉孩子:我状态不佳,需要“充电”休息一会儿,或者“请假一天”。孩子或许并不足够善解人意,但是他们对于坦诚的沟通总是有高度的积极回应能力。

不是只有大人需要照顾孩子,孩子也可以照顾大人。真诚地告诉孩子“妈妈今天有点累了,休息一会儿再来陪你玩”,好过强迫自己心不在焉地陪伴。向孩子求助:“妈妈想玩一点轻松的游戏,或者躺着一动不动,你在我旁边玩积木吧?”相信孩子也会找到临时的玩耍内容。亲密的陪伴,和独立玩耍都是孩子需要的威长养分。

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让别的家人与你一起轮流陪玩,让每个家人都有机会充当自己的角色。你需要的,只是开口,而不是抱怨。“來帮我一下,好吗?”永远比“你怎么都不帮帮我”更让人甘之如饴。

玩耍,是可以偷懒的

作为3个孩子的妈妈,有时候真的会非常疲惫,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发现高质量的陪伴时间不是勉强而来的。尽管我们都努力给自己充满电,也用尽了各冲玩法的排列组合,总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刻。我每天会特别穿插这样的“偷懒游戏”,躺着带娃简直是最舒服的育儿体验。

1装病人:家长来演病人,孩子们轮流拿着卡片当挂号单、拿耳机线当作输液器、拿着医药包里的塑料体温计给我量体温,全程模拟医生看病的流程。它包含了假装游戏、角色扮演、健康管理、生活常识、同理心等多种内容。事实上,只要家长说:“哦,我病了,好难受,小医生来给我看看病吧!”孩子们就会自发地把沙发上的“病人”照顾得很好。多子女家庭,还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们轮流当病人、当护士、当医生。

2埋妈妈:家长让孩子拿刚洗好的衣服、海洋球、公仔玩具、靠枕等物品将自己埋起来。差不多的时候再抖落,让孩子或者别的游戏参与者继续重复这个游戏。

3关爸爸:这是一个任何舒服的姿势都可玩的游戏,家长让孩子拿积木或者玩具把自己圈起来,换一个姿势稍微打破边界,孩子再继续把家长“关”起来。每次边界一被打破,孩子们都会哈哈大笑,然后再接着把我或者爸爸“关”起来。

4脱袜子:向孩子求助,帮家长穿脱袜子,不停重复。

5爬大山:家长把脚搭在沙发上,躺在地垫上,或者趴在地上,制造一个舒服的坡度,让孩子上下攀爬。进阶版是引导孩子把高低处都设计编造为大海、高山、盆地等等。还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地理知识。

6按摩师:家长或躺或趴,让孩子用小手、小脚、小屁股甚至小道具给爸爸妈妈按摩。别忘了感谢小小按摩师,或者刁难一下“再使劲,轻一点”。这样玩,除了角色扮演带来的益处,还能帮助孩子理解身体接触的力度,引导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7木头人:坐着躺着趴着都可以玩这个游戏。和孩子比赛谁可以保持不动,谁保持的时间最长就获胜了。喊“123,木头人”,或者“123,冻住了”。这个游戏孩子会一直哈哈大笑,忍不住乱动,但是爸爸妈妈确实可以让身体保持一阵子的放松状态。

8点歌台:和孩子躺着或者趴着,玩“点歌游戏”或者歌曲接龙,不管是儿歌、绕口令、流行乐曲都可以唱给孩子。孩子说“切歌”就可以让家长换一首歌曲。借此机会,爸爸妈妈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唱歌、编歌,发现孩子喜欢的音乐类型。

9故事龙:每人讲一个小故事,或者大家一起编故事。

10卧谈会:就像睡前故事一样,躺着和孩子随便聊聊今天发生的事情,自己的和家庭的都可以涉及。如果孩子还不能太准确地表述,还可以用喜欢或者讨厌的颜色和动物来形容一天的感受。女儿有一次在卧谈中和我聊到“今天和弟弟抢玩具,被弟弟推了一把,不开心,心情灰灰的,感觉心里住了一只大野狼”。这样的卧谈时间,相对游戏强度低,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子沟通,毕竟小朋友敞开心扉并没有像成人这么容易。

11找一找:躺着让孩子找一找妈妈的眼睛、鼻子、脸上的痣、左手第三根手指等等,也可以用英语来问,帮助孩子强化记忆。这个游戏的进阶版还可以延伸到在找书里面第几页的小动物、书架上的第几本书等等,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

12美容师:假装孩子是美容师,给妈妈拿衣服假装敷面膜、涂指甲、做头发当然这个游戏需要忍受一下,孩子会把我们的头发和脸弄得乱七八糟。

这12个“躺着玩”的游戏推荐给大家,开动脑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玩耍素材。我身边有个家长是纸箱达人,每次都装作纸箱怪兽,把箱子套在自己身上,靠着沙发,孩子拿着蜡笔在纸箱子上尽情作画,这也是一种特别个性化的“偷懒时间”。

所以,除了陪玩,不妨真实地当一次“玩具”,让孩子把我们当作游乐园和游戏机,你会发现带娃真的很轻松。

《玩法养育:让父母不焦虑的轻松育儿法》

这本书介绍了特别好用的“百宝箱”——通过玩游戏、玩阅读、玩艺术、玩音乐、玩诗词、玩运动、玩旅行、玩科技这八大玩法,解锁孩子核心能力和各项成长秘籍,为孩子的成长助力。通过真实的分享,让每一位和我曾经一样焦虑、困惑的父母不仅学到科学有翘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还掌握实用有效的亲子互动玩法。——晴天妈妈

猜你喜欢

玩具游戏家长
家长错了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