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杂粮产业提质增效的思考
2018-09-10刘玉红高瑞红
刘玉红 高瑞红
摘 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杂粮产业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简述了我国杂粮产业的现状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杂粮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杂粮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1 我国杂粮产业概述
我国的杂粮资源丰富多样,栽培历史也十分久远,高粱、谷子、荞麦、小豆、糜子等都属于杂粮品种[1]。我国杂粮种类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受到广大国外市场欢迎。但尽管如此,我国杂粮种植面积也只有733.3万~866.7万hm2,仅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7%,并且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为边贫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杂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及稳定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点。杂粮味道奇特、绿色保健,其他优点在不断地被发掘,所以近年来杂粮的生产规模在不断壮大。同时,农业产业扶贫是近些年来国家政策的重点,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和改善杂粮产业的生产,提质增效,对于杂粮企业来说将受益匪浅。
2 杂粮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资源保护及利用不足
作为世界第一杂粮大国,我国具有最多的杂粮品种资源。这些品种资源经过不断进化和选择,产生了很多的优良品种,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财富。但是因为长时间对于大宗作物的发展及追求,使得杂粮作物一直被忽略。很多优秀杂粮品种正在慢慢减少,甚至消失,这对于杂粮产业来说是莫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杂粮产业的发展[2]。
2.2 良种混杂退化严重
近年来,我国在杂粮品种的研究开发上虽然下了功夫,新培育和引进了近百种杂粮。但是,在对于优良杂粮品种的利用和保护上做得不到位,很多优秀的杂粮纯度没有得到保障,良莠混杂,导致品种不断退化,这对于杂粮的产量及质量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2.3 栽培技术落后
杂粮一般种植在自然条件不好的贫瘠区域,如山坡、旱地等,投入少、种植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这就导致其收益低下,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2.4 产品质检不够严格
由于时代的发展,绿色有機无公害产品使人们对粮食产品的质量追求以及营养与健康更加注重,所以我国对于杂粮的认证与认定工作也在不断地加深[3]。但是当前对于杂粮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并不重视,很多品种的营养品质甚至在不断下降。若杂粮的营养品质得不到保障,就会阻碍杂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5 科研和技术推广力度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在粮食产品研究中侧重于水稻、小麦等大宗作物,对于杂粮的开发研究重视不足,导致目前杂粮研究开发的水平不高,相关的一些种植栽培等技术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杂粮的生产发展。研究经费紧缺、研究人员不足、工资待遇差、工作条件差等,都是目前杂粮科研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科研,在杂粮的推广上也显得乏力,因为技术水平落后,所以推广难以被大众接受。
3 杂粮产业提质增效途径
3.1 融合绿色理念,深化杂粮生产战略内涵
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所以在杂粮的生产中也需要强化绿色理念,挖掘新的战略增长点。首先要注重绿色布局,构建合理的轮作制度,保障生产有序和持续发展。其次是注重杂粮的绿色潜力,利用好杂粮的品种特性与优势。最后是注重绿色产品,其是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要求[4]。
3.2 探索绿色技术,提升杂粮可持续生产能力
我国当前的杂粮生产水平相对不足,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杂粮品种的混杂退化问题也比较严重,这对于杂粮的生产发展很不利。同时,杂粮的主要产地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开发需要谨慎,要充分利用好杂粮在生态脆弱区的涵养水土能力、加快杂粮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集成创新、促进土地用养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发展方面的优势[5]。以绿色模式为方向,确保生产可持续;以高效模式为重点,提高种植积极性;以结构调整模式为突破,深化技术储备。
3.3 促进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引导杂粮产业发展
我国杂粮的种植区域分散,产地地形复杂,难以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所以其产量不稳定,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产量丰富,供大于求,囤积赔钱;有的产量不足,供不应求,价格飞涨。需要充分考虑供给侧与需求侧,引导杂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6]。以优势区域为谋划,适度规模发展杂粮生产;以标准化为依托,衔接加工畅通产业链条;以市场化为驱动,提质增效促进多元发展;以信息化为引导,助力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刘琦,梁福琴,刘安玲,等.延安市小杂粮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08(03):38-39.
[ 2 ] 牛西午,刘作易.中国杂粮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 3 ] 李玉勤. 杂粮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4 ] 柴岩,冯佰利.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03):145-151.
[ 5 ] 袁素华.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01):58-60.
[ 6 ] 程黔.我国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8(04):1-5,8.